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盧梭 > 愛彌兒 | 上頁 下頁
一六


  大家都知道,奶麵糊並不是一種很衛生的食品。煮沸的奶和生麵粉會產生許多因不易消化而殘剩的汙物,是不適合我們的胃的。奶麵糊的麵粉,沒有麵包裡的麵粉那樣熟,而且還沒有發過酵;我覺得,麵包粥和米漿還比較好一些。如果人們偏要做奶麵糊的話,那最好是先把麵粉烘一下。在我的家鄉,就用這樣炒過的麵粉做一種非常可口和非常衛生的羹。肉湯和肉汁仍然是一種沒有多大價值的食品,應當儘量地少吃。重要的是,孩子們首先應當習慣於咀嚼,這是便利牙齒生長的真正的辦法;當他們開始咽東西的時候,混合在食物裡的唾液就可以幫助消化。

  因此,我首先就給他們嚼食乾果和麵包皮。我將拿一條一條的硬面包和類似皮埃蒙特的麵包餅乾--鄉下人稱它為「格裡斯」--給他們玩。他們在口裡把這種麵包弄軟以後,總會吞一點下去的,這樣,他們的牙齒就長出來了,而且,我們差不多還不知道,他們就已經把奶斷掉了。農民的胃一般都是非常之好的,他們斷奶時也就是用的這個方法。

  孩子們一生下來就會聽我們說話的,不僅在他們還聽不懂我們向他們所說的話的時候,而且在他們能夠學會發出他們聽到的聲音以前,我們就已經是同他們說話了。他們的還很遲鈍的發音器官,只能一點一點地模仿我們教他們發的聲音,並且,這些聲音首先是不是象傳入我們的耳朵那樣清楚地傳入他們的耳裡,現在還不能肯定。我並不反對保姆用歌曲和又愉快又變化多樣的聲調逗孩子,但是我反對她們無休止地用許多廢話把他們搞得頭昏腦脹,因為他們對那些話,除了懂得其中的音調以外,別的都不懂。我希望,我們要使他們聽懂的頭幾個發音,要少,要容易,要清楚,要常常反來複去地發給他們聽,而且,這幾個音所表達的辭,要指的是我們拿給孩子看的那幾樣看得清的東西。不幸的是,我們很容易相信我們所不理解的話,這種情況開始得比人們所想像的還要早。課堂裡的小學生仔細聽老師的嗦嗦的話,就象他們在繈褓中聽保姆的胡言亂語一樣。我覺得,教他們不去聽那些廢話,也就是對他們進行了非常有用的教育了。

  當我們從事研究孩子們的語言的形式和最初的語句時,是會產生許多想法的。不管我們怎樣做,他們總是學會了用同樣的方式說話了。哲學上的種種空論,在這裡簡直是沒有用處的。

  首先,可以說他們是有適合於他們年齡的語法的,這種語法的造句規則比我們的規則還簡約;如果我們仔細注意的話,就會感到驚奇,覺得他們是多麼準確地仿效了某些類同語,這些類同語,你可以說它們有語病,然而它們是非常有規律的,它們之所以刺耳,只是由於它們說起來很生硬,或者,在習慣上大家還不承認有那種說法。我剛才還聽見一個可憐的孩子被他父親著著實實地罵了一頓,因為他向他父親說:「爸爸,我到哪裡去?」我們可以看出,這個孩子模仿類同語,比我們的文法學家還模仿得好;因為,既然我們向孩子說:「到那裡去」,那麼,他們為什麼不可以說「我到哪裡去?」此外,我們要注意的是,他這樣說的時候,多麼巧妙地避免了「irai-je-y」或「y-irai-je」這兩種說法中元音的重複。句子中的指示副詞「那裡」,我們不知道拿它怎樣辦,所以就不適當地把它刪去了,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能把這個錯誤推在可憐的孩子的身上嗎?硬要去糾正孩子們的這些不合習慣的小錯誤,這真是一種難以容忍的迂腐的做法和多餘的操心,他們隨著時間的推移,是一定會自行改正這些錯誤的。在他們面前說話總要說得正確,使他們覺得,同你談話,比同任何人談話都談得高興;你們要相信,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是會按照你們的語言去純化他們的語言,用不著你們再去糾正的。

  另外一個十分重大的和不易預防的弊病是,人們在教孩子說話這件事情上太操之過急了,好象是擔心他們自己不會學說話似的。這樣草草率率地著急一陣,是會產生一個同人們所追求的目的正好相反的效果的。他們將因此而說話說得更遲,說得更亂;過分地注意他們所說的每一句話,就會忽略要他們咬清音節發音:由於他們懶于把嘴張得大大的,結果,他們當中有些人終生發音都有毛病,說話也沒有條理,使別人幾乎聽不懂他們到底說些什麼。

  我同鄉下人一起生活的時間很多,但是從來沒有聽見他們當中有哪一個男子或婦女、男孩或女孩是卷著舌頭發「R」音的。這是什麼原因呢?難道農民的發音器官的構造跟我們的不同?不,是由於他們經過了不同的練習方法。我的窗子前面正好有一個土坡,這一帶的小孩子常常聚集在這個土坡上玩。儘管他們離我是相當的遠,我也能清清楚楚地聽出他們說些什麼;我常常回憶他們的話,以便用來寫這本書。我的耳朵天天都使我搞錯他們的年紀;我聽到的是一些十來歲的孩子的聲音,可是我一看,全是三、四歲的孩子的身材和面孔。不單是我一個人有這樣的經驗,而且,來看我的一些城裡人(我和他們談起這件事情)也同我一樣地搞錯了。

  其所以產生這種結果,是因為城裡的孩子一直到五、六歲的時候都是在房間裡由保姆照管著的,他們只要在嘴裡嘰嘰咕咕地講一下,別人就可以聽見他們了;當他們一動嘴唇的時候,聽起來也是很費勁的,而別人教他們講的話,他們學也學得不好,因此,經常在他們周圍的那些人,只要注意一下,就可以猜到他們想說什麼,用不著去聽他們究竟說了些什麼話的。

  在鄉下的情況就不同了。一個農家婦女並不是時時刻刻都在她孩子的身邊的,所以他不得不學會要非常清楚和大聲地說出他需要別人聽他所說的話。在田野裡,由於孩子們到處分散,遠遠地離開他們的爸爸、媽媽和其他的孩子,所以要練習使遠處的人能夠聽見他所說的話,要練習估計用多大的力量發音才能傳過他和聽話的人之間的距離。他就是這樣認真地學習發音,而不是在留心照料他的保姆的耳朵邊上結結巴巴地嘟噥幾聲就完了的。當你問一個農家孩子的時候,也許他羞得不敢回答你,但他要說,他就說得很清楚,不象城裡的孩子需要保姆做他的翻譯;不經過保姆的翻譯,就聽不懂他牙縫裡咕嚕咕嚕地說些什麼。

  在長大的時候,男孩子進了中學,女孩子到了女修院,就會改正這個缺點;結果,男孩子和女孩子一般都比一直是在自己家裡培養起來的孩子講話講得更清楚些。但是,使他們不能學會象農民那樣發音的原因是,他們必須在心中記住許多的東西,必須高聲背誦他們所學的課文;因為在學說話的時候,他們養成了結結巴巴講話,隨隨便便發音和發音不准的習慣,所以在背誦的時候就更為糟糕;他們要費許多氣力才能找到他們要背誦的辭句,所以只好把辭兒的音節拖得長長的:當記得不牢靠的時候,要舌頭說話不結巴,是不可能的。這樣一來,他們就養成或保持了發音上的毛病。你們以後可以看到,我的愛彌兒是不會有這些毛病的,或者,至少是不會由於上述的原因而染上這些毛病的。

  我承認,一般平民和鄉村居民走上了另外一個極端,他們講話的聲音之高,往往超過了實際的需要,由於發音過於準確,因而使他們的語音也就過於粗笨,他們的腔調太重,他們不善於選擇辭兒,等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