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外國文學 > MYSC > |
杜拉斯簡介 |
|
Marguerite Duras 1914年4月4日-1996年3月3日 瑪格麗特·杜拉斯,原名瑪格麗特·陶拉迪歐,法國著名作家、劇作家、電影編導。1950年發表的自傳體小說《抵擋太平洋的堤壩》一舉成名。她寫作別具一格,一度成為許多女作家模仿的對象。 代表作有《廣島之戀》、《情人》等。曾獲龔古爾文學獎、法蘭西學院戲劇大獎等獎項。 **** 瑪格麗特·杜拉斯1914年生於印度支那嘉定市(即後來越南的西貢/胡志明市)。她父親是數學教師,母親波雷諾(柬埔寨)是當地小學的教師。她有兩個哥哥。 1921年她父親去世。1924年她住在金邊、永隆、沙瀝。 16歲那年,杜拉斯遇見了一個中國男人胡陶樂(音譯),幫助她家渡過難關,也成為她的第一個也是終身難忘的情人。 18歲首次返回祖國——法國。在巴黎大學攻讀法律、數學、政治學,但卻立志要做小說家。畢業後從1935年到1941年在法國政府殖民地部當秘書。 1939年 同羅貝爾·昂泰爾姆結婚。 1940年-1942年她同菲利普·羅克合作,在伽利瑪出版社出版《法蘭西帝國》。《塔納朗一家》遭到伽裡瑪出版社的拒絕;她第一個孩子夭亡;她的小哥哥在中國抗日戰爭期間去世;同迪奧尼斯·馬斯科洛相識。 1943年她參加莫爾朗(即弗朗索瓦·密特朗)領導的抵抗運動的活動。同年她自己把自己的姓改成了父親故鄉的一條小河的名字-Duras(杜拉斯)。 1944年 加入法國共產黨,任維斯孔蒂街黨支部書記,成立尋人處,出版了《自由人報》。R.昂泰爾姆被捕並被放逐到布亨瓦爾德,然後放逐到達豪(參見《痛苦》)。 1945年 R.昂泰爾姆回來,一起成立萬國出版社。 1946年 夏天在意大利。同R.昂泰爾姆離婚。 1947年 兒子讓·馬斯科洛出生。 1955年 被開除出法國共產黨黨籍。她從1955年起反對繼續進行阿爾及利亞戰爭,後又反對戴高樂政權。為各種週刊和雜誌撰稿。 1957年 同D.馬斯科洛分居。 1960年 當選為美第奇獎評委,但于幾年後辭職。「如果存在一個否定的評委會,我就參加。」 1968年 參加了五月風暴的那些事件。在《綠眼睛》中可讀到關於大學生和作家行動委員會誕生的政論文,該文被委員會否定,委員會也在不久後解散。 1982年 在納伊的美國醫院進行戒毒治療。 1985年 7月17日在《解放報》上發表一篇文章,瑪格麗特·杜拉斯在「魏爾曼案件」中所持的立場引起一部分讀者的敵對情緒和好幾位女權主義者的論戰。 1988年-1989年 昏迷住院。 1990年 R.昂泰爾姆去世。 1996年3月3日(星期天),瑪格麗特·杜拉斯逝世,走完了81年的生命旅程,葬于蒙帕納斯公墓。 寫作 「瑪格麗特·杜拉斯,她寫作,有的只是用來寫作的鉛筆和水筆。除此之外,她一無所有。」 —— 這是1988年瑪格麗特·杜拉斯接受呂斯·佩羅訪問時在題銘中所說的一段話。她曾經對最親密的女友說:「真奇怪,你考慮年齡,我從來不想它,年齡不重要。」 1943年她用瑪格麗特·杜拉斯的筆名發表《無恥之徒》。1944年出版《自由人報》,刊登戰俘和被放逐者的情況材料,發表《平靜的生活》。 她早期的小說《太平洋大堤》(1950)反映了童年時代的貧困生活。《直布羅陀海峽的水手》(1952)充滿了鏡頭般的畫面和口語式的對話。當法國掀起新浪潮後,法國文壇也隨而產生了新小說運動。她也因在1958年出版的小說《麾狄拉特幹達畢業》而被譽為新小說代表作家之一。曾獲文學獎。 她的小說如《塔吉尼亞的小馬》(1953),《琴聲如訴》(1958),《洛爾·V.斯坦的迷醉》(1964)打破了傳統的敘述模式,把虛構與現實融為一體,因而使她一度被認為是新小說派作家,其實她的小說只是在手法上與新小說類似,重視文體的詩意和音樂性,但在構思方面卻大不相同,她在作品中描繪貧富對立和人的欲望,是在以獨特的方式揭露社會現實。 1959年名導演亞蘭勒納請她為他的第一部劇情長片《廣島之戀》(1959)撰寫電影劇本。這部作品在法國大受歡迎,創下很高的票房紀錄,而她的名字也傳遍世界。1961年她為亨利·科爾皮的影片寫《長別離》,這個電影劇本是同1963年美第奇文學獎獲得者熱拉爾·雅爾洛合作的結果。 杜拉斯在戲劇和電影方面同樣成就卓著。她分別在1965、1968和1984年出版了三部戲劇集。1965年,她開始了導演生涯。在1983年還獲得了法蘭西學院的戲劇大獎,作為法國重要的電影流派「岸派」的成員。 1974年創作《印度之歌》,該作品於1975年在戛納電影節期間獲法國藝術片影院及實驗電影院協會獎。 1984年,杜拉斯在七十歲時發表了她最著名的小說《情人》,該作品於1986年獲裡茨一巴黎一海明威獎,是"當年用英語發表的最佳小說"。在這部十分通俗的、富有異國情調的作品裡,她以驚人的坦率回憶了自己十六歲時在印度支那與一個中國情人的初戀,榮獲了當年的龔古爾文學獎,並且被譯成40多種文字,至今已售出250萬冊以上,使她成為當今世界上最負盛名的法語作家。 1985年發表《痛苦》。書中記錄了她在『二戰』期間的個人經歷以及對戰爭問題的思考和她如何等待被關在納粹集中營的丈夫的歸來。1991年發表《華北情人》。 她生前的最後一部作品具有一個預言般的名字——《這是全部》。 情感 1935年,21歲的杜拉斯在巴黎的法學院讀書時漂亮而風流,常有浪漫傳聞。 1942年,她認識了迪奧尼·馬斯科洛,覺得他是「美男子,非常美的美男子」。最後兩個人都愛上了對方。半年後,瑪格麗特引見迪奧尼認識了昂泰爾姆。 接下去的10年之內,這兩個男人先後離開了她。她依舊過著自己渴望的、充滿愛情、欲望和激情的矛盾生活。70歲她認識了不到27歲的大學生楊·安德烈亞,他成為她最後的一個情人,一直陪她走完了82歲人生。 杜拉斯當時年近古稀,昔日風韻蕩然無存,酗酒,怪癖,乖戾,人人都是敬而遠之。27歲的揚·安德烈亞,身材瘦高,是個同性戀,性格羞澀,被她養在家裡。當杜拉斯帶了揚·安德烈亞到處抛頭露面時,有記者提問:「這總是您最後一次愛情了吧?」她笑著回答:「我怎麼知道呢?」 直到1996年3月,杜拉斯長眠在巴黎巴那斯公墓裡,知道杜拉斯的人可以說,這確實是杜拉斯的最後一次愛情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回目錄 回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