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司馬遼太郎 > 豐臣家的人們 | 上頁 下頁
三六


  據秀吉看來,秀家在戰場上倒是相當勇敢的,在領兵打仗和統率軍隊方面,也還不無能耐,然而似乎不善於料理內政。自然,秀家具有作為一個貴族應有的文化修養。例如,他善於詩歌,也會擊鼓和演唱能樂,為此,在朝堂的社交場中,尚能應付裕如。然而,這些文化修養,看來只有在朝堂之中才有用處,而在統率宇喜多家方面,卻是全不頂事的了。

  「興許是我不好,不該把八郎一直留在府衙裡。」

  此刻,秀吉對自己的教育方式微微感到有點後悔,不過,他如今已經沒有精力來更多地談論宇喜多家的內部事務了。秀吉從這一年(慶長三年)的初夏時起,不知為什麼原因,一直瀉肚子,食欲也減退。他為即將到來的夏天發愁。為了避開大阪那酷烈的暑氣,不久前遷居到建造在伏見高地上的夏宮裡。然而他仍然擔憂。他這樣風前殘燭似的身體,不知能否度過夏天,這樣的愁思一直在他的腦海裡縈繞,始終不肯離去。他只是對他的侍醫曲直瀨道三透露了自己的心境。秀吉與其說是對自己的生命,不如說是對豐臣家的前途感到不安。只有秀吉的健康長壽,才是豐臣政權的光榮,它的唯一的政治基礎和動力。如果這健康的肉體死亡的話,那麼與此同時,這個政權也將滅亡,這一點,任何頭腦冷靜的人,只要稍微觀察一下,誰都會明白的。上一代的織田政權的興亡史早已證明了這一點。十六年前,織田信長死於非命,與此同時,他所建立的政權也滅亡了。秀吉正是通過消滅這一政權才繼承了故主信長的盟主的寶座,建立了豐臣政權的。這位秀吉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地懂得這一原理。正是這一原理的作用,秀吉才異軍突起,獨佔了鼇頭的,而如今在他生命垂危的時刻,反而卻一直受著這一原理的威脅。秀吉期待著能出現奇跡。他希望能夠超越這一規律,把天下傳給如今還只是個幼兒的秀賴。他完全懂得,這是非常勉強的事。然而正因為如此,他才十分焦躁地希望出現奇跡。他的整個注意力,全部集中在這件事上。眼下的秀吉既沒有那樣的耐心,也沒有那樣的興趣,來長篇大論地對秀家的家庭事務提出忠告了。

  進入九月後,「太閤歸天」這一晴天霹靂般的消息從朝中傳出。這消息使城下的諸侯們大為震驚。城下所有府邸裡的人都走出門來,站在大路上,使者們催馬急馳,各十字路口,人吼馬嘶。可是這時秀吉卻仍在本丸的里間活著。實際上,在極度虛弱的情況下,又併發了其他病症,在病床上暈過去了兩個來小時,不省人事,這被誤傳成死訊。在這之後,多少恢復了一點氣力,然而秀吉由此而不得不作思想準備,知道自己行將就木了。

  秀吉想要建立一個完整的體制,以便在他死後,讓豐臣政權繼續運轉下去。這件事必須抓緊辦理。在這之前的豐臣政權,在管理方面,是沒有什麼組織機構的,秀吉自己一個人說了算,他的秘書長石田三成、長束正家等充當他的手足,他們將秀吉所下的一道一道命令和指示,化作具體的行政措施,僅僅如此而已。現在改變了這種作法,任命了石田三成等五人為豐臣家的執政官,稱為「五奉行」。在這五奉行之上,有一個領導機關,設置了五個決策官,這五人被稱為五大老。其中的首席大老是內大臣德川家康,這或許可以說是輔佐秀賴的首相職位吧。可以稱之為副首相的,是五大老中的二把手,官居大納言的前田利家。再往下是毛利輝元、上杉景勝、宇喜多秀家。秀吉給了這五個人在輔佐秀賴方面以最高的發言權。不用說,這五個人無論領地還是官位,都超過其他大名。不過在各人的能力、性格和人望方面,卻有很大的差距。按世間一般人的評論來說,則是上杉景勝愚直,毛利輝元平庸,至於宇喜多秀家,還只能說是個娃娃。

  秀吉在病床上口述了五大老這一新的組織機構的名單。聆聽他的指示的,和往常一樣,是石田三成等五位執政官。淺野長政也在其中。秀吉口述完了之後,講了一點感想,類似於對五大老這五個人物的評論。淺野長政把秀吉一邊歎息一邊講述的感想筆錄下來,並將它傳給兒子,繼而又留傳到了後世。

  江戶閣下是個循規蹈矩的人,我與他多年共事,深知這一點。希望他把他的孫女許配給秀賴。我相信,這位規矩人一定會很好地扶持秀賴的。

  這些談話,與其說反應了秀吉的看法,倒不如說寄託著秀吉的滿腔的熱望。另外,也許還希望這些話在傳到家康耳朵裡時能產生某種效果吧。

  加賀大納言(前田利家)和我是青梅竹馬的朋友。我深知他是一個十分正直的人。因而我請他擔任秀賴的太傅,我相信他一定會大力協助秀賴的。

  景勝和輝元,這兩位也是忠誠的人。

  秀家不比旁人,他是我從小一手撫養和提拔起來的。在護衛秀賴方面,他與別人不同,不管發生什麼情況,我相信他是決不會逃避的。他已擔任大老,但也希望他參與奉行的事務,忠實而沉著地工作,並能公正地調解各方面的關係。


  秀吉又讓五大老、五奉行以及其他各位大名分別寫了效忠信,並讓他們在信中按了血手印,信的內容大致是:在秀吉死後,仍然嚴守豐臣家的章程和體制,忠實地為秀賴服務,毫不懈怠。這樣的效忠信不止是一次,而是讓他們寫了兩三次。秀吉從中抽出了家康寫的那封效忠信。

  他甚至說:「別的不管它,唯有這一封信,我可要裝進棺材,帶到陰間去!」

  然而,這一切都白費勁了。秀吉死後,安放著他遺體的建造在阿彌陀峰上的廟堂,被家康搗毀了。當然,不是在秀吉死後馬上搗毀的,而是在大阪戰役結束之後。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