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巴爾札克 > 風雅生活論 | 上頁 下頁
十八


  論與人直接相關的東西

  「您看,沒有這些傻氣,能成為有才能的人嗎?」

  「先生,我看行。不過,有才能的人可愛與否,取決於他教養層次的高低。」

  ——引自陌生人在沙龍的談話

  第五章 服飾面面觀

  有一位青年作家①,他的哲學頭腦能夠賦予時尚方面最輕浮的問題以嚴肅的面貌,我們從他那裡獲得一個思想,可以表述成如下一句格言:

  四十

  服飾是社會的表像。

  ①本文在《時尚》雜誌發表時,此句寫作「青年作家奧日先生」。奧日是《時尚》雜誌撰稿人,曾發表文章說:「服飾是一切時代的社會表像。」

  這句格言總結了我們的全部理論,並且將我們的理論纖毫不遺地包容進去,弄得我們已經沒有什麼新東西可說,只能對這句深刻的格言加以適當的闡發。

  一位學者,或者風雅社會的一位人士,倘若他想研究一個國家不同時代的服裝,那麼他就是準備寫這個國家最生動,也是從全民族範圍講最真實的歷史。介紹法蘭克人的長髮、修士的光頂圓箍發、農奴的平短髮、波波康布①的假髮、貴族的髮粉、一七九〇年的提圖斯式髮型②,這豈不就是講述我國的幾次大變革麼?研究翹頭皮鞋、化緣錢袋、風帽、裝飾結、裙箍、裙撐、手套、面具、天鵝絨等東西的來歷,這就等於引時髦學家進入洋洋灑灑的法律文本組成的可怕迷宮,等於帶他到歷史的戰場上,在那裡,文明戰勝了野蠻的中世紀帶給歐洲的粗陋習俗。教會曾經將穿套褲的神甫趕出大門,後來又將不穿套褲的神甫趕出大門。博韋的教堂司鐸戴假髮,曾令巴黎法院忙活了半個世紀③。這些事情,表面上看起來區區不足道,實際上卻反映了一定的觀念,或者一定的利益。在腳上也罷,在身上也罷,在頭上也罷,反正你總可以看見,人們借服裝的某一部分,或者表現社會進步,或者表現體制倒退,或者表現激烈鬥爭。今天,鞋子宣告一種特權;明天,風帽,軟帽或者禮帽又標誌著一場革命。你有繡品抑或披肩,我有緞帶抑或草編裝飾,反正都代表一個政黨。於是乎別人便可以知道你是不是十字軍,新教徒,吉斯黨④,神聖聯盟⑤,貝恩人派⑥,或者投石黨⑦。

  ①波波康布,諾迪耶小說《波希米亞國王及其七座城堡的故事》中的人物,通布克土的國王。

  ②模仿古羅馬皇帝提圖斯雕像的一種髮型,前後剪得一樣短。

  ③一六八五年,法國博韋大教堂教務會曾譴責博韋的一名司鐸戴假髮做彌撒。巴爾札克可能指此事,但此事實際上與巴黎法院無關。

  ④吉斯公爵(1519—1563),法國王后瑪麗·斯圖亞特(弗朗索瓦二世妻)的舅父,曾與其兄弟一道把特朝政,是天主教聯盟的首領,殘酷迫害新教徒。

  ⑤即十六世紀法國的天主教聯盟,主張嚴厲鎮壓新教徒,擁戴吉斯公爵第三,反對納瓦爾國王入主巴黎。

  ⑥貝恩人,即後來入主巴黎,成為亨利四世的納瓦爾國王。因為他是貝恩省人,在宗教戰爭中被稱為「貝恩人」。

  ⑦十七世紀法國發生兩次反對中央集權的騷亂,一次由大貴族發動,一次由法院發動,史稱「投石黨」運動。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