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巴爾札克 > 比哀蘭特 | 上頁 下頁 |
四十 |
|
維奈道:「我的當事人……」 布裡戈嚷道:「你的當事人!他入地獄,我上斷頭臺。你當事人害死了孩子,誰要再敢碰她一下,醫生要不收起他的傢伙來,我當場要他性命!」 維奈道:「這不是造反嗎?咱們去報告法官。」 五個外人一齊退出去了。 老太太從地下爬起來,摟著布裡戈的脖子說:「噢!我的孩子!趕快把她放進去,他們還會來呢!」 鉛皮匠道:「棺材封了口,大概他們不敢再動手了。」 奧弗萊先生趕緊去見他的連襟勒蘇先生,想法了結這件事。維奈正是求之不得。關於監護人的案子既不曾宣判,比哀蘭特死了,可以不了了之,沒有人能再出來指摘羅格龍姊弟的是非:事情就變成懸案,沒有結論。要求解剖的後果,精明的維奈料得一點不錯。 中午,德豐德裡爾先生把偵查的經過報告上去,法院根據充分的理由,宣告不予起訴。 城裡的人都來送比哀蘭特下葬,羅格龍不敢露面。維奈勸他到場,可是退休的針線商怕引起公憤。 布裡戈看著比哀蘭特墳上蓋好了土,便離開普羅凡,走往巴黎。他寫了一份請願書給太子王妃①,要求看在他父親面上允許他進王家衛隊。他的要求馬上批准了。遠征阿爾及爾的時候,他又上書王妃請求參加。他本是中士,布爾蒙元帥任命他在作戰部隊中當少尉。他的行動好象有心要死在戰場上;偏偏死神至今不來侵犯布裡戈,最近幾次的出征,他都立了功,卻不曾受過一次傷。現在他是作戰部隊中的營長,沒有一個軍官比他更沉默,品行更好的了。下班以後,他差不多是啞巴,常常一個人散步,過著機械生活。每個人都猜到而且體恤他心裡藏著隱痛。他有四萬六千法郎財產,是一八二九年死在巴黎的洛蘭太太留給他的。 ①即路易十六的女兒,德·昂古萊姆公爵的妻子。路易十八死後,德·昂古萊姆公爵成為王太子。 維奈在一八三〇年的選舉中當選為議員,替新政府出的力換來一個檢察長的職位。如今他勢力雄厚,議員盡可連任下去。羅格龍在維奈任職的城裡做稅局局長;而事有湊巧,當地的高等法院院長便是蒂番納先生,因為那法官毫不躊躇,投靠了七月王朝。以前的美麗的蒂番納太太和美麗的羅格龍太太感情很融洽。維奈和蒂番納院長也相處極好。 羅格龍那個膿包說過這樣的話:「路易-菲力浦要能封一批新的貴族,才夠得上稱為真正的王上!」 這話明明不是他自己想出來的。他身體虛弱,羅格龍太太有希望不久嫁給蒙特裡沃將軍,蒙特裡沃又是侯爵,又是貴族院議員,帶領本省的駐軍,對羅格龍太太十分殷勤。維奈從來不信世界上有冤枉的被告,遇到案子總是振振有辭的要求把被告判處死刑。在法院的管轄區內,那位標準檢察長被認為最和氣的一個人物;在巴黎的交際場中,在國會中,他同樣風頭十足;在宮廷裡又是一個逢迎吹拍的能手。 按照維奈許的願,男爵古羅將軍,我們的光榮部隊①留下來的老軍人,娶了倫巴第街上一個藥材商的女兒瑪蒂法小姐,二十五歲,帶來十五萬法郎陪嫁。維奈的預告果然不錯,古羅在巴黎鄰近的一個省內帶領駐防軍。他在卡西米·佩裡埃內閣鎮壓群眾運動中的表現,使他當到貴族院議員。攻佔聖梅麗修道院的幾位將軍中就有古羅男爵在內;那些軍人受了十五年老百姓的氣,②有機會揍他們一頓真是太高興了。政府拿榮譽勳位最高勳章酬勞了古羅的熱情。 ①指拿破崙時代的軍隊。 ②一八一五年以前,法國的軍人氣焰高漲;拿破崙失敗以後,民間對軍人遠不及以前敬畏,甚至懷有敵意。 對比哀蘭特的死多多少少擔些干係的人沒有一個感到良心不安。德豐德裡爾先生還在考古;維奈檢察長為了要自己連續當選,想法使他升了法院院長。西爾維在家自有一小幫人來奉承巴結;她替兄弟管理財產,一年的家用花不到一千二。 偶爾有個普羅凡出身的子弟離開巴黎住到本鄉來,在羅格龍小姐家應酬完了走到小廣場,聽見一個以前的蒂番納黨羽說: 「當初羅格龍姊弟為了監護一個末成年的姑娘,有過一樁不光鮮的事兒……」 德豐德裡爾院長回答說:「那是黨派的傾軋。有人硬是說得慘無人道。他們一片好心收留了一個小姑娘,叫做比哀蘭特,長得還好看,沒有一點兒財產。她在發育的年齡上和一個小木匠勾搭,光著腳跑到窗口和小木匠談話,小木匠就站在那個地方,看見沒有?兩個情人用一根繩子傳遞情書。那姑娘本來沒有血色,哪裡經得起在十月十一月中光著腳跑來跑去,自然把身體弄壞了。羅格龍姊弟倆行事再好沒有,不曾提出要求分小姑娘的遺產,統統讓祖母拿了去。唉,朋友們,這件事的教訓還不是做了好事,魔鬼就來跟你搗亂!」 「啊!事情不是這樣的。弗拉皮耶老頭跟我講的完全不同。」 羅格龍小姐家另外一個常客說:「弗拉皮耶老頭喝得醉醺醺的,還記得什麼!」 「可是哈貝爾老先生也……」 「噢!這個傢伙!你知道他的底細沒有?」 「沒有。」 「他那時想把他妹子嫁給稅局局長羅格龍先生。」 只有兩個人,馬特內醫生和布裡戈少校,天天想著比哀蘭特,只有他們倆知道可怕的真相。 這種事情要是擴大範圍,時代換了中世紀,舞臺換了一個風雲變幻的羅馬,你就可想到貝阿特麗絲·桑西的悲劇。那個英勇卓絕的少女受盡毒刑,遭到慘死,背後的原因和黑幕同斷送比哀蘭特的差不多。替貝阿特麗絲·桑西辯護的只有一個畫畫的藝術家。到了今日,根據基多·勒尼畫的肖像,歷史和社會的輿論一致譴責教皇,認為貝阿特麗絲是黨爭和卑鄙的情欲的最壯烈的犧牲者。①總之,我們之間不妨這樣說:要沒有上帝的話,法律倒是為非作歹的人極好的保障。 ①這是十六世紀末有名的慘案,情節複雜,至今未完全弄清。貝阿特麗絲是一個羅馬舊世家的女兒,被教皇下令處死時只有十六歲。基多·勒尼(1575—1642),意大利畫家,曾以此題材作畫。 一八三九年十一月 [傅雷/譯於一九六一年二月]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