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外國文學 > 司馬遼太郎 | 上頁 下頁 |
二軍師(3) |
|
但是,人們對又兵衛感到棘手的就是「小松山」這件事。嫡系眾臣全然鼓不起勁來,他們害怕又兵衛的長驅迎擊主義。 在最後一次軍務會上,又兵衛儘管仍然痛切陳詞,但主持會議的治長卻截斷了他的話:「又兵衛大人,主公面前,說話當自慎。」然後,他催促真田幸村道:「左衛門佐大人,請談高見。」 幸村是信州名將真田昌幸之子,他的實戰經歷只有兩次:一次是十六歲那年隨父在信州上田城與德川家康的派遣軍作戰;另一次是二十幾歲時在關原之戰的前鋒戰,即上田的攻守戰中,協同父親一起擊退了德川軍。 但是,幸村有天賦的謀士之才,而且關原之戰以後,他和父親削髮為僧,在高野山脈的九度山上隱居了十多年。在此期間,熟讀日漢兵書,學習掌握了父親的全部兵法。可以說,又兵衛是在沙場上熟諳韜略,而幸村卻是在書齋裡深通謀略的。 前面提及的長澤九郎兵衛在回憶錄中記載:「真田左衛門佐,年約四十四五、額有一疤,長及二三寸,體甚矮小。」可以想見,他是個身短體瘦,目光深沉的人。 據說在冬季會戰前幸村進城時,連城裡的平民百姓都煮了赤豆飯,連呼「請真田大人相助。」幸村的父親昌幸是一代名將,他多謀善斷,早在武家和庶民中名傳遐邇。他兒子幸村的智謀就更加「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 秀賴也著實高興得很,派家臣長老治長前往平野口相迎,又派內侍官甲斐守速見為正使,去幸村的住所拜訪,當場賜給他金元二百枚,銀毫三萬文。 入城後不久,幸村就同又兵衛二人不和。 那是在冬季會戰前,內外城濠還都未填平,城廓和豐臣秀吉建城時一樣雄偉堅固。幸村在城內一邊巡視一邊感歎不已:「不愧是豐臣秀吉的領地啊。」可是他發現城防有一個嚴重的弱點。 城南玉造口一處城牆顯得十分單薄,秀吉生前大概未曾發現。可是,從大阪的地勢、道路的情況看,幸村認為,敵軍攻城的主力必然集中于城南,應在那兒再構築一道工事。 也就是說,在城外再修築一座外城。也巧,乾涸的城濠外有座小山丘,幸村剛進城不久,便已成竹在胸,這就是後來著名的「真田丸」。 其實,英雄所見略同。又兵衛早幾天就發現了這個缺點,實地勘察了那座丘陵,決定在那兒修築城外工事,並畫出圖樣,在城裡準備好木材,配備了民工。 幸村自管自地在城裡安排了民工備好料。一天,他來到現場,意外地看到一堆不知哪裡來的木材。 「查明是誰下令如此安排的?」 他派自己的親信家人海野去城裡打聽,這才得知徵用勞力修建工事的是後藤又兵衛。 「後藤?」 當時,幸村並不那麼看重又兵衛的才能,雖然他野戰經驗不多,可要論堅守城邑,倒很自負,因為他隨同父親在信州上田城打的那一仗,是古今少有的一次戰例。又兵衛要幹什麼?他心中很是不悅。 「給我搬走!」他命令說。 又兵衛的臨時工棚被拆除,木材也搬到遠處去了。 後來,又兵衛到現場一看,不由得一愣,他問這是誰幹的,民工說:「是真田大人。」 「這個黃口小兒!」 又兵衛只說了這麼一句話,可是城裡人卻添油加醋,說什麼後藤大人和真田大人鬧翻了,甚至還有人傳說又兵衛揚言,真田這小子如有那種歹念,馬上闖到他的行營,不惜與之一戰,見個高低。 城內十幾萬人中,女人有一萬。士兵大都是臨時拼湊起來的烏合之眾,其中混有不少德川派來的奸細。要散步流言蜚語,這個城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大野治長吃了一驚。這位大藏卿局的女官之子,不知該如何處置才好。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