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水滸大全 > 匯評水滸傳 | 上頁 下頁 |
第八十六回 宋公明大戰獨鹿山 盧俊義兵陷青石峪(2) |
|
解珍、解寶道:「既到這裡,如何藏得?實訴與兄長。」〔容夾:都少關目。〕有詩為證: 峰巒重壘繞周遭,兵陷垓心不可逃。 二解欲知貔虎路,故將蹤跡混漁樵。 當時解珍、解寶跪在地下說道:「小人們果是山東獵戶。弟兄兩個,喚做解珍、解寶,在梁山泊跟隨宋公明哥哥許多時落草。今來受了招安,隨著哥哥,來破遼國。〔容眉:還是劉二、劉三好哩。〕前日正與賀統軍大戰,被他沖散,一支軍馬,不知陷在那裡。特差小人弟兄兩個來打探消息。」 那兩個弟兄笑道:「二位既是好漢,且請起,俺指與你路頭。你兩個且少坐,俺煮一腿獐子肉,暖杯社酒,安排請你二位。」〔袁眉:亦是知己,亦是聚義。〕沒一個更次,煮的肉來。劉二、劉三,管待解珍、解寶。飲酒之間,動問道:「俺們久聞你梁山泊宋公明替天行道,不損良民,直傳聞到俺遼國。」 解珍、解寶便答道:「俺哥哥以忠義為主,誓不擾害善良,單殺濫官酷吏,倚強凌弱之人。」 那兩個道:「俺們只聽得說,原來果然如此!」 盡皆歡喜,便有相愛不舍之情。〔袁眉:三代直道。〕 解珍、解寶道:「我那支軍馬,有十數個頭領,三五千兵卒,正不知下落何處。我想也得好一片地來排陷他。」 那兩個道:「你不知俺這北邊地理。只此間是幽州管下,有個去處,喚做青石峪,只有一條路入去,四面盡是懸崖峻壑的高山。若是填塞了那條入去的路,再也出不來。多定只是陷在那裡了。此間別無這般寬闊去處。如今你那宋先鋒屯軍之處,喚做獨鹿山。這山前平坦地面,可以廝殺;若山頂上望時,都見四邊來的軍馬。你若要救那支軍馬,捨命打開青石峪,方才可以救出。那青石峪口,必然多有軍馬,截斷這條路口。此白柏樹極多,惟有青石峪口兩株大柏樹,最大得好,形如傘蓋,四面盡皆望見。那大樹邊正是峪口。更提防一件,賀統軍會行妖法,教宋先鋒破他這一件要緊。」 解珍、解寶得了這言語,拜謝了劉家兄弟兩個,連夜回寨來。宋江見了問道:「你兩個打聽得些分曉麼?」 解珍、解寶卻把劉家弟兄的言語,備細說了一遍。宋江失驚,便請軍師吳用商議。正說之間,只見小校報道:「段景住,石勇引將白勝來了。」 宋江道:「白勝是與盧先鋒一同失陷,他此來必是有異。」 隨即喚來帳下問時,段景住先說:「我和石勇正在高山澗邊觀望,只見山頂上一個大氈包滾將下來。我兩個看時,看看滾到山腳下,卻是一團氈衫,裡面四圍裹定,上用繩索緊拴。直到樹邊看時,裡面卻是白勝。」 〔袁眉:裹著個白老鼠,趣甚;又不遇山裡貓,幸甚。〕 白勝便道:「盧頭領與小弟等十三人,正廝殺間,只見天昏地暗,日色無光,不辨東南西北。只聽得人語馬嘶之聲,盧頭領便教只顧殺將入去。誰想深入重地,那裡盡是四面高山,無計可出,又無糧草接濟,一行人馬,實是艱難。盧頭領差小弟從山頂上滾將下來,尋路報信。不想正撞著石勇,段景住二人,望哥哥早發救兵前去接應,遲則諸將必然死了。」 宋江聽罷,連夜點起軍馬,令解珍、解寶為頭引路,望這大柏樹,便是峪口。傳令教馬步軍兵,拚力殺去,務要殺開峪口。人馬行到天明,遠遠的望見山前兩株大柏樹,果然形如傘蓋。當下解珍、解寶引著軍馬,殺到山前。峪口賀統軍,便將軍馬擺開,兩個兄弟爭先出戰。宋江軍將要搶峪口,一齊向前。「豹子頭」林冲飛馬先到,正迎著賀拆,交馬只兩合,從肚皮上一槍搠著,把那賀拆搠於馬下。步軍頭領,見馬軍先到贏了,一發都奔將入去。「黑旋風」李逵,手掄雙斧,一迷裡砍殺遼兵,背後便是「混世魔王」樊瑞、「喪門神」鮑旭、引著牌手項充、李袞,並眾多蠻牌,直殺入遼兵隊裡。李逵正迎著賀雲,搶到馬下,一斧砍斷馬腳,當時倒了,賀雲落馬。李逵雙斧如飛,連人帶馬,只顧亂剁。遼兵正擁將來,卻被樊瑞,鮑旭兩下眾牌手撞著。 賀統軍見折了兩個兄弟,便口中念念有詞,作起妖法,不知道些甚麼,只見狂風大起,就地生雲,黑暗暗罩住山頭,昏慘慘迷合穀口。正作用間,宋軍中轉過公孫勝來,在馬上出寶劍在手,口中念不過數句,大喝一聲道:「疾!」 只見四面狂風,掃退浮雲,現出明朗朗一輪紅日。馬步三軍眾將向前,捨命拚殺遼兵。賀統軍見作法不靈,敵軍衝突得緊,自舞刀拍馬殺過陣來。只見兩軍一齊混戰,宋兵殺得遼兵東西逃竄。 馬軍追趕遼兵,步軍便去扒開峪口。原來被這遼兵重重疊疊將大塊青石,填塞住這條出路。步軍扒開峪口,殺進青石峪內。盧俊義見了宋江軍馬,皆稱慚愧。宋江傳令,教且休趕遼兵,收軍回獨鹿山,將息被困人馬。盧俊義見了宋江,放聲大哭道:「若不得仁兄垂救,幾喪了兄弟性命!」〔容夾:不濟。〕宋江、盧俊義同吳用、公孫勝,並馬回寨,將息三軍,解甲暫歇。 次日,軍師吳學究說道:「可乘此機會,就好取幽州。若得了幽州,遼國之亡,唾手可待。」 宋江便叫盧俊義等一十三人軍馬,且回薊州權歇,宋江自領大小諸將軍卒人等,離了獨鹿山,前來攻打幽州。 賀統軍正退回在城中,為折了兩個兄弟,心中好生納悶。又聽得探馬報道:「宋江軍馬來打幽州。」 番軍越慌。眾遼兵上城觀望,見東北下一簇紅旗,西北下一簇青旗,兩彪軍馬奔幽州來,即報與賀統軍。賀統軍聽得大驚,親自上城來看時,認得是遼國來的旗號,心中大喜。來的紅旗軍馬,盡寫銀字,這支軍乃是大遼國駙馬太真胥慶,只有五千餘人。這一支青旗軍馬,旗上都是金字,盡插雉尾,乃是李金吾大將。原來那個番官,正受黃門侍郎左執金吾上將軍,姓李名集,呼為李金吾,乃李陵之後,蔭襲金吾之爵。〔容夾:妝點。〕〔袁眉:漢時將(芥眉:憤)種,此時尚有餘遺,妙。〕見在雄州屯紮,部下有一萬來軍馬。侵犯大宋邊界,正是此輩。聽得遼主折了城子,因此調兵前來助戰。賀統軍見了,使人去報兩路軍馬,且休入城,教去山背後埋伏暫歇,待我軍馬出城,一面等宋江兵來,左右掩殺。賀統軍傳報已了,遂引軍兵出幽州迎敵。 宋江諸將已近幽州,吳用便道:「若是他閉門不出,便無準備;若是他引兵出城迎敵,必有埋伏。我軍可先分兵作三路而進:一路直往幽州進發,迎敵來軍;兩路如羽翼相似,左右護持。若有埋伏軍起,便教這兩路軍去迎敵。」 宋江便撥調關勝帶宣贊,郝思文領兵在左,再調呼延灼帶單廷珪、魏定國領兵在右,各領一萬餘人,從山後小路,慢慢而行。宋江等引大軍前來,逕往幽州進發。 卻說賀統軍引兵前來,正迎著宋江軍馬。兩軍相對,林冲出馬,與賀統軍交戰。鬥不到五合,賀統軍回馬便走。宋江軍馬追趕,賀統軍分兵兩路,不入幽州,繞城而走。吳用在馬上便叫:「休趕!」 說猶未了,左邊撞出太真駙馬來,已有關勝卻好迎住;右邊撞出李金吾來,又有呼延灼卻好迎住。正來三路軍馬,逼住大戰,殺得屍橫遍野,流血成河。 賀統軍情知遼兵不勝,欲回幽州時,撞過二將,接住便殺,乃是花榮,秦明,死戰定。賀統軍欲退回西門城邊,又撞見:「雙槍將」董平,又殺了一陣。轉過南門,撞見朱仝,接著又殺一陣。賀統軍不敢入城,撞條大路,望北而走。不提防前面撞著「鎮三山」黃信,舞起大刀,直取賀統軍。賀統軍心慌,措手不及,被黃信一刀,正砍在馬頭上。賀統軍棄馬而走,不想脅窩裡又撞出楊雄,石秀兩步軍頭領,齊上把賀統軍撚翻在肚皮下。宋萬挺槍又趕將來。眾人只怕爭功,壞了義氣,就把賀統軍亂槍戳死。那隊遼兵,已自先散,各自逃生。太真駙馬,見統軍隊裡,倒了帥字旗,軍校漫散,情知不濟,便引了這彪紅旗軍,從山背後走了。李金吾正戰之間,不見了這紅旗軍,料道不濟事,也引了這彪青旗軍,望山後退去。 宋江見這三路軍兵,盡皆退了,大驅人馬,奔來奪取幽州。不動聲色,一鼓而收。來到幽州城內,紮駐三軍,便出榜安撫百姓。隨即差人急往檀州報捷,請趙樞密移兵薊州守把,就取這支水軍頭領,並船隻,前來幽州聽調,卻教副先鋒盧俊義分守霸州。前後共得了四個大郡。趙安撫見了來又大喜。一面申奏朝廷,一面行移薊霸二州,知會再差水軍頭領,收拾進發,準備水陸並進。 且說遼主升殿,會集文武番官。左丞相幽西孛瑾,右丞相太師褚堅,統軍大將等眾,當廷商議:「即自宋江侵奪邊界,占了俺四座大郡,早晚必來侵犯皇城,燕京難保。賀統軍弟兄三個已亡,汝等文武群臣,當國家多事之秋,如何處置?」 有都統軍兀顏光奏道:「狼主必憂!前者奴婢累次只要自去領兵,往往被人阻擋,以致養成賊勢,成此大禍。伏乞親降聖旨,任臣選調軍馬,會合諸處軍,克日興師,務要擒獲宋江等眾,恢復原奪城池。」 狼主准奏,遂賜出明珠虎牌,金印 赦旨,黃鉞白旄,朱幡皂蓋,盡付與兀顏統軍。「不問金枝玉葉,皇親國戚,不揀是何軍馬,並聽愛卿調遣。速便起兵,前征進!」 兀顏統軍領了聖旨兵符,便下教場,會集諸多番將,傳下將令,調遣諸處軍馬,前來策應。卻才傳令已罷,有統軍長子兀顏延壽,直至演武亭上稟道:「父親一面整點大軍,孩兒先帶數員猛將,會集太真駙馬,李金吾將軍二處軍馬,先到幽州,殺敗這蠻子們八分。待父親來時,甕中捉鼈,一鼓掃清宋兵。不知父親鈞意如何?」 〔餘評:觀兀顏文(之)子足知兵法,奈公明部下文武全才,其能勝乎?〕 兀顏統軍道:「吾兒言見得是。與汝突騎五千,精兵二萬,就做先鋒,即便會同太真駙馬,李金吾,刻下便行。如有捷音,火速飛報。」 小將軍欣然領了號令,整點三軍,逕奔幽州來。正是: 萬馬奔馳天地怕,千軍踴躍鬼神悉。 畢竟兀顏小將軍怎生搦戰,且聽下回分解。 *** 【袁評:盧將軍深入虎穴,宋公明諸弟兄冒險出之,蓋其諸弟兄同懷報國之心,故破遼易於反掌。】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