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外國文學 > 果戈裡作品集 | 上頁 下頁
果戈裡簡介


  果戈裡(1809.4.1~1852.3.4)
  Никола́й Васи́льевич Гоголь-Яновский

  尼古萊·瓦西裡耶維奇·果戈裡·亞諾夫斯基,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的創作與普希金的創作相配合,奠定了19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基礎,是俄國文學中自然派的創始者。以其創作加強了俄國文學的批判和諷刺傾向。他對俄國小說藝術發展的貢獻尤其顯著,車爾尼雪夫斯基在《俄國文學果戈理時期概觀》(1856)中稱他為「俄國散文之父」。屠格涅夫、岡察洛夫、謝德林、陀斯妥耶夫斯基等傑出作家都受到果戈理創作的重要影響,開創了俄國文學的新時期。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死魂靈》和《欽差大臣》。

  ***

  果戈理出生於烏克蘭波爾塔瓦省密爾格拉德縣大索羅慶采村,祖先是來源於烏克蘭的小貴族,具有波蘭血統。他的父親瓦西裡·阿法納西耶維奇·果戈理·亞諾夫斯基(Василий Афанасьевич Гоголь·Яновский)是當地有名望的鄉紳,曾在郵電部門供職,做過八品文官,後辭去公職,在鄉下當地主,同時開始嘗試寫作,並成為一名詩人和民間喜劇作家。他的父親經常在朋友家的家庭舞臺上上演自己寫的喜劇,還在其中扮演主要角色。這一切給早年間的果戈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發了他對戲劇乃至文學的愛好。

  他的母親名叫瑪麗婭·伊凡諾芙娜·果戈理·亞諾夫斯卡婭(Мария Ивановна Гоголь·Яновская)(娘家姓氏為:科夏洛夫斯卡婭,Косяровская),是一名虔誠的東正教徒,這對後來果戈理的東正教狂熱埋下了一定的基礎。

  果戈理從小喜愛烏克蘭的民謠、傳說和民間戲劇。他於1821~1828年在波爾塔瓦省涅仁高級科學中學就讀期間已經博覽群書,並積極參加學校的文藝活動,曾扮演過馮維辛的諷刺喜劇《紈絝少年》中的主角以及其他角色,而且演得很成功(他後來寫的也是諷刺喜劇)。 他在這所中學受到了十二月党人中的一些詩人、亞歷山大·普希金的詩歌的影響(這促使他在創作初期想當一名詩人),他還受到了法國啟蒙作家著作的深刻影響。這一切為他後來的創作打下了基礎。在農村的生活是他創作的重大素材,農村生活促成他寫成了《狄康卡近鄉夜話》、《馬車》、《死魂靈》等與農村有關的佳作。

  1828年,果戈理中學畢業,前往彼得堡,想在司法界謀得一官半職,他身上還帶著寫成了的田園詩《漢斯·丘赫爾加堅》(長詩)的手稿,這是他的處女作。1829~1831年先後在聖彼得堡國有財產及公共房產局和封地局供職,親身體驗到小職員的貧苦生活。在此期間還到美術學院學習繪畫。

  在彼得堡,他沒有獲得賞識,然後幾經周折,成了聖彼得堡國有財產及公共房產局和封地局的一名繕寫員,靠此維生,親身體驗到了小職員的貧苦生活(所以他在《外套》和《狂人日記》中寫的是繕寫員的故事,這裡有著對他自己生活的回憶)。在此期間,他在美術學院學習了繪畫。他後來在《涅瓦大街》、《肖像》等中篇小說中寫的都是畫家的悲劇故事或傳奇故事。1829年,他發表了《漢斯·丘赫爾加堅》這一長詩,用的是真名。這首長詩是他登上了俄國文壇,但並沒有獲得太多的關注。他很快意識到詩歌創作並非他的強項,於是轉向了小說和喜劇。1830年,他以「果戈理」(Гоголь,他的姓氏的一半)為筆名發表了小說《聖約翰節前夜》,這部小說得到了詩人瓦西裡·茹科夫斯基的讚賞,並與之成了莫逆之交。

  1831年9月,短篇小說《狄康卡近鄉夜話》發表,情節迂回曲折,充滿幻想,具有烏克蘭民間風格,內容大部分根據烏克蘭民間傳說寫成,吸取了民間狂歡文化的營養,充滿了歡快和幽默的語言,歌頌勞動人民的智慧、勇敢、情愛和熱愛自由的性格,嘲弄邪惡勢力的愚昧,被認為受了浪漫主義的影響。9月,他出版了以這篇作品的題目命名的短篇小說集,受到了普希金和別林斯基的好評,他們稱俄國文學已進入果戈理時期。這一年,他遇到了普希金,之後普希金成為他的朋友並給他提供了許多創作素材,此人的現實主義作品對他影響極大,比如《欽差大臣》和《死魂靈》的素材就是普希金提供的。1834年,他進入聖彼得堡大學,當副教授,教授歷史,伊萬·屠格涅夫就是他的學生之一。

  1835年春季,他出版了喜劇劇本《三等弗拉基米爾勳章》和《婚事》,並開始迷戀喜劇創作。《婚事》是他早期喜劇的代表作,宣揚了婚戀自由。同年,他出版了兩部短篇小說集:《彼得堡故事》(Петербургские Повести)和《密爾格拉得》。《彼得堡故事》中有《涅瓦大街》、《鼻子》、《肖像》、《外套》、《狂人日記》、《馬車》、《羅馬》構成。《密爾格拉得》裡面有《舊式地主》、《塔拉斯·布爾巴》、《兩個伊凡吵架故事》等優秀的中短篇小說。相較以前,這些小說在題材上有了新的開拓,思想上更趨成熟,風格上有重大發展(諷刺的力度增強,不幽默的也更嚴肅),思想容量上也更為深刻。短篇小說《羅馬》是他所有小說中詩意最濃的一部。而他本人也被稱為及普希金之後的「文壇盟主」、「詩人的魁首」。這一年,他根據普希金啟發出來的素材,開始構思長篇小說《死魂靈》,並從聖彼得堡大學離職,專事創作。

  1836年,根據普希金提供的一則荒誕見聞,果戈理在兩個月內創作出了五幕喜劇《欽差大臣》。創作期間,他對戲劇的社會使命有了越來越明確、越來越深刻地認識。他要求在舞臺上體現當代社會的生活和民族特點:「請給果戈理們展示俄羅斯性格,展示果戈理們本身,果戈理們的騙子手,果戈理們的怪人!把果戈理們搬上舞臺,讓大家去笑!」為此,他努力鑽研適合舞臺表演的諷刺喜劇。《欽差大臣》使他第一次實現了創作真正的、既真實而又尖刻的社會喜劇的心願。果戈理把《欽差大臣》看作是自己創作中的一個轉折點。他認為:「在《欽差大臣》以前,果戈理作品中的幽默都是無目的的、輕率地,而只有在《欽差大臣》以及以後的創作中,果戈理的嘲笑才有了正確的方向。

  同年,他的《欽差大臣》出版了單行本,他揭露出了俄國官僚階層中的真實的黑暗場景。這部喜劇具有強有力的諷刺傾向,具有非凡的思想深度,而且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在他的作品中,細節、環境和人物性格的真實性,辛辣的諷刺手法,逼真的肖像描繪,個性化的語言以及舞臺表演的觀賞性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這使得俄國喜劇藝術發生了重大轉折。赫爾岑說道:「(《欽差大臣》寫的是)當代俄國駭人聽聞的自白,這與17世紀的科托希欣揭露的情況是一樣的。」出版的同時,這部喜劇進行了公演,由米哈伊爾·謝苗諾維奇·謝普金主演。《欽差大臣》引起了紛紛議論。大多數觀眾在觀看期間都笑了,因為這不再是專為逗樂而寫的滑稽劇,甚至尼古拉一世在觀看期間也笑了,而且「笑得要死」。但《欽差大臣》也引起了許多御用文人的攻訐,稱之為「對俄羅斯的誹謗」,指責果戈理是「俄羅斯的敵人」,要求給他「帶上鐐銬送到西伯利亞」,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果戈理對這些指責表示震驚,但「並不因此而不安」。可是,《欽差大臣》的出版與公演卻很快引起了俄國當局的不滿。為此,1836年6月,他離開俄國,進行出國遊歷,開始了長達6年的僑居生活。最開始的一年,他來到了羅馬。1837年1月29日,他的好友普希金死于陰謀。此後果戈理在意大利和德國生活了近5年時間,在此期間他寫成了《死魂靈》的大部分。

  1841年9月,果戈理攜帶《死魂靈》的手稿回到俄國。當他把改定後的手稿送到莫斯科書刊審查機構審查時,當即被否決。於是他托別林斯基走後門關係,使這本書在彼得堡通過了審查。1842年,他對《欽差大臣》進行了增補,使它的諷刺力量得到了增強。也是這一年,《死魂靈》的第一卷出版,引起了比《欽差大臣》更大的轟動。這部小說被公認為「自然派」的奠基石,「俄國文學史上無與倫比的作品」。赫爾岑曾回憶說:「該小說的出版震動了整個俄國。」

  別林斯基說道:「只有瞭解作品的思想和藝術處理手法,著重內容而不是『情節』得人才能充分領略果戈理的史詩一樣的作品。」這部小說猛烈抨擊了農奴制和當時的官場的黑暗,渴望尋找一條用東正教來解決國內問題的路子。接下來的幾年,他都是在爭論、疾病和貧困中度過的,他逐漸喪失了創作激情。1845年6月,他將已經出版的第一部《死魂靈》書稿燒毀,繼續重寫。

  《死魂靈》的初版扉頁,由果戈裡親自設計是果戈裡的成名作。全書充滿著歡快的旋律基調和幽默的笑談謔語。當年,普希金以詩人的敏感聽出了年輕果戈裡笑聲背後寂寞苦愁的哀傷,稱他為「愉快的憂鬱者」。果戈裡自己也承認,早期作品的那種愉快,是要通過歡樂浪漫的情緒來發洩心中的苦悶和憂鬱。

  然而,果戈理開始沉迷於東正教狂熱,同時深患著憂鬱症。1847年,他發表和出版了《與友人書信選》,裡面主要是與達官、貴婦的書信來往。這部作品裡,他歌頌官方教會,歌頌曾經被他譴責過和譴責過他的勢力,受到許多人的批評。他公開占到了保守陣營的一邊,對自己以往發表的揭露官場腐敗和社會黑暗的作品表示公開的懺悔,承認自己對以前所寫的全部作品都不滿意,他公開聲明說,《死魂靈》「充滿漏洞,時代錯誤,作者對許多事物顯然一竅不通,有些地方甚至故意使用了侮辱性的冒犯言辭」。對於之前的作家的批評,他表示全部接受,稱讚他們的許多意見是「公正的」,並聲稱:「果戈理生到世上來,絕不是為了要在文學領域占一席之地,而是為了拯救自己的靈魂。」別林斯基在給他的信中稱他是「拿著皮鞭的牧師」和「蒙昧主義和最黑暗的壓迫的辯護者」。1848年,果戈理前往耶路撒冷朝聖。回來後,神甫馬修斯·康斯坦丁諾夫斯基認為他的作品在上帝的眼中是一種罪惡,要求他燒掉《死魂靈》的第二卷的手稿。

  1852年2月,他預感自己不久于人世,就向朋友Я.托爾斯泰伯爵(當時果戈理寄居在他在莫斯科的家中)交待了後事,並讓他把手稿拿走,等他死後交給費拉列特大主教,但Я.托爾斯泰伯爵並沒有拿走他的手稿。2月24日,他燒掉了將近完成的《死魂靈》的第二卷的手稿,然後就病倒了,拒絕進食,經過痛苦的好幾天,於1852年3月4日在莫斯科辭世。人們看見的第二卷,是他的出版商舍維廖夫根據他的遺稿整理出來的。《死魂靈》的第三卷沒有寫出來。

  ***

  作品年表

  1829年,自費出版長詩《漢斯·古謝加頓》;

  1831至1832年,發表《狄康卡近鄉夜話》第一卷和第二卷;

  1835年,出版《密爾格拉得》;

  1835年至1841年間,出版《彼得堡故事集》,含《狂人日記》《外套》等;

  1835年12月,諷刺喜劇《欽差大臣》完成,並於1836年4月首次上演;

  1836年果戈理發表了諷刺喜劇《欽差大臣》(又譯《巡按》);

  1841年完成《死魂靈》第一部,1842年發表;

  1848年開始創作《死魂靈》第二部。後來長期僑居國外,脫離了國內先進文學界,思想發生了逆轉,轉而保護、讚美農奴制,曾受到別林斯基的嚴厲譴責。他企圖續寫《死魂靈》第二部,終未成功。

  ***

  果戈理所創作的文學作品,大都是圍繞著故事而展開的.但是他故事的編排與發展卻是荒誕不經的。在這種荒誕不經的故事中,作者安排一些荒誕不經的結局與過程,讓讀者這祥不可思議的故事情節中,去感受作者的對俄國社會與俄國專制制度的殘酷性。果戈理往往是在人民的社會生活中找尋主人公,他們大都是俄國制度下的小官僚,然後,對這個小官僚進行誇張的人生塑造,從而達到作者諷刺俄國社會制度與社會現實的作用。

  在故事情節與人物形象塑造上。作者運用了誇張與諷刺的表現方式,來揭示沒有人性的社會制度對人性的迫害,從而也是對針建官僚人壓人觀象的反映。果戈理的『含淚的笑」是他現實主義文學創作中,諷刺藝術的主要特點。他在嘲笑現實中的種種醜惡現象的同時。他是在為俄國社會的苦難而悲傷,那是作者通過文學的方式,在審視社會與制度的黑暗,他想通過對作品中人物與事件的「笑「,來反襯俄國社會的黑暗,來為其進行悲傷,笑中帶淚,以笑當哭,這是果戈理諷刺藝術中的最重要的特性。

  果戈理的狂歡化傳統所改變的是文學內在的和外在的雙重世界,是一種文學的雙向「重構」。他將其生命關懷和靈魂關懷的獨特理念寫進了小說中,通過對被得堡以及俄歲斯外省生活的敘寫,對形形色色俄羅斯人的報述,使它們成為表現俄羅斯宗法社會民族性庸俗和集體性荒謬,表現俄羅斯文化宗教精神的經典;就文學的外在世界而言,他創造了一種獨特的文學審美形態——以其獨有的外在的幽默、諷刺、誇張、變形等為表現的「怪涎現實主義」。兩者互為裡表,相互映襯,共同營構了一個充滿狂歡化的藝術世界。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