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世界名著 > 物種起源 | 上頁 下頁
第十一章 論生物在地質上的演替(6)


  根據以前這個圖解所說明過的性狀不斷分歧的原理,不論任何類型,愈是近代的,一般便愈與古代原始祖先不同。因此,我們對最古化石與現存類型之間差異最大這個規律便可有所瞭解。然而我們決不可假設性狀分歧是一個必然發生的偶然事件;它完全取決於一個物種的後代能否因為性狀分歧而在自然組成中攫取許多的、不同的地位。所以,一個物種隨著生活條件的稍微改變而略被改變,並且在極長的時期內還保持著同樣的一般特性,如同我們見到的某些志留紀類型的情形,是十分可能的。這種情形在圖解中是用F14來表示的。

  一切從(A)傳下來的許多類型,無論是絕滅的和現存的,如同前面說過的,形成一個目;這一個目由於絕滅和性狀分歧的連續影響,便被分為若干亞科和科,其中有些被假定已在不同的時期內滅亡了,有些卻一直存續到今天。

  考察一下圖解,我們便可看出:如果假定埋藏在連續地質層中的許多絕滅類型,是在這個系列的下方幾個點上發見的,那麼最上線的三個現存科的彼此差異就會少些。例如,如果a1,a5,a10,f8,m3,m8,m9等屬已被發掘出來,那三個科就會如此密切地連結在一起,大概它們勢必會連合成一個大科,這與反芻類和某些厚皮類曾經發生過的情形幾乎是一樣的。然而有人反對把絕滅屬看作是連結起三個科的現存屬的中間物,這種意見一部分也許是對的,因為它們之成為中間物,並不是直接的,卻是通過許多大不相同的類型,經過長而迂回的路程的。

  如果許多絕滅類型是在中央的橫線之一,即地質層——例如No.VI——之上發見的,而且在這條線的下面什麼也沒有發見,那麼各科中只有兩個科(在左邊a14 等和b14等兩個科)大概勢必合而為一;留下的這兩個科在相互差異上要比它們的化石被發見以前來得少些。還有,在最上線上由八個屬(a14到m14)形成的那三個科,如果假定以六種主要的性狀而彼此區別,那麼曾經在VI橫線那個時代生存過的各科,肯定要以較少數目的性狀而互相區別;因為它們在進化的這樣早期階段,從共同祖先分歧的程度大概要差些。這樣,古老而絕滅的屬在性狀上便多少介於它們的變異了的後代之間,或介於它們的旁系親族之間。

  在自然狀況下,這個過程要比在圖解中所表示的複雜得多;因為群的數目會更多;它們存續的時間會極端不等,而且它們變異的程度也不會相同。因為我們所掌握的不過是地質紀錄的最後一卷,而且是很不完全的,除去在稀有的情況下,我們沒有權利去期望把自然系統中的廣大間隔填充起來,因而把不同的科或目連結起來。

  一切我們所能期望的,只是那些在既知地質時期中曾經發生過巨大變異的群,應該在較古的地質層裡彼此稍微接近些;所以較古的成員要比同群的現存成員在某些性狀上的彼此差異來得少些;根據我們最優秀古生物學者們的一致證明,情形常常是這樣。

  這樣,根據伴隨著變異的生物由來學說,有關絕滅生物類型彼此之間、及其與現存類型之間的相互親緣關係的主要事實便可圓滿地得到解釋,而用其他任何觀點是完全不能解釋這等事實的。

  根據同一學說,明顯地,地球歷史上任何一個大時期內的動物群,在一般性狀上將介於該時期以前和以後的動物之間。這樣,生存在圖解上第六個大時期的物種,是生存在第五個時期的物種的變異了的後代,而且是第七個時期的更加變異了的物種的祖先;因此,它們在性狀上幾乎不會不是介於上下生物類型之間的。然而我們必須承認某些以前的類型已經全部絕滅,必須承認在任何地方都有新類型從其他地方移入,還必須承認在連續地質層之間的長久空白間隔時期中曾發生過大量變化。

  承認了這些事情,則每一個地質時代的動物群在性狀上無疑是介於前後動物群之間的。關於這點我們只要舉出一個事例就可以了,即當泥盆系最初被發見時,這個系的化石立刻被古生物學者們認為在性狀上是介於上層的石炭系和下層的志留系之間的。但是,每一個動物群並不一定完全介於中間,因為在連續的地質層中有不等的間隔時間。

  每一時代的動物群從整體上看,在性狀上是近乎介於以前的和以後的動物群之間的,某些屬對於這一規律雖為例外,但不足以構成異議以動搖此說真實性。例如,福爾克納博士曾把柱牙象和象類的動物按照兩種分類法進行排列——第一個按照它們的互相親緣,第二個按照它們的生存時代,結果二者並不符合,具有極端性狀的物種,不是最古老的或最近代的;具有中間性狀的物種也不是屬￿中間時代的。但是在這種以及在其他類似的情形裡,如果暫時假定物種的初次出現和消滅的記錄是完全的(並不會有這種事),我們就沒有理由去相信連續產生的各種類型必定有相等的存續時間。

  一個極古的類型可能有時比在其他地方後生的類型存續得更為長久,棲息在隔離區域內的陸棲生物尤其如此。試以小事情來比大事情;如果把家鴿的主要的現在族和絕滅族按照親緣的系列加以排列,則這種排列大概不會與其產出的順序密切一致,而且與其消滅的順序更不一致:因為,親種岩鴿至今還生存著;許多介於岩鴿和傳書鴿之間的變種已經絕滅了;在喙長這一主要性狀上站在極端的傳書鴿,比站在這一系列相反一端的短嘴翻飛鴿發生較早。

  來自中間地質層的生物遺骸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中間的性狀,與這種說法密切關連的有一個事實,是一切古生物學者所主張的,即二個連續地質層的化石彼此之間的關係,遠比二個遠隔的地質層的化石彼此之間的關係,更為密切。匹克推特舉出一個熟知的事例:來自白堊層的幾個階段的生物遺骸一般是類似的,雖然各個階段中的物種有所不同。僅僅這一事實,由於它的一般性,似乎已經動搖了匹克推特教授的物種不變的信念。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