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外國文學 > 追憶似水年華 | 上頁 下頁
五三四


  我十分好奇,想知道這滔滔不絕的詩句是奉獻給哪位女子的,於是顧不得與安德烈的緊急會面可能給推遲片刻,我推開了門。原來是德·夏呂斯先生在向一位軍人朗誦這些詩句,我一眼便認出那位軍人是莫雷爾,他正要去接受服役前的13天訓練。其時他與德·夏呂斯先生已不似過去那樣打得火熱,但間或還因有事相求來看看他。德·夏呂斯先生在愛情上一向表現得頗富陽剛氣概,可也有纏纏綿綿的時候。況且早在童年時,為了真正理解和體味詩人的作品,他必須假想那些詩句不是寫給一個朝三暮四的美人而是寫給一個青年男子的。我儘快走開了,雖然我感覺到對德·夏呂斯來說與莫雷爾相會是一種極大的滿足,因為這能暫時給他再度結婚的錯覺。而且在他身上皇后們的附庸風雅與下人們的趕時髦兼而有之。

  我對阿爾貝蒂娜的回憶已變得如此支離破碎,它再也不會引起我傷感,只能成為我過渡到新的欲念的橋樑,如同為樂章的變換作準備的一聲和絃。而且因為我仍然忠實于阿爾貝蒂娜,一切逢場作戲的肉欲之念已被排除在外,因為我甚至認為即使奇跡降臨,阿爾貝蒂娜重新回到我身邊,我也不會象現在與安德烈在一起這麼幸福。安德烈能對我講很多有關阿爾貝蒂娜的事,比過去她本人對我講的還要多,我在精神上和肉體上對阿爾貝蒂娜的溫情雖已消逝,她這個人在我腦中卻仍然是個謎。想瞭解她的一生與想要她呆在身旁這兩個願望相比,現在是前者比後者強烈。因為前者從未有過稍減。另一方面,她可能曾和一個女人有過愛情關係這一想法現在只能使我也想和那個女人發生關係。我一面撫摸著安德烈,一面把這種心情告訴了她。她似笑非笑地說:「哦!是嗎?但您是男人,所以我們兩人在一起不可能做我和阿爾貝蒂娜在一起做的那些事。」

  此時她一點也沒考慮如何把這番話和她幾個月之前說的話一致起來。接著,也許她是想刺激我的情欲(以前,為了套出她的心裡話我曾對她說過,我很想和一個與阿爾貝蒂娜有過關係的女人發生關係)或增加我的悲傷,也許是以為這樣能打消我在她面前的優越感,她可能以為我有這種優越感,因為我自認為是唯一和阿爾貝蒂娜有這種關係的人,她又說:「啊!我們倆在一起度過了很多美好的時刻,她是那麼溫存,又那麼富於激情。再說她也不是只喜歡跟我一個人取樂。她曾在維爾迪蘭家遇到一個名叫莫雷爾的漂亮小夥子,兩個人立即互相心領神會。他負責——當然,在她的允許下,他自己也可從中取樂,他專喜歡找那種不通世事的年輕姑娘,而且一旦把她們引入歧途,就丟下她們不管了——他負責勾引遠處海灘上的漁家姑娘,還有年輕的洗衣女工,因為這些姑娘可以迷上一個小夥子,卻不會答應一個姑娘主動親近她們。等上鉤的姑娘完全受他控制後,他就把她帶到一個非常穩妥的地方,交給阿爾貝蒂娜。

  因為怕失去莫雷爾,再說莫雷爾也參與好事,姑娘總是聽憑擺佈,不過她終究還是失掉他,因為他一則害怕事情引起的後果,二則覺得玩一兩次就夠了,往往留下個假地址就溜之大吉。我相信,住在您家的那段時期她抑制了這種情欲,把這類尋歡作樂的事一天天往後推。再說她對您一往情深,不能不有所顧忌。毫無疑問,一旦離開了您,她會故態復萌。不過我想她離開您以後雖然重又恢復了這種瘋狂的情欲,事後卻百倍地悔恨。她指望您拯救她、娶她。其實她也感到這是一身罪惡的瘋狂行為,我常常想,她是不是因為她的行為導致了一個家庭的一起自殺事件,自己才尋死的。應當坦白告訴您。她剛住到您家時,並沒有完全放棄和我的玩樂。有些日子這簡直成了她的一種需要,這種需要是那麼強烈,有一次,就在您家裡,她竟然要我先在她身邊睡一會兒然後才肯和我分手。那次我們的運氣不佳,差點被逮住。她趁弗朗索瓦絲下樓買東西,而您也不在家的機會。她把所有的燈全滅了,這樣您回來用鑰匙開門時要費點時間才能找到電燈按鈕,她沒關自己的房門。我們聽見您上樓來著,我剛來得及理好衣服下樓。其實完全不用著急,因為想不到事有湊巧,您忘了帶鑰匙,不得不按門鈴。不過我們仍然嚇昏了頭。為了掩飾窘態,兩人不約而同地裝著害怕山梅花的氣味,其實正相反,我們非常喜歡這種花的香味。您當時帶回長長的一枝山梅,我乘機扭過頭去,不讓您看到我的慌亂,可我還是笨拙而又荒唐地對您說,弗朗索瓦絲可能已經回樓上去了,她本可以給您開門,而一秒種前我還謊稱我們剛剛散步回來,並說我們到家時弗朗索瓦絲還沒下樓(這倒是真的)。倒黴的是我們熄了燈——我們原以為您有鑰匙——又怕您上樓時看見我們開燈,至少,我們遲疑得太久了。為這事阿爾貝蒂娜三夜沒能合眼,時時刻刻怕您起疑心,怕您問弗朗索瓦絲為什麼走前不開燈。應當承認,阿爾貝蒂娜非常懼怕您,有時她認為您狡猾,兇狠,骨子裡恨她。三天后她見您始終很平靜,知道您並沒問弗朗索瓦絲任何話,這才睡得著覺。但從此她再也沒跟我發生過關係,也許是出於害怕,也許是出於悔恨,因為她自認為深深地愛著您,要不就是她愛著別的什麼人。不管怎樣,自那以後只要別人在她面前提起山梅花她就會面紅耳赤,並且用手摸摸臉,設法不讓人看到她臉紅。」

  有些不幸也和某些幸福一樣降臨得太晚,因而在我們心中失去了它們原來可能有的重要性。安德烈吐露的可怕實情給我帶來的不幸就屬￿此類情況。即使壞消息本來會使我們傷心,但在有問有答的談話消遣中,這些消息會在我們面前一掠而過毫不停留,而我們自己也來不及接受它們,因為我們一心忙於應答,或是因為我們想取悅於在場的人而改變了原來的自我,成了另一個人,或是在新的循環中我們短時間內不受溫情和痛苦的折磨,然而這短暫的魔力一旦被打破,我們為進入這一新循環而擺脫掉的愛情和痛苦又會捲土重來。如果這些情感的力量壓倒了一切,那麼我們只能是心不在焉地進入那個長久不了的新天地,而且在那裡也不會變成另一個人,因為我們太忠實於自己的痛苦;於是談話會立即與我們並未置身事外的心靈相溝通。不過,近來牽涉到阿爾貝蒂娜的話語就象揮發了的毒藥,不再具有毒性了。我與她的距離已經太遙遠;如同一個散步者午後看見天空掛著一彎朦朧的月牙時對自己說,其大無比的月亮就是這樣的嗎?我也對自己說:「怎麼!我如此孜孜以求而又如此害怕知曉的事情真相,就是在一次談話中說出來的這麼幾句話嗎!我甚至無法加以全面思考,因為我不是獨自一個人!」再說,我對此實在沒有精神準備,我和安德烈在一起已身心交瘁。說實在的,這樣一個事實真相,我本希望有更充沛的精力去面對它;現在它對於我仍然是外在的,因為我還沒為它在我心中找到一個位置。人們總希望真相通過新的信號披露在我們面前,而不是通過一句話,一句類似我們對自己重複過無數遍的話。思維習慣有時會妨礙我們體驗現實,使我們對現實產生「免疫力」,使這現實顯得仍然是思想。沒有一種想法不包含著對自身的駁斥,沒有一個詞不包含著自身的反義詞。

  不管怎樣,如果安德烈說的是實話,那麼這就是有關我的情婦的全部毫無用處的真相,她已不在人世,此刻卻從神秘莫測的冥冥中浮升起來,在我們不再需要真相的時候卻真相大白。於是(興許想到自己現在愛著的人,想到在她身上也會發生同樣的事,因為那個已被忘卻的人,我們是不會再把她放在心上的),我們感到悲涼。我們對自己說:「但願活著的這一位能理解這一切。但願她能明白,一旦她死了我會弄清楚所有她瞞著我的事!」然而這不是成了循環論證嗎!如果我能讓阿爾貝蒂娜死而復生,那麼同時我就是讓安德烈什麼也不對我透露。這與那句千古不變的話「當我不再愛您的時候您會明白的!」幾乎是同一回事,這句話是那麼中肯又那麼荒謬,因為確實,當人們不再愛的時候就能得到很多,不過那時得到多少對我們已無關緊要了。這兩者甚至完全是一回事。當您與一個您已不愛的女人重逢時,如果她把一切都告訴您,那是因為她其實已不是原來的她,或者您已不是往日的您:戀愛著的人已不復存在。在這方面死亡也留下了痕跡,它使一切變得容易,使一切變得多餘。我的這番思考是以下面的假設為出發點的,即假設安德烈是誠實的——這並非不可能——而且,她對我以誠相見是因為她現在和我保持著關係(即阿爾貝蒂娜早期和我在聖安德烈教堂有過的那種關係)。

  她對我說真話還由於她現在不用懼怕阿爾貝蒂娜了,因為對於我們,人死後不久其真實性也隨之消逝,幾年後,他們就象被廢黜的宗教的神靈,人們可以毫無畏懼地觸犯這些神靈,因為大家不再相信它們的存在。然而安德烈不再相信阿爾貝蒂娜的真實性也可能產生另一種後果,那就是她可以毫無顧忌地編造謊言污蔑自己過去的所謂同謀(一如她毫無顧忌地洩露她曾答應保守秘密的事實真相)。倘若由於某種原因,她以為我現在生活得心滿意足,趾高氣揚,便有心讓我難受,那麼這種畏懼的消失究竟是促使她向我說出實情呢還是促使她對我撒謊呢?或許她對我心懷惱怒(這種惱怒在她看到我遭到不幸、得不到安慰時曾暫時消除),因為我和阿爾貝蒂娜有過關係,因為她可能羨妒我——以為我以此而自詡比她得寵——享有一種她未曾得到、甚至未敢企望的優待。出於同樣的忌妒心,她對氣色很好並且自知氣色好的人總是感到惱怒,我常見她對這些人說他們看上去象得了重病,並且為了氣他們,她還說自己身體很好,即使在她病得極其厲害時也始終這樣宣稱,直到臨死前她變得超然物外,才不再因幸福的人們身體好自己卻不久于人世而心煩了。但這是很久以後的事。也許她是莫名其妙地惱我,就象從前她恨過一位年輕人,此人在體育方面無事不懂,對其他事則一竅不通,我們是在巴爾貝克遇到他的,後來他和拉謝爾同居,安德烈對他竭盡造謠中傷之能事,甚至巴不得自己被指控犯了誣告罪,那樣她就可以在眾人面前一口咬定他父親于過許多見不得人的事,而他卻無法證明這是捏造。也許她對我的惱恨在她看到我那麼憂傷時曾一度平息,現在只是重新抬頭罷了。

  的確,即使是她恨之入骨的人——她兩眼噴著怒火發誓要讓他們名譽掃地,要殺死他們,要讓他們下大獄,哪怕提供假證詞也在所不顧——只要她得知這些人心情悲傷,受到侮辱,她就不再對他們存絲毫惡意,反而準備為他們排憂解難。因為她本質上並不壞,如果說她深一層的而不是表面的性格與人們起初根據她的體貼入微而作的判斷相反,並不是殷勤和善,而是忌妒、驕傲,那麼她的第三重也是更深一層的性格則傾向于善良和對他人的愛,這是她真正的本性,不過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而已。人們處於某一種狀況時都渴望改善這種狀況,但由於新的狀況還只是一種意願,他們不明白首要的條件是與前一種狀況決裂——就象神經衰弱症患者或嗜嗎啡者很想治好病,卻又不願除掉嗜好或戒掉嗎啡;又象那些留戀社交生活的篤信宗教者或酷愛藝術的人,他們希望清靜,卻又以為清靜並不意味著完全放棄他們先前的生活——同樣,安德烈願意愛所有的人,但條件是先要能做到不把人們想像成得意揚揚的樣子,為此她就必須先輕侮他們。她不懂得,即使對自高自大的人也應該去愛,要用仁愛之心去克服他們的傲氣,而不是用更厲害的傲氣。這是因為她象有些病人,這些人想用來治好疾病的辦法其實正是拖長疾病的辦法。他們喜歡這些辦法,但一旦拋棄了這些辦法,便立即不再喜歡了。人就是這樣,想學游泳,卻又想留一隻腳在岸上。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