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水滸大全 > 匯評水滸傳 | 上頁 下頁 |
第一百一十七回 睦州城箭射鄧元覺 烏龍嶺神助宋公明(2) |
|
原來這包道乙祖是金華山中人,幼年出家,學左道之法。向後跟了方臘,謀叛造反,但遇交鋒,必使妖法害人,有一口寶劍,號為玄元混天劍,能飛百步取人。協助方臘,行不仁之事。因此尊為靈應天師。那鄭彪原是婺州蘭溪縣都頭出身,自幼使得槍棒慣熟,遭際方臘,做到殿帥太尉。酷愛道法,禮拜包道乙為師,學得他許多法術在身,但遇殺之處,必有雲氣相隨。因此,人呼為鄭魔君。這夏候成,亦是婺州山中人,原是獵戶出身,慣使鋼叉,自來隨著祖丞相管領睦州。當日三個在殿帥府中,商議起軍,門吏報道:「有司天太監浦文英來見。」 天師問其來故,浦文英說道:「聞知天師與太尉將軍三位,提兵去和宋兵戰。文英夜觀幹象,南方將星,皆是無光,宋江等將星,尚有一半明朗者。天師此行雖好,只恐不利。何不回奏主上,商量投拜為上,且解一國之厄。」 〔容眉:是人通得。〕〔餘評:既知將星皆沒,可自見機,何用回奏。〕 包天師聽了大怒,掣出玄元混天劍,把這浦文英一劍揮為兩段,〔容夾:胡說。〕急動文書,申奏方臘去訖,不在話下。史官有詩曰: 王氣東南已漸消,猶邾左道用人妖。 文英既識真天命,何事捐生在偽朝? 當下便遣鄭彪為先鋒,調前部軍馬出城前進。包天師為中軍,夏侯成為合後,軍馬進發,來救睦州。 且說宋江兵將,攻打睦州,未見次第,忽聞探馬報來,清溪救軍到了。宋江聽罷,便差王矮虎、一丈青兩個出哨迎敵。夫妻二人,帶領三千馬軍,投清溪路上來,正迎著鄭彪,首先出馬,便與王矮虎交戰。兩個更不打話,排開陣勢,交馬便鬥。才到八、九合,只見鄭彪口裡念念有詞,喝聲道:「疾!」 就頭盔頂上,流出一道黑氣來。黑氣之中,立著一個金甲天神,手持降魔寶杵,從半空裡打將下來。王矮虎看見,吃了一驚,手忙腳亂,失了槍法,被鄭魔君一槍,戳下馬去。一丈青看見戳了他丈夫落馬,急舞雙刀去救時,鄭彪便來交戰。略戰一合,鄭彪回馬便走。一丈青要報丈夫之仇,急趕將來。鄭魔君歇住鐵槍,舒手去身邊錦袋內,摸出一塊鍍金銅磚,扭回身,看著一丈青面門上只一磚,打落下馬而死。可憐能戰佳人,到此一場春夢。〔容眉:妙,妙。真是夫妻偕老。〕〔芥眉:傳中成對入夥,成對死,不免排比之病,然亦見同生同死處,政不必以假變幻為奇。〕那鄭魔君招轉軍馬,卻趕宋兵。 宋兵大敗,回見宋江,訴說王矮虎、一丈青都被鄭魔君戳打傷死,帶去軍兵,折其大半。宋江聽得又折了王矮虎、一丈青,心中大怒,急點起軍馬,引了李逵、項充、李袞,帶了五千人馬,前去迎敵。早見鄭魔君軍馬已到。宋江怒氣填胸,當先出馬,大喝鄭彪道:「逆賊怎敢殺吾二將!」 鄭彪便提槍出馬,要戰宋江。李逵見了大怒,掣起兩把板斧,便飛奔出去,項充、李兗急舞蠻牌遮護,三個直衝殺入鄭彪懷裡去。那魔君回馬便走,三個直趕入南兵陣裡去。宋江恐折了李逵,急招起五千人馬,一齊掩殺,南兵四散奔走。宋江且叫鳴金收兵,兩個牌手當得李逵回來,只見四下裡烏雲罩合,黑氣漫天,不分南北東西,白晝如夜。宋江軍馬,前無去路。但見: 陰雲四合,黑霧漫天。下一陣風雨滂沱,起數聲怒雷猛烈。山川震動,高低渾似天崩;溪澗顛狂,左右卻如地陷。悲悲鬼哭,袞袞神號。定睛不見半分形,滿耳惟聞千樹響。 宋江軍兵,當被鄭魔君使妖法,黑暗了天地,迷蹤失路,撞倒一個去處,黑茫茫不見一物,本部軍兵自亂起來。宋江仰天歎曰:「莫非吾當死債此地矣!」 從巳牌直到未牌,方才黑霧消散,微有些亮光,看見一周遭都是金甲大漢,團團圍住。宋江見了驚倒在地,口中只說:「乞賜早死」,〔容夾:不是好漢。〕不敢仰面,耳邊但聽得風雨之聲。手下將士,一個個都伏地受死。須臾,風雨過處,宋江卻不見刀斧砍來,有一個來攙道:「請起!」 宋江抬頭仰臉看時,前面卻是個秀才來扶。看那人時,怎生打扮,但見: 頭裹烏紗軟角唐巾,身穿白羅圓領涼衫。腰系烏犀金 鞓束帶,足穿四縫幹皂朝靴。面如傅粉,唇若塗朱。堂堂七尺之軀,楚楚三旬之上。若非上界靈官,定是九天進士。 宋江見了失驚,起身敘禮,便問秀才高姓大名。那秀才答道:「小生姓邵名俊,土居於此。今特來報知義士,方十三氣數將盡,只在旬日可破。小生多曾與義士出力,今雖受困,救兵已至,義士知否?」 宋江再問道:「先生,方十三氣數,何時可獲?」 邵秀才把手一推,宋江忽然驚覺,乃是南柯一夢。醒來看時,面前一周遭大漢,卻原來都是松樹。〔餘評:宋江將正功成,固有神靈庇佑。〕宋江大叫軍將起來,尋路出去。 此時雲收霧斂,天朗氣清,只聽得松樹外面發喊將來。宋江便領起軍兵,從裡面殺出去時,早望見魯智深、武松一路殺來,正與鄭彪交手。那包天師在馬上,見武松使兩口戒刀,步行直取鄭彪,包道乙便向鞘中掣出那口玄天混元劍來,從空飛下,正砍中武松左臂,血暈倒了。卻得魯智深一條禪杖,忿力打入去,救得武松時,已自左臂砍得伶仃將斷,卻奪得他那口混元劍。武松醒來,看見左臂已折,伶仃將斷,一發自把戒刀割斷了。 〔容夾:佛。〕〔容眉:較關壯繆醫臂事更快人。〕〔芥眉:好漢子能刮骨,真頭陀能斷臂,英氣逼人,道心堅實。〕 宋江先叫軍校扶送回寨將息。魯智深卻殺入後陣去,正遇著夏侯成交戰。兩個鬥了數合,夏侯成敗走,魯智深一條禪杖,直打入去,南軍四散。夏侯成便望山林中奔走。魯智深不舍,趕入深山裡去了。 〔袁夾:失著處卻是得手處,無意中入關目,甚妙。〕 且說鄭魔君那廝,又引兵趕將來,宋軍陣內,李逵、項充、李袞三個見了,便舞起蠻牌、飛刀、標槍、板斧,一齊衝殺入去。那鄭魔君迎敵不過,越嶺渡溪而走。三個不識路徑,只要立功,死命趕過溪去,緊追鄭彪。溪西岸邊,搶出三千軍來,截斷宋兵。項充急回時,早被岸邊兩將攔住。便叫李逵、李袞時,已過溪趕鄭彪去了。 不想前面溪澗又深,李袞先一交跌翻在溪裡,被南軍亂箭射死。項充急鑽下岸來,又被繩索絆翻,卻待要掙扎,眾軍亂上,剁做肉泥。可憐李袞、項充到此,英雄怎使!只有李逵獨自一個,趕入深山裡去了。溪邊軍馬隨後襲將去,未經半里,背後喊聲振起,卻是花榮、秦明、樊瑞三將,引軍來救,殺散南軍,趕入深山,救得李逵回來,只不見了魯智深。〔芥眉:同異處有襯貼。〕眾將齊來參見宋江,訴說追趕鄭魔君,過溪廝殺,折了項充、李袞,止救了李逵回來。宋江聽罷,痛哭不止。整點軍兵,折其一停。又不見了魯智深,武松已折了左臂。 宋江正哭之間,探馬報道:「軍師吳用和關勝、李應、朱仝、燕順、馬麟,提一萬軍兵,從水路到來。」 宋江迎見吳用等,便問來情。吳用答道:「童樞密自有隨行軍馬,並大將王稟、趙譚,都督劉光世又有軍馬,已到烏龍嶺下。只留下呂方、郭盛、裴宣、蔣敬、蔡福、蔡慶、杜興、鬱保四,並水軍頭領李俊、阮小五、阮小七、童威、童猛等十三人,其餘都跟吳用到此策應。」 宋江訴說:「折了將佐,武松已成了廢人,魯智深又不知去向,不由我不傷感。」 吳用勸道:「兄長且宜開懷,即目正是擒捉方臘之時,只以國家大事為重,不可憂損貴體。」 宋江指著許多松樹,說夢中之事,與軍師知道。〔袁夾:恍然如見。〕 吳用道:「既然有此靈驗之夢,莫非此處坊隅廟宇,有靈顯之神,故來護佑兄長。」 〔餘評:昔日孔明征孟獲,深入不毛,得馬伏波將軍指迷取勝。〕 宋江道:「軍師所見極當,就與足下進山尋訪。」 吳用當與宋江信步行入山林。未及半箭之地,松樹林中,早見一所廟宇,金書牌額上寫「烏龍神廟」。宋江、吳用入廟上殿看時,吃了一驚,殿上塑的龍君聖像,正和夢中見者無異。宋江再拜懇謝道:「多蒙龍君神聖救護之恩,未能報謝,望乞靈神助威。若平復了方臘,敬當一力申奏朝廷,重建廟宇,加封聖號。」 宋江、吳用拜罷下階,看那石碑時,神乃唐朝一進士,姓邵名俊,應舉不第,墜江而死,天帝憐其忠直,賜作龍神。本處人民祈風得風,祈雨得雨,以此建立廟宇,四時享祭。宋江看了,隨即叫取烏豬、白羊,祭祀已畢,出廟來再看備細,見周遭松樹顯化,可謂異事。直至如今,嚴州北門外,有烏龍大王廟,亦名萬松林。古跡尚存,有詩為證: 忠心一點鬼神知,暗裡維持信有之。欲識龍君真姓字,萬松林下讀殘碑。 且說宋江謝了龍君庇佑之恩,出廟上馬,回到中軍寨內,便與吳用商議打睦州之策。坐至半夜,宋江覺道神思困倦,伏幾而臥,只聞一人報曰:「有邵秀才相訪。」 宋江急忙起身,出帳迎接時,只見邵龍君長揖宋江道:「昨日若非小生救護,義士已被包道乙作起邪法,松樹化人,擒獲足下矣。適間深感祭奠之禮,特來致謝,就行報知睦州來日可破,方十三旬日可擒。」 宋江正待邀請入帳再問間,忽被風聲一攪,撒然覺來,又是一夢。 宋江急請軍師圓夢,說知其事。吳用道:「既是龍君如此顯靈,來日便可進兵,攻打睦州。」 宋江道:「言之極當。」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