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托爾·海雅達爾 > 綠色安息日 | 上頁 下頁
第十一章 小島之劫(6)


  全球文明基礎在於造船技術。船板造船技術隨著亞非文明從中東傳播到希臘、意大利半島和其他歐洲地區。大西洋沿岸國家開始在伊比利半島(Iberian Peninsula)砍伐森林,到了中古世紀結束,卡斯蒂亞王國的景觀已經一片荒蕪,以致當時傳說沒有鳥能飛越那地方,因為它們永遠找不到可供棲息的樹枝。

  【①伊比利半島:位於歐洲西南角,東和南臨地中海,西邊是大西洋,北臨比斯開灣。目前有西班牙、葡萄牙和安道爾。】

  經過無度的開發和農地擴張,森林一直從低緯度國家向北邊倒下。挪威的大型榆樹林在維京時代可滿足造船廠的需要,到了十八世紀也已經消失了。

  西班牙征服者把砍伐森林的概念傳播到新世界。歐洲殖民先驅者用斧頭和大火,與巴西叢林展開了毫無節制的對抗,那裡的火焰至今仍怒氣不消地燃燒著。對木材巨大的需求,宛如巨型的採礦推進機一般,把墨西哥高地到安地斯山脈的山林鏟平。墨西哥在一五二一年被征服,而在一五四三年,塔斯科(Taxco)的印第安人就曾向總督抱怨,採礦場附近的森林在一天之內全都被砍倒了。植物學家曾經估計,歐洲人抵達後,墨西哥百分之七十五到百分之八十的森林已經遭到摧毀。

  再看看美國的情形。當年,第一批歐洲殖民者發現當地的森林十分廣闊,據說一隻松鼠從大西洋岸旅行到密西西比河,腳可以不必著地。那些先驅者抱怨樹木生長得太茂密,馬車沒有辦法通過,由於木頭多過實際需要,因此清理森林時經常把它們堆積起來,放一把火燒掉。直到今天,美國每年還是有大約五百萬公頃的森林遭野火摧毀——總量超過整個英國的林地面積。由於自然失衡,本世紀的前五十年,昆蟲和疾病讓美國的林木摧毀速度加快了三倍,目前每年至少有十五億平方英呎的林木被摧毀。

  森林大火的危機正在增加,在人口稠密的印度部分地區尤其嚴重,非洲撒哈拉南部的乾燥地帶則逐漸增多,其他地區還包括安地斯山區、中美洲森林遭砍伐的地區、加勒比海地區等。有些地區開始清理傾斜丘陵地的一層層樹葉,拿來當家用燃料,這也成了亞洲土壤侵蝕的主因:所有河流會把不計其數且迫切需要用到的腐質土,沖刷到印度洋裡。

  §期待「綠潮」

  接觸到蒙田島世界末日般的景觀後,又過了許多年,我開始研究,在地球這顆星球上,在我後來所居住的那個角落,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我眼前的環境正一年年地改變。我曾經定居意大利裡維埃拉(Riviera)最肥沃美麗的地方,住在可以俯瞰地中海山脈的一個小村子,那裡有一階階橄欖園,被濃密的森林丘陵與河谷包圍著,位於高聳的阿爾卑斯山之後,可以避開北面的強風,前方的海洋則可以把文化傳播到歐洲。

  羅馬人曾用石塊鋪成一條取道奧勒利亞的信道(Via Aurelia),這信道如今正穿過我的家。拿破崙曾利用這通道運送大炮和人力,向東直達奧地利;一八一四年,教皇保祿七世(Pop Pius VII)從羅馬前往法國阿維尼翁(Avignon),也走過這條通道,他曾停留在一間小教堂為當地農夫祈福,而教堂當年的位置,就在我的土地上。事隔兩千年,一代又一代旅客見證了當地日漸改變的景觀,然而改變的速度,絕對不像二十世紀最後幾十年,快得令人難以估算。

  意大利和法國的海岸森林,在一個世代裡就已經消失。觀光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大量擁入,享受著當地的海灘,導致農民離開農地搬到鎮上,以迎合觀光客的需要。乾草和灌木叢取代了農田和牧場,粗心的人放火焚燒森林。幾世紀以來,森林一直是家畜的天地,如今,鹿群與狩獵遊戲不再,人們再也不能借機清理過密的草木。林中小徑不見了,森林變得讓人類無法穿越,唯有熊熊的火焰,能同時吞噬荊棘和樹木。

  我們在地圖上,尋找二十年來鄰近的大都會區發生過森林大火的區域——那些區域已不再有溪流。一組瑞典的土壤地理學家也加入我們的研究。大雨過後一二天,我們把過濾器放在幾個乾涸的峽谷裡接水,結果發現,潔淨的水都曾經流過沒有被森林大火焚燒的地區,而且可以飲用;曾經被一二次大火橫掃過的地區,取得的水則是咖啡色,過濾器裡也含有泥巴。至於記錄中發生二三次大火的地方,所有的樹木都不見了!大火在幹死的樹根和燒焦的腐質土之後再次來襲,地面因而只剩下零星的草皮。在這些試驗區域中,這樣的土地表層在一場大雨之後,會足足下陷十公分。我們以此為基礎來估算,一條沒有下雨就十分乾涸的小溪,可以把十六噸泥土推下斜坡,帶到海裡。

  可以肯定的是,裡維埃拉將逐漸步上北非的後塵,克裡特島(Crete)與希臘也難逃此劫。要徹底阻止森林砍伐,我們將希望完全寄託在當地年輕人所組成的「綠潮」(Green Tide)身上,他們是森林滅火隊志願者。然而,本國的大火雖然可以撲滅,歐洲其他地區又如何呢?只能眼睜睜看著森林被大火摧毀!那些大火發生在距離他們的國家很遠的地區,由燃燒燃料所造成。當雨水夾帶著英國和歐洲大陸國家高聳的煙囪排放出來的酸性物質,飄落在北歐的斯堪地納維亞半島時,樹木因而減少生長,挪威山區清澈湖泊中的魚類也紛紛暴斃。剛開始,只是一二個湖泊受到酸雨侵害,後來十幾個湖竟都蒙受其害,使得湖中每一種魚都步上滅絕之途。我前往法圖希瓦島之前,已經在大學裡聽到這件事,並感到十分震驚。現在,挪威上千個湖泊都已經死亡,但外交手段仍無法翻越國界,只能得到以下的響應——對不起,我們愛莫能助,國家的經濟得靠工業才能生存。

  於是,工業存活下來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