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巴爾札克 > 路易·朗貝爾 | 上頁 下頁 |
十五 |
|
他的《意志論》一書的失誤比較容易掌握。寫作此書時他雖已具有超群的才能,但畢竟尚屬童稚。他的大腦活躍,善於抽象思維,但又同一般青年人一樣,易受有趣的信仰的薰陶。因此,他的概念只在幾個方面觸及天才的成熟果實,而在很多方面則接近于萌芽狀態而微不足道。對於富有詩意的少數人來說,他最大的缺點會酷似饒有趣味的才能。他的作品帶有兩種偉大準則進行鬥爭的印記:通靈論和唯物論。很多奇妙的天才都曾為之奮戰,但卻沒有任何人敢於使之合二而一。起初,路易是純粹的通靈論者,但他卻身不由己地被引向承認思想的物質性。當他的心靈還以充滿愛戀的心情注視著斯威登堡天地中的雲霧時,他就已經為事實的分析所擊敗了。而當時他還沒有力量提出完整而統一的體系。這就出現了一些矛盾,而這些矛盾還在由我綜述的他最初的散文中便已初見端倪。他的作品儘管還很不完備,但這難道不是一種科學的胚胎?一種以後他會深入探究其奧秘,確立其基礎,進行研究、推理和予以發展的科學? 《意志論》被沒收六個月以後,我便離開了學校。我們是突然分手的。當時我連續發燒,又不愛活動,竟似得了昏睡病一般,母親很害怕,就在四、五小時之內領我走出學堂。聽說我要走,路易極度傷感。我們彼此避不見面,免得相對飲泣。 「我還能再見到你嗎?」他用雙臂摟抱著我,聲音溫柔地問道,「你會活下去的,你。但我,我將死去。如果有可能,我會向你顯靈。」他又說。 只有年輕人才會滿懷信心地這麼說,以至聽話的人覺得這是一種預言,象諾言一般,竟害怕其兌現。很久以來,我一直朦朧地想到他允諾的顯靈。有的時候,我感到消沉、懷疑、恐懼和孤獨,甚至不得不設法驅除這哀傷話別的記憶。所幸這並不是最後的話別。我穿過院子離去時,路易用臉貼著食堂的鐵窗注視著我。母親接受了我的要求,獲准帶他出校去旅店與我們一同進餐。我們倆分手時淚眼婆娑,比情人更甚。 「永別了。我將單獨留在這沙漠中。」他說著用手指了指有二百兒童在嬉戲喧鬧的院落。「我在思想的原野裡長期漫遊,倦極而歸時,又能到哪裡去休息呢?你只要望我一眼就會令我向你敞開心扉。而現在又有誰會理解我呢?永別了。我真願從未遇見過你。這樣,我也就不會明白我將失去什麼了。」 「而我呢?我又會怎麼樣呢?我的境況不是會更可怕嗎?我一無所有,無以告慰自己。」我說著,拍了拍自己的前額。 他搖搖頭,動作優雅而憂傷,於是我倆便分手了。路易·朗貝爾一直沒有長高,當時身高五尺二寸。他的面部表情日益豐富,性格善良。他因備受虐待,發展了超凡的耐性。他生活在沉思中,思想持續集中,目光不再富有銳氣和充滿自豪,而這種目光是某些人所特有的,起初他還曾以這目光制服過我們的輔導老師。他的面部閃爍著平和的表情,寧靜典雅,絲毫不帶諷嘲揶揄。他天性和善,決不因自己具有力量,優於他人而驕矜自負。他的雙手優雅,手指纖細,幾乎總是濕潤的,他的體型健美,可為雕塑藍本。但我們一律穿鐵灰金扣校服,短褲,外表難看,所以路易的勻稱比例和健美體態只在沐浴時可見。當我們在盧瓦河游泳時就能看到,路易膚色白皙,不同一般,而夥伴們或因太冷,或因遭水凍而膚色蒼白發青。路易外表細膩,舉止文雅,膚色略紅,出水後從不顫抖,這可能與他總在陽光下漫步,而避免在樹蔭下活動有關。路易象有遠見的花朵,花萼迎風而關閉,只有晴空萬里時方才怒放。他進食很少,只喝清水①。或是出於本能,或是出於嗜好,凡需消耗體力的動作,他都避免。他的舉止簡潔,自然莊重,有如東方人或未開化的人。一般情況下,他對凡是看來象在審視或研究他個人的舉動,都不欣賞。他頭部習慣於向左傾斜,經常以肘支托,以致新衣服的袖管很快會被磨破。以上是對他外表的幾筆描述。今天我認為我已經能公正地判斷他,因此還想對他的品德作一些描繪。 ①指不喝酒、咖啡等飲料。 路易天性崇尚宗教,但他卻不欣賞羅馬教廷繁瑣的宗教活動。他特別傾向於聖泰蕾絲、費訥隆等神甫和先知的活動,而在當時,這些人是被視為異端和無神論者的。望彌撒時,他無動於衷,宗教感情激動時或靈魂昇華時,他便會祈禱,而這種時候又毫無規律可言。他對一切都聽其自然,不論是祈禱還是思考,都不願定期進行。在教堂裡他經常既想見到上帝,又為某個哲學思想而思考。對他而言,耶穌基督是他的體系中最美好的人物。Etverbumcarofactumest!①這句話對他來說是神聖的,目的在於表達傳統的公式——意志、聖言和行為都是可見的。基督並未意識到自己的死亡,他通過自己的神聖事業使內在生命臻于完善,有一天這將以不可見的形式向信徒顯示。總之,福音書的神秘、基督以磁氣治癒病人和語言的天賦都向他論證他的理論。我記得曾聽他說起今天應從事的最美好事業在於撰寫原始宗教史②。當他在夜談中論及這個偉大的信仰時期是通過意志的力量去創造奇跡時,他竟空前地充滿詩意。他認為自己的理論中最有力的論據都體現在教會的第一世紀中所出現的殉道者身上。他稱這個世紀為思想的偉大紀元。他說,基督徒為了確立自己的信仰而多數英勇地忍受過酷刑這種現象,難道不足以證明物質力量從不能超越思想的力量或人的意志?任何人都能從眾人的意志所產生的效應中得出有利於自己的結論。 ①拉丁文:言詞、軀體或行為! ②巴爾札克曾有志於此,但終生未能完成。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