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托爾·海雅達爾 > 綠色安息日 | 上頁 下頁 |
第十六章 永恆不朽的安息日(4) |
|
人類那時還沒有出現,對地球沒有貢獻。要讓大陸從海洋深處反重力升起,需要更大的力量。 早期的《創世紀》記錄者寫道: 神說:「天下的水要聚在一處,使旱地露出來。」事就這樣成了。 神稱旱地為「地」,稱水的聚集處為「海」。神看著是好的。 神說:「地要生長青草和結種子的菜蔬、結果子的樹木,各從其類,果子都包著核。」事就這樣成了。 於是地長出了青草和結種子的菜蔬,各從其類;並結果子的樹木,各從其類;果子都包著核。神看著是好的。 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三日。 到了第四天,陸地和海洋仍籠罩在黑暗中。厚厚的雲層把雨水灑到岩石和海浪上。那永恆的運轉,依舊在黑暗中孤獨地進行著。水分升到天空,再落到海洋和陸地上;同樣的水分再度打在岩石上,再流回海裡。流動的水和波動的海水,親吻、撲打著岩石,讓它變軟、變松、變成含有鹽分和礦物質的精細粒子,再把它們拖進海洋。在黑暗中,只有植物能安全地固定生長。由於氣候還是又熱又濕,因此最適合羊齒植物和藻類生長。 但是,密集的雲層開始分裂。當雲層分散後,雨勢變小了,空出來的空間就讓陽光和月光照射進來。原始的地球首次見到太陽,並等待著雲層之後其他閃亮的旁觀者。 關於第四天,早期的《創世紀》記錄者寫道: 神說:「天上要有發光體。可以分晝夜,做記號,定節令、日子、年歲,並要發光在天空,普照在地上。」事就這麼成了。 於是,神造了兩個大光源,大的管晝,小的管夜,又造眾星,就把這些光擺列在天空,普照在地上,管理晝夜,分別明暗。 神看著是好的。 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四日。 第五天,陽光灑遍地球,照耀著土地和海洋。海洋是地球的「子宮」,正準備孕育生命。當第一道陽光穿透一個被海水浸泡的處女子宮時,那子宮便受孕了。 於是,太陽變成那些開始在地球上四處移動的生物的父親。溫暖的陽光以愛的行動,灑遍地表和水面,成就了我們這顆星球的神話中最偉大的奇跡。明亮的陽光喚醒了那些隨波漂流、沒有生命力且尚在沉睡中的含鹽分與礦物質的染色體。它們彼此擁抱結合,得到神奇的陽光激勵,轉化成第一個活細胞。 生命在海洋中發芽。植物性浮游生物首先出現,而動物性浮游生物因為有植物性浮游生物維生,也隨之出現了。無助的活細胞開始四處漂流,它們是動物王國冗長生物鏈中的第一批卵,因為得到陽光的滋養而茁壯生長。除了進化的力量,沒有別的力量能讓這些奇跡組合在一起,而且有所依循。借著愛,這些渺小而無辜的單細胞開始成長。恐龍的愛是粗暴的,而人類的愛是溫和的。有愛,也就有恨。各種本能將動物聯結在一起,讓人類擁有渠道和自由選擇自己的道路。就在創造的第一分鐘,太陽讓海洋產下所有物種與人類歷史進化所需要的「受精卵」。它們並沒有展現出愛與恨,但本質已經有克麗奧佩脫拉①的熱情、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與拿破崙的戰爭。 【①克麗奧佩脫拉:(前69年-前30年),世稱「埃及豔後」,古埃及托勒密王朝末代女王。】 第一個生命誕生時,就已經會感覺饑餓。動物性浮游生物和植物性浮游生物一起隨波逐流,互相依賴維生。單細胞的微小動物會吃單細胞的微小植物,而它們死後會再分解,讓單細胞的微小植物吃掉它們。就個別生物體來說,每個生物體一旦死亡就不再存在,但是在複雜而永恆的生命運轉體系中,卻成為第一顆齒輪。 進化開始了,而且一開始就有極為成功的組織構建模式。細胞的成長會一分為二,進而分裂得更多;許多細胞結合便可以組成器官,讓所有的生物能移動、轉身、觀看、開口、吞食、消化,進而處理排泄物,使之變成微小植物的食物。沒有一樣東西會被浪費,也沒有任何廢棄物的染色體會被丟棄並污染海洋。 不同形狀的生物有不同種類的肢體,靠著雙眼的引導隨心所欲地在海裡移動。微生物的細胞分裂再度增加,發展出高科技的漂浮裝置。如果所有的染色體組合,只是單純地被丟到天空再掉下來所產生的偶然形態,那麼,染色體的組合永遠不可能發生。大腦和腦中複雜的神經系統是最複雜的器官,十分獨特地糾結在一起,而賦予它們使用方向的是——本能。 所有關於推進和通訊的偉大發明,人類都可以再模仿複製,但早期有血肉的生物,一開始就已經具備這些發明:章魚有噴射推進系統;鯨魚有聲納及雷達系統;動物的眼睛所發展出來的水晶體,比任何相機的鏡頭更完美,更容易對焦;而外耳、骨骼和神經組合在一起,形成了海洋哺乳動物的耳朵,遠比任何電話的傳訊功能更好。 人類尚未出現之前,在那沒有止境的日曆上的第五天,世上的海洋已充滿各種大大小小的生命,從微小得註定無法分裂與成長的浮游生物,乃至於造型與尺寸比科幻電影中兇暴的巨龍更吸引人的巨大爬蟲類。 有些魚類和爬蟲類遊得很快,因此能夠沖出水面,像滑翔機一般在雲端滑行。在人類學會走路之前,深海生物就已經能移動到空中,皮膚上的鰭進化成爬蟲類皮革般的翅膀,再演化成鳥類的羽翼,可以像空中的特技演員般飛翔,並且在樹上築巢。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