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司馬遼太郎 > 項羽與劉邦 | 上頁 下頁 |
一〇三 |
|
劉邦等各路反叛軍你爭我奪、鬧騰得熱火朝天的舞臺,從關中高地來看,乃是在函谷關以東的地方,即所謂的中原地區。說到中原,即是指自古以來漢民族的發祥地。按今天的行政區劃來說,其範圍就是以河南省為中心,東至山東省西部,西至關中地區。但從自然地理條件來講,關中位置特殊,是中原西部的一個巨大高地,北方和西方均與遊牧民族的居住區域相連接,似乎總能聽到羌族和匈奴等所謂夷狄的胡笳聲,令人印象深刻。 由中原進入關中高地的時候,有天險阻攔。天險之一就是函谷關,上面有人力修建的要塞工事。到達函谷關之前,還有開封、滎陽、洛陽等一連串的城池。將這些城池逐一攻破之後,才好不容易到達函谷關。 「攻破函谷關,最先進入關中者為關中王。」 楚懷王說過的這句話,從字面上也可以看出攻破函谷關的難度。劉邦當初也是沿著東流的黃河沿岸向西前進的,但所到之處遭遇大小城郭的阻擋,最終還是採納張良的主意,遠離黃河南下到宛城。就是說,劉邦離函谷關更遙遠了。 張良這個人的思考能力的確非同尋常。為進入關中,誰都只會想到經由函谷關這條路,但張良卻擺脫了這一思維。 儘管關中被稱為「天府之國」,但卻有許多天險環繞四周,有"金城千里"的美稱,對外界來講,關中不僅僅有函谷關,還有另外幾個關口。南部就有一個武關,令人意外的是,它平時竟不為世人所知。 「不能只拘泥於函谷關,從武關進入豈不更好嗎?」 張良說服了劉邦。 不管怎麼說,張良畢竟是個韓人,熟悉從韓地翻山越嶺通往關中高地的近路。有一條叫丹川的小河從關中方向流到亡韓的西邊,沿這條小河往上走,就可以到達天險武關。這個情況,張良當然是知道的。 由宛城向西前進的劉邦軍,採取了張良所建議的路線。 「所謂官吏,實在是懦弱!」 劉邦不能不得出這個結論。西進沿途的大小城池,全都效仿南陽郡守,一個接一個地歸順了漢軍。若是以前的那種封建諸侯制,當有劉邦這樣的外敵人侵時,每個領地的王的身邊都會有一支家臣隊伍集結起來進行抵禦,連領地內的平民百姓都要出來支援,上上下下都十分頑強。可是,在秦的制度下,根據法家學說將封建諸侯制徹底廢除,設置了郡縣,以官僚為行政長官,這一體系最適合在國泰民安時加以執行,而一旦帝國陷入危難之中,那些官僚就只求明哲保身,根本不想死守自己的官衙,其下屬及平民百姓也從來不把官僚視為主人而盡忠。至少,到現在這個階段,官僚體制的弱點 已開始顯露出來。 地處關中的朝廷也是如此。咸陽的宮廷根本就不是由皇帝的那幫家臣家將組成的,而是由大臣和官吏來操縱各府衙,所謂忠君報國這種莫名其妙的潛能,很難被發掘出來。在諸如始皇帝那樣出類拔萃的天子在世之時,秦的這種制度運轉起來,好像遠比封建諸侯制要精妙得多,但到了二世皇帝胡亥的時候卻一事無成,因為他根本不瞭解運用官僚體制這一龐大機構的訣竅。 劉邦不費吹灰之力就攻破了武關。這項戰報立即飛馬送到咸陽,使宮廷裡和城內外都陷入一片混亂。這時,宦官趙高已經當上宰相,一手把持著所有官府機構。「這下子秦可要滅亡了。」 他比任何人察覺得都要早,甚至想積極站在滅秦勢力一方,給人侵者一種好印象。在中國宦官史上,宰相趙高被視為宦禍的首要代表人物。他具有大量典型的宦官特徵,像小孩子幹壞事一樣,一心想著為滿足自己的欲望而耍弄權謀之術。但他缺乏那種瞻前顧後的政治嗅覺,所幹的事情全都十分兇殘。 總之,趙高開始了他一生中最為忙亂的歲月。首先,他必須殺掉二世皇帝胡亥。 理由有兩條。為使胡亥遠離朝政,他一直千方百計掩飾中原戰鬥失利的情況,如今一下子真相大白了。這件事十分可怕。雖說胡亥昏庸無度,但也會大為震怒的,必然要處死趙高。趙高要先下手為強,將胡亥殺掉。趙高想出來的辦法總是就事論事。另一個理由也與此相似一殺胡亥以奪取印璽,然後以印璽為資本同劉邦進行談判,開出的條件就是將關中一分為二,由兩人各為一方之王。但趙高始終沒有想到,像劉邦這樣一位成竹在胸的人是否會接受他這種神話般的想法。趙高年輕時就主動閹割當了宦官,曾做過胡亥少年時的宮廷教師,並非不學無術。但是他心裡總有一種不安分的念頭,最終還是抑制不住自己的欲望和行為,如惡虎撲食般,一意孤行地幹盡了壞事。 在此期間,胡亥不在咸陽宮中,而是在郊外。因為數天前他曾做了一個不祥之夢,請專職的占夢博士來占了一卦,說是流經東南郊外的涇水有河神作祟,因此才移駕涇水河畔的離宮即望夷宮,每天下河進行那種以洗浴敬神靈的祓禊。由此可知,祓禊並非只是中國南方和古代日本的古老習俗,正像胡亥在做的那樣,原本是中國古代舉行的極普通的、帶有風土韻味的儀式之一。 趙高曾收了一個叫閻樂的人做上門女婿,他把所有秘密都講給這年輕人聽。 趙高的欲望和策略雖然都帶些孩子氣,但還是相當地精密,他首先詐稱「有賊人潛人宮中」,令閻樂率領卒吏千餘人,為捉賊而突然闖人望夷口。 趙高為防備心腹閻樂變心,已事先將其親生母親扣作人質。因此,閻樂就不得不完全按照趙高的意圖行事。他冒死闖人宮門,把阻擋其進入者盡皆射殺,終於闖至胡亥的寢宮,射進去兩根箭。胡亥大怒,招呼左右,卻無一人前來護駕。他們早已察知這一異常舉動是趙高策劃的宮廷政變,懼怕事後遭到趙高的殺戮,哪裡還敢前去護衛胡亥。 閻樂仗劍闖入寢宮之內,胡亥這時才知道是趙高叛亂,他回望逃生的唯一的內侍宦宮,有氣無力地責備說:為什麼不早告訴我會出現這種事態啊? 那個宦官答道:正因為小的沒有告訴陛下,才保住了自己的這條小命,如果向陛下說出來,絕對相信趙高大人的陛下,恐怕早就把小的殺了。這些情況《史記》裡都有記載,是否果有其事姑且不論,對於胡亥這個皇帝、秦帝國末期的總體狀況以及這次事件的本質,能以對話的方式如此戲劇性地予以剖析,是絕無僅有的。假定這是事實,那就只能說,若是事情達到極限,可能連此類對話的細節也會自然而然地被戲劇化吧! 後來,胡亥被拉到閻樂面前,乞求饒命,《史記》裡亦有生動的描寫。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