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外國文學 > 加繆作品集 | 上頁 下頁 |
加繆 |
|
Albert Camus,1913年11月7日~1960年1月4日 阿爾貝·加繆,法國聲名卓著的小說家、散文家和劇作家,「存在主義」文學的大師,「荒誕哲學」的代表人物。1957年因「熱情而冷靜地闡明了當代向人類良知提出的種種問題」而獲諾貝爾文學獎,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諾獎獲獎作家之一。 加繆在他的小說、戲劇、隨筆和論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異己的世界中的孤獨、個人與自身的日益異化,以及罪惡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誕的同時卻並不絕望和頹喪,他主張要在荒誕中奮起反抗,在絕望中堅持真理和正義,他為世人指出了一條基督教和馬克思主義以外的自由人道主義道路。 他直面慘淡人生的勇氣,他「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大無畏精神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不僅在法國,而且在歐洲並最終在全世界成為他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導師。 *** 1913年11月7日,阿爾貝·加繆生於阿爾及利亞的蒙多維(Mondovi)。加繆父親在1914年大戰時陣亡,隨母親移居阿爾及爾貧民區外祖母家,生活極為艱難。 阿爾貝爾由做傭人的母親撫養長大,從小就在阿爾及利亞的貝爾庫(Belcourt)的平民區嘗盡了生活艱辛。1923到1924年在鄉村小學裡,一位名叫路易·熱爾曼(加繆對他的知遇之恩一直念念不忘,在他的諾貝爾獎答謝辭中提到了這位老師)的教師發現了加繆的天分,他極力勸說加繆的家人讓他繼續上學。於是,加繆參加了助學金考試,並得以於1924年進入阿爾及爾的Bugeaud中學。1930年加繆進入哲學班學習。首次得肺結核,生病的經歷讓他感受到生命對於人類的不公。1931年結識哲學教授Jean Grenier。 加繆年少時是阿爾及利亞競技大學隊的門將,可惜1931年因為肺病終結了足球生涯。加繆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只有通過足球,我才能瞭解人及人的靈魂」。 1932年在《南方》(Sud)雜誌上第一次發表隨筆作品。1933年,他進入阿爾及爾大學攻讀哲學和古典文學。 1934年6月,與Simone Hié結婚,一年後離婚。加繆1935年開始從事戲劇活動,曾創辦過劇團,寫過劇本,當過演員。戲劇在他一生的創作中佔有重要地位。 1935年秋天就加入了法國共產黨阿爾及爾支部。但由於他與穆斯林作家和伊斯蘭宗教領袖來往,對黨在阿爾及利亞的政策有不同看法,因而於1937年11月被開除出黨。 1936年畢業,論文題為《新柏拉圖主義和基督教思想》,但肺病而未能參加大學任教資格考試。 1936至1939年一開始在勞動劇院(ThéatreduTravail),然後在團隊劇院加繆改編並參演眾多劇目,如馬爾羅的《蔑視的時代》(Letempsdumépris)等。 1937年,阿爾貝·加繆就出版了隨筆集《反與正》,第一次表現出自己思想的鋒芒,他的隨筆涉及到了人在被異化的世界裡的孤獨感、人面對自身的罪惡和死亡威脅時應該如何做出選擇等等。 1940年,阿爾貝·加繆來到法國首都巴黎,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先在《巴黎晚報》從事編輯工作。在一年的6月14日,希特勒軍隊的鐵蹄就踏進了巴黎市區,很快,由納粹扶植起來的法國傀儡政權維希政府開始運作。這年的冬天,阿爾貝·加繆帶著妻子離開淪陷的巴黎,來到了阿爾及利亞的奧蘭城教書,在這裡一共住了18個月,正是這一段生活,使他醞釀出《鼠疫》。 1942年,加繆離開阿爾及利亞前往巴黎,開始為《巴黎晚報》工作,然後在伽裡馬出版社做編輯,秘密地活躍於抵抗運動中,主編地下刊物《戰鬥報》。 加繆因小說《局外人》成名,書中他形象地提出了存在主義關於「荒謬」的觀念。隨後,他開始寫作哲學隨筆《西西弗的神話》,1943年4月,加繆結識了薩特(讓-保羅·薩特)和波伏瓦,在哲學和戲劇等方面的共同愛好使他們成了非常親密的朋友。然而薩特傾向於共產黨和馬克思主義,而加繆則對蘇聯社會有著比較清醒的認識。 1944年法國解放,加繆出任《戰鬥報》主編,寫了不少著名的論文。 1945戲劇《卡裡古拉》首次演出。1947年的長篇小說《鼠疫》曾獲法國批評獎,它進一步確立了作家在西方當代文學中的重要地位,1949年12月,戲劇《正義者》(Justes)首次演出。 1951年加繆發表了哲學論文《反抗者》之後,遭到了左派知識分子陣營的攻擊,並引起一場與薩特等人長達一年之久的論戰,最後與薩特決裂,這時人們才發現,加繆是荒誕哲學及其文學的代表人物。 1954年春天,《夏天》出版。10月4、5、6三天,前往荷蘭作短暫旅行。這是加繆唯一一次訪問這個成為他的小說《墮落》(Lachute)發生地的國家。加繆在阿姆斯特丹停留了兩天。在海牙,他參觀了著名的Mauritshuis博物館,對倫勃朗的作品讚不絕口。11月1日,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戰線)開始襲擊阿拉伯和法國平民,隨後阿爾及利亞戰爭爆發。 1955年3月,《一件有趣的案件》(Uncas intéressant)上演,改編自Dino Buzzati的作品。4月,訪問希臘。5月到轉年2月,為《快報》(L『express)寫專欄文章,評論阿爾及利亞危機,所有文章以後,以「ActuellesIII」為題結集出版。 1956年,阿爾貝·加繆發表了中篇小說《墮落》,還出版了包括6個短篇小說的集子《流放與王國》,這個時候,他的思想多少已經開始轉向基督教倫理的探討,對過於世俗化的道德和存在的命題,已經不那麼感興趣了。 中篇小說《墮落》的發表,實際上是對薩特為代表的存在主義知識分子的一種質疑。後來,他們之間爆發了激烈的論戰,兩個人的關係因此而決裂。 1957年10月,瑞典文學院宣佈,「因為他傑出的文學作品闡明了當今時代向人類良知提出的各種問題,」「一種真正的道義的介入推動他大膽地、以全部身心謀求解決生活上的各種根本性的重大問題」,44歲的法國作家阿爾貝·加繆獲得了該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阿爾貝·加繆因此成為了這個獎項歷史上最年輕的獲獎者之一。 這一年的12月,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在瑞典的一所大學做了一場題為《藝術家及其時代》的演講,他說道:「面對時代,藝術家既不能棄之不顧也不能迷失其中。如果他棄之不顧,他就要說空話。但是,反過來說,在他把時代當作客體的情況下,他就作為主體肯定了自身的存在,並且不能完全服從它。換句話說,藝術家正是在選擇分享普通人的命運的時候肯定了他是什麼樣的一個人。藝術的目的不在立法和統治,而首先在於理解。」 1958年《瑞典演講》出版。在Lourmarin買了一幢房子。 1959年《鬼怪附身的人》上演。同時,加繆千方百計想實現一個渴望了許久的夢想:成立自己的劇團。 1960年1月4日,加繆搭朋友的順風車從普羅旺斯去巴黎,途中發生車禍,加繆當場死亡,年僅47歲。在他隨身攜帶的提包裡,還有一部沒有完成的長篇小說手稿《第一個人》。時隔多年後,關於他的遺產和「神秘」的死亡依然讓人猜測不已。 加繆在意外的車禍中去世,這個噩耗當天成為了歐美各大報的醒目標題,甚至是頭版頭條,時任法國文化部長的馬爾羅這樣對他蓋棺論定:「二十多年來,加繆的作品始終與追求正義緊密相連」,即使是曾經跟加繆反目成仇的薩特,也表示了沉痛的哀悼:「他在本世紀頂住了歷史潮流,獨自繼承著源遠流長的醒世文學,他懷著頑強、嚴格、純潔、肅穆、熱情的人道主義,向當今時代的種種粗俗醜陋發起了勝負難蔔的宣戰」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