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司馬遼太郎 > 豐臣家的人們 | 上頁 下頁 |
一一六 |
|
秀吉的正室夫人北政所也相信這樣的說法。世人也都這麼看。特別是那些因為秀次事件而受害最大的、與秀次關係密切的大名們,例如細川忠興等人,都相信是這樣。忠興為了證明自己是清白的,與事件無關,曾全力以赴地進行活動。他差一點被當作秀次的同謀犯處理。這時產生的對石田三成的仇恨——實際上是對秀吉及其政權的仇恨,使他在秀吉死後,投到了家康一邊。 不過,這恐怕是冤屈了三成。 「讓秀次當關白,對秀賴的前途不利啊!」 也許他曾在秀吉面前說過這樣的話。然而早在這之前,秀吉自己不僅已經領悟了這一點,而且早已在日夜盤算對策了。當他明白自己已經衰老不堪,同時想到秀賴還年幼無知的時候,這個生來情深意厚而今又因為完全喪失了理性而心力交瘁的人,在他面前只有一種選擇,那便是殺死秀次,剷除禍根。 說幾句題外話。在這之後不久,發生了一樁類似的事件。秀吉死的那年,即慶長三年(1598),他住在大阪城裡,由於年老體衰,每天過著時起時臥的養病生活。 這時候,秀賴不在老父身邊,而恰好在京都那座雕樑畫棟、裝飾得富麗堂皇的府邸——聚樂第裡。秀賴剛虛歲六歲,儘管還只是個幼童,卻由於老父的希望和奏請,早已位居權中納言了。六歲就當權中納言,這在宮廷的歷史上,怕也是個前所未有的例子吧。 但是,秀賴每天過的也無非是個普普通通的孩童的生活而已。在大群侍女的簇擁之下,他和她們一起玩耍取樂,每天都把座府邸攪得沒一個安靜的去處。個頭長得比一般孩子要高。 雖說是幼童,對人可也有個好惡。這是理所當然的。有四個侍女他不喜歡。她們叫小吉、小龜、小安、小石。秀賴總愛對她們發脾氣。她們也對秀賴的胡纏蠻攪傷透了腦筋。這件事傳到了身在大阪的秀吉耳朵裡。儘管秀賴還看不懂,秀吉即立即提筆,給他寫了一封信。 秀吉在信中稱秀賴作「中納言殿下」。 接著寫道: 真是大逆不道! 他在信中對秀賴說,她們膽敢惹公子生氣,真是豈有此理。為此,該用繩子把這四個侍女捆在一起,在為父趕到京城之前,先把她們綁翻在地,待我去了之後,再幫公子一個個揍死她們。務請殿下息怒。 最後雖然沒有殺她們,但把她們都驅逐出了府邸。對秀賴的奶媽右京大夫,也作了嚴厲的警告。秀吉差送去了一封信,提醒她說: 有膽敢違背中納言殿下意願的,可將她們一個個抓起來砸成肉泥。 這些言行早已超乎常軌了。 這個時期,整個日本國中一半的武士,上國外打仗去了。他們在朝鮮各地,與大明帝國派來的援軍交鋒,為了維持原來佔有的地盤,正在進行著一場場困苦的戰鬥。在日本國內,各地的大名為了調集侵朝戰爭所需要的軍費而橫徵暴斂。這就苦了老百姓。由於米價飛漲,京都、大阪地方的居民嚴重地陷入了生活的苦難之中。然而秀吉所關心的卻唯有秀賴而已。 當時的學者藤原惺窩就私下議論過:「因為有了這個小孩,天下黯然無光了。」 他拒不與秀吉以及在他卵翼之下的那一幫大名來往,即便請他,他也不去。順便說一下,有一次惺窩與一位住在伏見城下的朝鮮戰爭中俘虜來的韓國學者筆談時,甚至這樣說過:「當今,天下人雖緘默不語,然而都在暗暗地詛咒這豐臣政權。如若明軍和貴國的大軍,在博多灣登陸,所到之處又能實施一種寬容的政策,則吾國人民將樂意迎接貴軍,各地大名也會反戈一擊,那麼從南往北,直至奧州白河關,貴軍將如入無人之境,頃刻之間,平定全國。」儘管這種說法帶有喜歡大明王朝的惺窩式的誇張,然而這位研究政治的學者洞察到,豐臣政權已經違背了時勢,失去了執政的能力。這個政權所實行的政策,偏差越來越大,其目的僅僅是為了保住它的年幼的繼承人及其生母澱姬的利益。所有政治上的弊病全都是由此而來。據惺窩看來,加重了這種政治上的偏頗並把它們付諸實行的,正是秀吉的親信石田三成等近江系的文官集團。他們對秀吉所獻的計策,歸根結蒂全都是為了「秀賴殿下」。舉個例子來說,他們為秀賴的前途著想,已經變換了一部分大名的封地,或者正要加以改變。這種做法,給各地的諸侯帶來了不安。 如果讓惺窩直言肺腑的話,他甚至可能會說:「如果使用春秋的筆法的話,那麼可以說秀賴雖然還只有六歲,然而他已是這暴虐政治的當事人了。」 照惺窩說來,澱姬的出現以及因為嫡子誕生而給豐臣家帶來的變化,給這一政權和普天下的人帶來了災禍。 可是,唯獨秀吉卻對此毫無察覺。 六月十六日是個黃道吉日,也是仲夏的一個節日。慶長三年(1598)的這一天,秀吉臥病在床。為了接見登上大阪城來朝謁的各方諸侯,在侍醫的扶持下,他從病床上爬起來,來到大廳的高臺上,並讓特意從京都叫來的六歲的秀賴坐在自己身邊。為了討吉利,按照規例,秀吉用手托著只裝著點心的盤子,一邊把點心分發給諸侯們,一邊說道:「唉,真叫人傷心啊,我原想至少得活到秀賴十五歲的時候,每次象今天這樣帶著他朝見各位大名,要能那樣該多好啊,可我的命數眼看就要完了。天意難違啊。」 他說著說著,中途難過得說不下去了,終於眼眶裡噙著了淚水,最後竟不顧當著眾人的面,失聲痛哭起來。滿座的諸侯都低垂著頭,屏住了呼吸,沒有一個抬頭看他。他們的心中想來定是百感交集,思緒萬端。他們自然也想到了秀吉死後豐臣家的前途問題,但是更加切實地考慮的是,在秀吉死後必然會發生的政局的變動之中,如何才能保住自己。 當年的八月十八日,秀吉死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