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陳忱 > 水滸後傳 | 上頁 下頁 |
一〇七 |
|
▼第三十七回 徐神翁詩驗金鼇島 宋高宗駕困牡蠣灘 卻說大將軍李俊,因征戰多時,身心勞瘁,思量要與眾兄弟快樂,過了殘冬。燕青抗言諫諍說道:「三島雖平,二十四島未盡稱伏。必要逐島巡曆,好言撫慰,使他懷德畏威,不敢倡亂,那時方得寧靖。古人謂之一勞永逸。」 大將軍道:「兄弟之言甚是有理。」 即命文武十員,點三千兵,一百號戰船,製造八方十二神將,二十八宿鮮明旗幟,水磨盔甲,器械鋒利,建立了朱幡黃幄、皂纛白旄,與柴進、燕青、朱武、樂和、呼延灼、李應、花逢春、呼延鈺、徐晟、凌振,十二對金鼓,發了三個號炮開洋。 先到青霓島。欒廷玉、扈成出來,迎接慰勞一番,把鐵羅漢三人首級遣人傳示東方五島。那五島俱來降伏,進貢方物。大將軍重賜段匹花紅,皆喜躍而去。欒廷玉請大將軍並各位弟兄游鐵羅山、烏龍洞,宴飲一日。 開到釣魚島,朱仝、黃信出來迎接,將佘漏天首級傳示西面五島,亦來降貢,重賞而去。朱仝獻上巴豕膽,留與安道全藥籠中備用。也吃了一日酒,到釣魚臺遊覽而去。 開洋轉北到白石島,關勝、楊林接入。大將軍道:「這島果然奇巧,若無方明,怎生破得?」 重賜方明。朱仝設宴,用香雪春送上大將軍和眾弟兄,都吃得酩酊。北面五島亦盡來納款。 遂開船到金鼇島。費保、高青相見,李大將軍道:「此島是我們創業根基,山川秀麗,城垣堅固,作暹羅之屏翰,恐你兩個兄弟料理不來,去傳王進、阮小七來同守。王進老將知兵,住在國中,終是先輩,不可屈下。阮小七慣習水戰。四人在此,我無南顧之憂矣。」 登了城樓歎道:「若無中國弟兄來,幾被薩頭陀所害,可謂僥倖。」 費保請到廳上赴宴,南面五島亦來納款,撫勞而去。話休絮煩。 正在飲酒,只見一個道士,羽衣竹冠,飄然而至。花逢春見了,即出席而拜。道士笑道:「駙馬還認得貧道麼?」 大將軍見他仙風道骨,請來上坐。道士並不推遜,一坐下就吃了十大甌酒,只不用葷。大將軍問及來歷,花逢春道:「春間馬國主到丹霞山遊觀,這位先生見國主氣色不利,叫隨他出家,不日必有奇禍。留下四句偈,皆是不祥之語。雖已應驗,只是猜不出。」 道士道:「有何難哉?『洚水為災』,洚水者,洪水也,『長年不永』,長年者壽也。移洪字三點在壽字旁,不是共濤兩字麼?說他為災。後面兩句不消解得,我方才到他墓上來。」 花逢春道:「若是國主當初隨了先生出家,可免得這禍麼?」 道士道:「仙家可以轉禍為福,自然可免,只是必不肯出家。老病貧苦,身膺重罪的人,尚戀著浮生,豈能舍一國之尊,脫屣而去?反是貧道饒舌了。」 花逢春道:「那共濤安享富貴,何故行此悖逆、自取滅亡?」 道士道:「貪夫知利而不知害。凡人打掃一片心田,乾乾淨淨,雖做強盜的,後來必有好處。若妄想希圖王侯將相,必受顯戮。這共濤與中國的蔡京、高俅一般品類,遺臭萬年。」 李俊暗想道:「這道士真有意思,這句說話打著我輩了。」 接口道:「如我弟子可隨先生出得家麼?」 道士仔細一看道:「你身上擔子還重,若是登來,可以卸得。」 大將軍道:「甚麼『登來』?」 道士道:「自有後驗。」 大將軍道:「先生可留仙馭,與公孫先生同住修煉。」 道上道:「公孫一清是我師侄,他方才祈雪祭風,太刻毒了。飛升之事,還隔一塵。」 見照壁粉飾得潔白,叫借筆硯一用。花逢春捧過筆硯,道士卷起袍口,磨得墨濃,醮得筆飽,在壁上龍蛇飛動,揮下碗口大小的二十八字。眾人一齊起身看道: 牡蠣灘邊一艇橫,夕陽西下待潮生。 與君不負登臨約,直向金鼇背上行。 後面又有四個小字「徐神翁題」。眾人不解其意。道士道:「明日有一大貴人到,自然曉得。」 向花逢春道:「香雪春還要用幾杯。」 花逢春道:「香雪春白石島所釀,不曾帶來,還隔五百里路,怎處?」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