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義水滸全傳,120回本,全稱《出像評點忠義水滸全傳》,明末袁無涯刊本,一般認為為楊定見等人修訂。出像,是明代刻本中的一種插圖方式,通常置於卷首或卷末。金聖嘆在此本基礎上刪改為70回,去掉「忠義」。但,「盜亦有道焉」,水滸故事起源、興起、成型、定型,又都在特殊年代。 宋江一面要造反,一面要招安,看起來是虛偽而矛盾的,但其時兩宋之交,卻是常事,先造反再望招安也成了亡命徒們的一條出路。李若水《捕盜偶成》云:「去年宋江起山東…三十六人同拜爵。今年楊江起河北…又願官家早招卻。」中興諸將比如嶽飛手下,強盜就不少有。不是所有造反的都想當皇帝,綠林出身,也不耽誤效忠皇帝報效國家——倘能抵禦外敵,以野蠻敵野蠻,當然最好。水滸故事成於元末,所謂「先元之胡俗」下,又是大饑荒時期,動輒殺人動輒吃人也便成了等閒事。 (2025-2-20,獨孤氏整理,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