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水滸大全 > 匯評水滸傳 | 上頁 下頁 |
第八十四回 宋公明兵打薊州城 盧俊義大戰玉田縣(2) |
|
盧俊義見箭射了張清,無心戀戰;四將各佯輸詐敗,退回去了。四個番將,乘勢趕來;西北上來的番軍,刺斜裡又殺將來;對陣的大隊番軍,山倒也似,踴躍將來,那裡變的陣法。〔容夾:原變不得。〕〔芥眉:變不得,才見行文用意之變。〕三軍眾將,隔的七斷八續,你我不能相救,只留盧俊義一騎馬,一條槍,倒殺過那邊去了。天色傍晚,四個小將軍卻好回來,正迎著盧俊義。一騎馬,一條槍,力敵四個番將,並無半點懼怯。鬥了一個時辰,盧俊義得便處,賣個破綻,耶律宗霖把刀砍將入來,被盧俊義大喝一聲,那番將措手不及,著一槍,刺下馬去。那三個小將,各吃了一驚,皆有懼色,無心戀戰,拍馬去了。盧俊義下馬,拔刀割了耶律宗霖首級,拴在馬項下。翻身上馬,望南而行,又撞見一夥遼兵,約有一千餘人。被盧俊義又撞殺入去,遼兵四散奔走。〔容眉:是個漢子。〕再行不到數里,又撞見一彪軍馬。 此夜月黑,不辨是何處的人馬,只聽的語音,卻是宋朝人說話。盧俊義便問來軍是誰?卻是呼延灼答應。盧俊義大喜,合兵一處。呼延灼道:「被遼兵沖散,不相救應。小將撞開陣勢,和韓滔,彭玘直殺到此,不知諸將如何?」 盧俊義又說:「力敵四將,被我殺了一個,三個走了。次 後又撞著一千餘人,亦被我殺散。來到這裡,不想迎著將軍。」 兩個並馬,帶著從人,望南而行。不過十數里路,前面早有軍馬攔路。呼延灼道:「黑夜怎地廝殺,待天明決一死戰!」 對陣聽的,便問道:「來者莫非呼延灼將軍?」 呼延灼認得聲音,是「大刀」關勝,便叫道:「盧頭領在此!」 眾頭領都下馬,且來草地上坐下。盧俊義,呼延灼說了本身之事。關勝道:「陣前失利,你我不相救應。我和宣贊,郝思文,單廷 ,魏定國五騎馬,尋條路走,然後收拾得軍兵一千餘人,來到這裡。不識地理,只在此伏路,待天明卻行。不想撞著哥哥。」 合兵一處,眾人捱到天曉,迤邐望南再行。〔餘評:此段失陣宋兵以能復會,此天不死英雄。〕 將次到玉田縣,見一彪人馬哨路。看時,卻是「雙槍將」董平、「金槍手」徐甯弟兄們,都紮駐玉田縣中,遼兵盡行趕散,說道:「侯健、白勝兩個,去報宋公明,只不見瞭解珍、解寶、楊林、石勇。」 盧俊義教且進兵。在玉田縣界,檢點眾將軍校,不見了五千餘人,心中煩惱。巳牌時分,有人報道:「解珍、解寶、楊林、石勇將領二千余人來了。」 盧俊義又喚來問時,解珍道:「俺四個倒撞過去了!深入重地,迷蹤失路,急切不敢回轉。今早又撞見遼兵,大殺了一場,方才到得這裡。」 盧俊義叫將耶律宗霖首級,於玉田縣號令,撫諭三軍百姓。 未到黃昏前後,軍士們正要收拾安歇,只見伏路小校來報道:「遼兵不知多少,四面把縣圍了。」 盧俊義聽得大驚,引了燕青上城看時,遠近火把,有十里厚薄。一個小將軍,當先指點,正是耶律宗雲,騎著一匹劣馬,在火把中間,摧趲三軍。燕青道:「昨日張清中他一冷箭,今日回禮則個!」〔容夾:妙。〕〔容眉:禮尚往來,妙甚。〕燕青取出弩子,一箭射去,正中番將鼻凹,番將落馬。眾兵急救時,宗雲已自傷悶不醒。番軍早退五里。 盧俊義縣中與眾將商議:「雖然放了一冷箭,遼兵稍退,天明必來攻圍,裹的鐵桶相似,怎生救解?」 朱武道:「宋公明若得知這個消息,必然來救;裡應外合,方可免難。」 眾人捱到天明,望見遼兵四面擺的無縫。只見東南上塵土起,兵馬數萬人而來,眾將皆望南兵。朱武道:「此必是宋公明軍馬到了!等他收軍,齊望南殺去,這裡盡數起兵,隨後一掩。」 且說對陣遼兵,從辰時直圍到未牌,正待困倦,卻被宋江軍馬殺來,抵擋不住,盡數收拾都去。朱武道:「不就這裡追趕,更待何時?」 盧俊義當即傳令,開縣四門,盡領軍馬,出城追殺,遼兵大敗,殺的星落雲散,七斷八續,遼兵四散敗走。宋江趕的遼兵去遠,到天明鳴金收軍,進玉田縣,盧先鋒合兵一處,訴說攻打薊州。 留下柴進、李應、李俊、張橫、張順、阮家三弟兄、王矮虎、一丈青、孫新、顧大嫂、張青、孫二娘、裴宣、蕭讓、宋樂和安道全,皇甫端、童威、童猛、王定六,都隨趙樞密在檀州守禦,其餘諸將,分作左右二軍。〔餘評:此段見公明足能用兵。〕宋先鋒總領左軍人馬四十八員:軍師吳用、公孫勝,林冲、花榮、秦明、黃信、朱仝、雷橫、劉唐、李逵、魯智深、武松、楊雄、石秀、孫新、孫立、歐鵬、鄧飛、呂方、郭盛、樊瑞、鮑旭、項充、李袞、穆弘、穆春、孔明、孔亮、燕順、馬麟、施恩、薛永、宋萬、杜遷、朱貴、朱富、凌震、湯隆、蔡福、蔡慶、戴宗、蔣敬、金大堅、段景住、時遷、鬱保四、孟康。盧先鋒駐領右軍人馬三十七員:軍師朱武,關勝、呼延灼、董平、張清、索超、徐甯、燕青、史進、解珍、解寶、韓滔、彭玘、宣贊、郝思文、單廷珪、魏定國、陳達、楊春、李忠、周通、陶宗旺、鄭天壽、龔旺、丁得孫、鄒淵、鄒潤、李立、李雲、焦挺、石勇、侯健、杜興、曹正、楊林、白勝。分兵已罷,作兩路來取薊州:宋先鋒引軍取平峪縣進發,盧俊義引兵取玉田縣進發。趙安撫與二十三將,鎮守檀州,不在話下。〔芥眉:前俱不整,此處須提清一番。〕 且說宋江見軍士連日辛苦。且教暫歇;攻打薊州,自有計較了。先使人往檀州,問張清箭瘡如何? 〔袁夾:情到數到。〕〔餘評:公明屢便人問張清箭槍安未,此見公明觀諸人如同骨肉,何有不竭心而事之也!〕 「神醫」安道全使人回話道:「雖然外損皮肉,卻不傷內,請主將放心。調理的膿水乾時,自然無事。即日炎天,軍士多病,已稟過趙樞密相公,遣蕭讓、宋清,前往東京收買藥餌,就向太醫院關支暑藥。皇甫端亦要關給官局內啖馬的藥材物料,都委蕭讓,宋清去了。就報先鋒知道。」 宋江聽的,心中頗喜,再與盧先鋒計較,先打薊州。 宋江道:「我未知你在玉田縣受圍時,已自先商量下計了。有公孫勝原是薊州人,楊雄亦曾在那府裡做節級,石秀、時遷亦在那裡住的久遠。前日殺退遼兵,我教時遷、石秀,也只做敗殘軍馬,雜在裡面,〔容夾:是。〕必然都投薊州城內駐紮。他兩個若入得城中,自有去處。時遷曾獻計道:「薊州城有一座大寺,喚叫寶嚴寺,廊下有法輪寶藏,中間是大雄寶殿,前有一座寶塔,直聳雲霄。」 石秀說道:「教他去寶塔頂上躲著,每日飯食,我自對付來與他吃。只等城外哥哥軍馬攻打得緊急時,然 後卻就寶嚴寺塔上,放起火來為號。」 時遷自是個慣飛簷走壁的人,那裡不躲了身子?石秀臨期自去州衙內放火,他兩個商量已定,自去了。我這裡一面收拾進兵。 〔餘評:觀此段公明先使二人雜入城中又如此攻打,石秀等城中又放起火,莫言遼兵守此城而被公明此計破矣,須他人亦不能守也。論見則先謹守,莫被二人雜入,公明等縱然有神幾(機),囗(亦)難破此城天(矣)。〕 有《西江月》為證:〔芥眉:放火亦見錯落。〕 山後遼兵侵境,中原宋帝興軍。水鄉取出眾天星,奉詔去邪歸正。 暗地時遷放火,更兼石秀同行。等閒打破永平城,千載功勳可敬! 〔餘評:一首中見公明等之才能,破遼兵如反掌。〕 次日,宋江引兵,撇了平峪縣,與盧俊義合兵一處,催起軍馬,逕奔薊州來。 且說禦弟大王自折了兩個孩兒,不勝懊恨,便同大將寶密聖、天山勇、洞仙侍郎等商議道:「前次涿州,霸州兩路救兵,各自分散前去。如今宋江合兵在玉田縣,早晚進兵,來打薊州,似此怎生奈何?」 大將寶密聖道:「宋江兵若不來,萬事皆休。若是那夥蠻子來時,小將自出去與他相敵;若不活拿他幾個,這廝們那裡肯退?」 洞仙侍郎道:「那蠻子隊有那個穿綠袍的,慣使石子,〔容夾:還怕。〕好生利害,可以提防他。」 天山勇道:「這個蠻子,已被俺一弩箭,射中咽喉,多是死了也!」〔容夾:未必。〕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