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外國文學 > 司馬遼太郎 | 上頁 下頁
二軍師(5)


  幸村這位戰術家即使打野戰也念念不忘運用城池戰術。每個武將各有自己的戰術特點,對幸村來說,利用城邑作戰,可說是真田家的看家本領。

  這既是他的拿手,也是他的局限。

  「再說,」幸村又道:「大阪城與四天王寺,同處上町台的高地,其間距離不足八裡,如若上奏懇請,主帥(豐臣秀賴)出陣是大有希望的。」

  幸村是這樣盤算的:去四十裡遠的地方,太夫人想必不會同意,但如果出城只有八裡來地,秀賴出陣當不無可能。

  主公出陣,士氣必振。

  又兵衛的想法也一樣。但是,才四十裡遠的地方,秀賴為什麼就不能去呢?

  「金纓帥旗飄蕩在小松山……」這是又兵衛心裡描繪的理想決戰圖。秀賴的父親,已故的秀吉年輕時在戰場上常常是身先士卒,衝鋒陷陣。征服中原後,有驅馳在小田原、奧州、四國、九州等地,大軍所到之處,總能看到他的帥旗。

  然而他的下一代,竟然到了「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境地!

  幸村和又兵衛都是翹楚百年的軍師,可是,臨陣商議起兵之事,尚須考慮主帥出城能走幾裡路這麼個微不足道的小事。

  這正是這個城市的宿命。

  索性假定主帥不上陣,制定作戰方案倒更來得便當。這樣的話,當會長驅直進,一鼓佔領小松山。

  「治長總管大人,」又兵衛仍然不肯放棄自己的方案,他打開一幅大地圖,是特地讓繪圖師為這次會議畫的。

  山脈、河流、村落、道路,分別用彩色標出,宛如從天上俯瞰大地一般,攝津、河內的地形,一目了然。

  「哦——」又兵衛準備周到,使群臣驚訝不已。

  「這是一帶群山。」又兵衛的手指南北畫了一條直線。自北向南並排聳立著生駒、信貴、二上、葛城、金剛諸峰,好似一道屏風,將大和和河內隔成二個天地。

  「敵軍主力來自大和。」

  當然,他們必須越過這道屏風。儘管有幾處隘口可以過人,但是,可供大軍通過的通道只有一條。

  面大和河又貫穿這條名叫「國分嶺」的通道,敵軍一定會沿著大和河而來。「國分」是這條通道上靠近河內的一個村名,古代曾是河內的首府。

  「言之有理。」有人贊許道。

  大軍經過兩山夾峙的隘口時,非得把隊伍拉成條長蛇陣不可。

  又兵衛說:「能居高臨下俯視這個隘口的便是小松山。將主力集中于小松山,即可將山下成單行緩緩而進的東軍一一擊潰。倘若令其進入河內的攝津大平原,則我方兵力勢單力薄,將無能為力,」又兵衛抬起頭來說:「其結果必敗無疑。」

  「未必如此。」幸村說:「敵軍是否從國分嶺來尚不得而知,若是自北繞過生駒山麓前來進犯,小松山上的主力不僅無用武之處,大阪也如同一座空城,那才真是必敗無疑。與其冒必敗之險,毋寧將主力置於城郭附近的四天王寺,不論敵軍來自何方,因離城不遠,我軍調遣自如,此實為萬全之策。」

  治長的頭腦混亂了,若論耍權術機謀,他還多少有點能耐,至於殺伐征戰之事,卻是一竅不通。這種時候,平庸的政治家,辦法只有一個。他不考慮哪個方案能夠獲勝,卻一味想方設法如何息事寧人。他只能居中調和,來一個折中妥協。

  「那麼,這樣辦如何?」他討好似地,眼光在幸村和又兵衛臉上來回溜了幾轉。

  「怎麼辦?」

  「妙注意喲。」治長雙手握成拳頭,右拳放在地圖上小松山的位置,「又兵衛大人在此,如何?」然後又把左拳放在四天王寺一處,「左衛門佐大人則在此。」

  他居然把主要決戰戰場分為兩地,將為數不多的兵力,一分為二,分別由兩人指揮。他以為這樣一來,豈不皆大歡喜!

  「不愧是總管大人!」太夫人誇獎道,「誠為高見,可依此而行!右大臣意下如何?」

  「高見高見!」秀賴控制不了自己的大嗓門,尖聲地嚷道。

  「主公已經准奏哩!」治長得意洋洋地看著兩將。

  幸村和又兵衛兩人茫然不知所措。雙方誰都不滿意這個折中方案。這麼做只有更加突出各自方案中的缺點。

  小松山分兵五萬。

  四天王寺口分兵五萬。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