學達書庫 > 司馬遼太郎 > 項羽與劉邦 | 上頁 下頁
一八四


  前面已經說過,一般人稱呼的酈生一酈食其一一本是高陽小城的一個看門人。假如不遇上這種亂世,他肯定會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儒生在鄉下養老送終的。當時,秦軍還正處於鼎盛時期。劉邦不斷地收攏各方面的殘兵敗將,始終轉戰在各地。當劉邦從高陽小城經過時,剛好給酈生看到了。酈生內心斷定:「沛公確實是個寬宏大度的長者。」他便投到了劉邦的帳下。

  他曾經以讓人知恩圖報的口吻對劉邦說道:「從我這座小城經過的將軍很多,看來看去哪個也沒有大出息。我認為只有您才具有容納別人意見的度量,因此才投過來的。」

  當時社會上普遍把這種類型的人稱為「客"。客的任務是向主帥提供意見、形勢分析、政治策略以及情報等無形的東西,主帥則尊客為"先生」,對他們提供的無形的東西給予很高的評價。

  酈生第一次向劉邦提供的不是意見,而是情報。他說:「再往前就是陳留(河南省境內),秦在那裡儲存了大批糧食,將軍應該去攻打那座城池,把穀物都控制在自己手裡。要進攻那座城,有這麼個好辦法。」劉邦照他所講的辦法攻下陳留,得到了糧食。由於得到了糧食,投奔過來的士兵就越來越多,轉眼間就成了一支大軍。「這傢伙可不單單是個儒生。」

  劉邦感到十分難得,他以前一直認為,儒生只是一幫纏著人講些狗屁不通的理論的傢伙。劉邦在恩賞方面是很慷慨大方的,馬上就提拔酈生當了廣野君。

  不過,一向以粗暴和討厭儒生而聞名於世的劉邦,也並非始終如一地尊重酈生,有時就能聽到他這樣吆喝酈生:「喂,你來說說!」

  酈生總是不斷地獻上計策。

  獻策頗多。

  這四個字的評價就是由此而來的。而且,常常是三個裡面就有兩個是愚不可及的計策。更叫人傷腦筋的是,由於酈生的花言巧語,劉邦竟不止一次地上了這些愚蠢計策的當,每次都得由張良出面,費好大力氣去做善後工作。

  「酈生也真不好對付。」

  張良暗中得出這一結論,然而他並不像別人那樣認為這是愚蠢的計策。

  也就是說,作為老莊忠實信徒的張良認為,酈生只是企圖借助劉邦的力量來實現儒家理想。問題是,有些提案露骨地表明瞭酈生的這種用心,總是脫離現實,成了近乎空中樓閣的東西,僅此而已。

  給人的感覺是,酈生越老,這種用心似乎就越明顯。張良暗中認定酈生是活得不耐煩了,就是觀察這些現象得出的結論。

  不過,酈生自己卻不這樣認為。「韓信真夠可憐的。」

  這就是他此次所提方案的出發點。

  齊乃是一個強國。只用兩千人就想取下整個齊國,簡直等於以卵擊石。韓信弄不好就會死在齊國戰場上的。

  齊本是田氏之國。被秦滅亡之後,田姓王族們都成了庶民。趁著這次天下大亂之機,一個叫田儋的人用詭計殺死了狄縣(山東省境內)縣令,聲稱:「我有原來王族的血統。從今天起我就是齊王。」

  他宣佈自立,並霸佔了周圍的領地。不過,這個人在一次與秦章邯將軍的戰鬥中,因打敗仗而丟掉了性命。以後田氏內部的權力之爭便愈演愈烈,有各式各樣姓田的人登臺表演,一會兒你當王,一會兒他又當了宰相。

  現在是田儋的本家侄子田廣在當齊王,一個叫田橫的身經百戰的武將當了宰相。實權全都掌握在這位田橫手裡。

  「田橫是個有威望的人。」酈生曾向劉邦介紹過這個人。

  由於田橫善用賢者,愛惜士,在治理民眾方面很有一套辦法,因而在這樣混亂的世道裡,齊國竟然整治得井井有條。關於田橫的威望,後來還曾有過一段佳話。據說,若干年以後,他為了維護自己的聲譽而在旅途中自殺身亡。當時同行的是他手下的兩名"客」,這兩個人知道田橫死了,料理好後事,也雙雙刎頸自殺。在那個時期,田橫一直帶著他過去的那些士,隱居在離現在遼東半島不遠的一個小島上,田橫死於旅途的消息傳來之後,五百名士裡的絕大多數也自殺了。

  「田橫乃是儒家信徒。我跟他打過一些交道,我去了他肯定會見的。陛下如果讓我做使者,老臣將以不戰的方式將其徹底說服。只要與漢站在一邊,不用士兵流血,齊國就能保證安然無恙。這些事情,就由老臣憑三寸不爛之舌去說服他吧!」

  「憑你的一隻舌頭,就能把齊的七十多座城池說到漢這邊來嗎?」如果是正在得勢之時,劉邦早就付之一笑了。戰國時期曾出現過主張合縱的蘇秦和主張連橫的張儀,二人均以各自的雄辯和妙計向各諸侯國王遊說,使那些國王對自己言聽計從。這二人出現之後,後人便把研究這類富於矇騙的外交技巧的學派稱為縱橫家。僅憑一隻舌頭就能左右國家大政方針之類的勾當,那是許久以前戰國時期的老故事了,根本不可能適用亍今天。

  「你明明是個儒家信徒,難道也要學縱橫家的那一套嗎?」

  「老臣可不像縱橫家那樣,盡幹些缺德少禮的事。老臣只是想以儒者的身份,對齊王和田橫做做說服工作。」

  「讓他試試?」

  劉邦心裡初步拿定了主意。原因有二,一是不成功也情有可原;二是在當前這種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只要有一線希望,他也想抓住不放。

  齊是個不容小覷的大國,這一點劉邦也很清楚。齊有七十多座城池,如果都死心塌地進行防衛作戰,即使動用三十萬大軍去平定,恐怕也得用上一年多的時間。」去試試吧!」

  劉邦毅然說道,立即讓人取來印璽,給齊王寫了一封親筆書信。這件事並沒有告訴正在行軍途中的韓信。依照劉邦的看法,韓信沿途要增加兵力,到他有能力攻打齊國,大約還得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酈生雖已上了年歲,但腿腳卻很輕快。

  第三天,他準備好車馬,選好要帶的人,從修武出發了。

  這支隊伍,加上衛兵和車夫隨行人員等,超過了二百人。不用說,隨員裡面還包括了幾名齊國通和與田橫關係很熟的人。

  「這是到聖人和賢人之國去呀!」

  儒家信徒酈生顯得十分興奮。陬是孔子的誕生地,鄒則是孟子的誕生地,酈生指的就是這兩件事。

  相形之下,人們也盛傳:「那裡的人善於權變,耽於詐謀。」

  看看田氏王族間的爭鬥就知道,他們對政敵的憎恨比對外敵還要甚,也可以說以血還血的殘忍就是齊的特徵。對酈生而言,這才愈發具有值得出使的價值。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