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外國文學 > 戰爭論 | 上頁 下頁 |
一七〇 |
|
第二十八章 戰區防禦(續) 然而,防禦是由兩個不同的要素,即決戰和等待組成的。本章所要討論的就是這兩個要素的結合的問題。 首先,我們必須指出,雖然等待狀態還不是全部防禦,但它是防禦要達到自己的目標所必須經過的一個領域。只要一支軍隊還沒有撤離它負責防禦的地區,進攻引起的雙方軍隊的緊張狀態就一直在持續著。只有決定了勝負才會出現平靜,而只有當進攻者或防禦者有一方退出戰區時,才可以認為勝負已經決定( 不管是怎樣的一種勝負)。 只要一支軍隊還在它所在的地區堅守,這一地區的防禦就還在繼續,從這個意義上講,防禦某一戰區同在這一戰區進行防禦是一回事。至於敵人暫時奪去了這個戰區內或多或少的土地,這是沒有關係的,因為這只是借給他而已。 我們這樣來認識等待狀態,是想借此來確定它同整個防禦的正確關係,然而,只有在決戰必然會真正進行和雙方都認為決戰不可避免時,這種看法才是正確的。 這是因為,雙方兵力的重心以及以這些重心為基礎的戰區只有通過決戰才是起作用的東西。決戰的想法一旦消失,重心也就失去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甚至整個軍隊也就失去了作用。 這時,構成整個戰區概念的第二個主要組成部分——國土的佔有就成為目的而直接躍居首位。換句話說,雙方在戰爭中越不尋求決定性打擊,』戰爭就越變成一種單純的監視狀態,佔有國土就越加重要,防禦者就越要直接掩護一切地區,進攻者就越要擴大佔領的地區。 無可諱言,絕大部分的戰爭和戰局與其說接近於生死存亡的鬥爭,即至少有一方力求決戰的鬥爭,還不如說接近於純粹的監視。只有十九世紀的戰爭才在極大程度上具有前一種特點,因而只有在這些戰爭中才可以運用根據這種特點建立起來的理論。但是,很難設想所有未來的戰爭都具有這種特點,與此相反,其中大多數戰爭仍將帶有相互監視的特點,所以理論要想對實際生活有用,就必須考慮到這一點。 因此,我們將首先考察有決戰意圖貫穿和指導著整個軍事行動的情況,即發生真正的、絕對的戰爭(如果我們可以這樣表達的話) 的情況,然後,在另一章中,再考察戰爭由於或多或少地接近於監視狀態而產生的變化情況。 在第一種情況下(是防禦者等待進攻者發起決戰,還是防禦者自己尋求決戰,對我們來說是一樣的) ,戰區防禦的實質就在於防禦者堅守在戰區,隨時都可以進行有利的決戰。這時,勝負的決定可能是通過一次會戰,可能是通過一系列大規模的戰鬥,也可能是僅僅通過雙方兵力的部署,即可能的戰鬥所形成的態勢帶來的結果。』即使會戰不象我們以前多次指出的那樣,是最主要、最常用、最有效的決定勝負的手段,它畢竟還是決定勝負的手段之一,僅僅這一點往往就足以要求只要可能就最大限度地集中兵力。戰區的主力會戰就是重心對重心的打擊。我們在自己重心上能夠集中的兵力越多,我們取得的效果也就越可靠和越大。因此,任何分割兵力的作法,如果沒有特定的目的( 這個目的可能是通過一次勝利的會戰所達不到的,也可能是會戰取得勝利結局的一個條件),都是應該加以反對的。 然而,僅僅做到最大限度地集中兵力還不等於具備了全部基本條件,還必需有一個使軍隊能在有利條件下進行會戰的兵力部署。 這兩個基本條件同我們在《抵抗的方式》一章裡所談的各種不同的防禦方式是完全可以適應的,因此,根據具體情況的需要把這些基本條件同它們結合起來並不困難。但是,有一點初看起來似乎是有矛盾的,而且,因為它是防禦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所以更有必要加以闡明,這就是如何找到敵人重心的問題。 如果防禦者能夠及時得知敵人沿著哪些道路前進,自己在哪條道路上能夠特別準確地遇上敵人的主力,那麼,他就可以在這條道路上迎擊敵人。這種情況是很常見的。雖然防禦者往往在進攻者開始行動以前就要採取一般的措施,設置要塞和大的軍械庫,以及確定軍隊的平時員額等等,這都是進攻者行動的依據,但是,在軍事行動真正展開時,對進入戰場的進攻者來說,防禦者卻好象紙牌遊戲中的下家一樣,享有特殊的有利條件。 要想以大量軍隊侵入敵國,就必須進行大規模的準備工作,例如籌集糧秣、儲備武器裝備等等。這些準備工作需要很長的時間,因而防禦者有足夠的時間採取對策。同時,人們還應該看到,防禦者所需要的準備時間總比進攻者短,因為任何國家平時為防禦所作的準備都要比為進攻所作的準備充分一些。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