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水滸大全 > 匯評水滸傳 | 上頁 下頁
第八十二回 梁山泊分金大買市 宋公明全夥受招安(1)


  話說燕青在李師師家遇見道君皇帝,告得一道本身赦書,次後見了宿太尉,又和戴宗定計,去高太尉府中,賺出蕭讓,樂和。四個人等城門開時,隨即出城,逕趕回梁山泊來,報知上項事務。且說李師師當夜不見燕青來家,心中亦有些疑慮。〔容夾:疑些什麼來?〕卻說高太尉府中親隨人,次日供送茶飯與蕭讓、樂和,就房中不見了二人,慌忙報知都管。都管便來花園中看時,只見柳樹邊拴著兩條粗索,已知走了二人,只得報知太尉。高俅聽罷,吃了一驚,越添憂悶,只在府中推病不出。

  次日五更,道君皇帝設朝,駕坐文德殿。文武班齊,天子宣命捲簾,旨令左右近臣,宣樞密使童貫出班。問道:「你去歲統十萬大軍,親為招討,征進梁山泊,勝敗如何?」〔容夾:發作了。〕

  童貫跪下,便奏道:「臣舊歲統率大軍,前去征進,非不效力,奈緣暑熱,軍士不伏水土,〔容夾:卻還不知。〕患病者眾,十死二三,臣見軍馬艱難,以此權且收兵罷戰,各歸本營操練。所有「御林軍」,於路病患,多有損折。次後降詔,此夥賊人,不伏招撫。及高俅以舟師征進,亦中途抱病而返。」

  天子大怒,喝道:「都是汝等妒賢嫉能,奸佞之臣,瞞著寡人行事!〔芥眉(袁眉:做書的口代天言),罵得痛快。〕你去歲統兵征伐梁山泊,如何只兩陣,被寇兵殺的人馬辟易,片甲只騎無還,遂令王師敗績。〔容夾:童貫當時舌吐汗出。〕次後高俅那廝,廢了州邵多少錢糧,陷害了許多兵船,折了若干軍馬,自己又被寇活捉上山,宋江等不肯殺害,放將回來。寡人聞宋江這夥,不侵州府,不掠良民,只待招安,與國家出力,都是汝等不才貪佞之臣,枉受朝廷爵祿,壞了國家大事!〔容眉:才象個皇帝。〕汝掌管樞密,豈不自慚!本當拿問,姑免這次,再犯不饒!」

  童貫默默無言,退在一邊。

  天子又問:「你大臣中,誰可前去招撫梁山泊宋江等一班人眾?」

  聖宣未了,有殿前太尉宿元景出班跪下,奏道:「臣雖不才,願往一遭。」

  天子大喜:「寡人御筆親書丹詔。」

  便叫上禦案,拂開詔紙,天子就禦案上親書丹詔。左右近臣,奉過禦寶,天子自行用訖。〔芥眉〕無此事,卻鄭重。〕又命庫藏官,教取金牌三十六面,銀牌七十二面,紅錦三十六疋,綠錦七十二疋,黃封禦酒一百八瓶,盡付與宿太尉。又贈正從表裡二十四疋,金字招安禦旗一面,限次日便行。〔芥眉:才像樣。〕宿太尉就文德殿辭了天子。百官朝罷,童樞密羞慚滿面,回府推病,不敢入朝。高太尉聞知,恐懼無措,亦不敢入朝。〔容夾:還是有愧于宋江。〕有詩為證:

  一封恩詔出明光,佇看梁山盡束裝。
  知道懷柔勝征伐,悔教赤子受痍傷。

  且說宿太尉打擔了禦酒,金銀牌面,段疋,表裡之物,上馬出城,打起御賜金字黃旗,眾官相送出南薰門,投濟州進發,不在話下。

  卻說燕青、戴宗、蕭讓、樂和四個,連夜到山寨,把上件事都說與宋公明並頭領知道。燕青便取出道君皇帝御筆親寫赦書,與宋江等眾人看了。〔容夾:此事亦奇。〕吳用道:「此回必有佳音!」

  宋江焚起好香,取出九天玄女課來,望空祈禱祝告了,蔔得個上上大吉之兆。宋江大喜,此事必成。再煩戴宗,燕青前去探聽虛實,作急回報,好做準備。〔容眉:描寫他來王之誠。〕

  戴宗、燕青去了數日,回來報說:「朝廷差宿太尉親齎丹詔,更有禦酒、金銀牌面、紅綠錦段、表裡,前來招安,早晚到也!」

  宋江聽罷,大喜,在忠義堂上,忙傳將令,分撥人員,從梁山泊直抵濟州地面,紮縛起二十四座山棚,上面都是結彩懸花,下面陳設笙簫鼓樂;各處附近州郡,雇倩樂人,分撥於各山棚去處,迎接詔赦。每一座山棚上,撥一個小頭目監管。一壁教人分投買辦果品、海味、按酒、乾食等項,準備筵宴茶飯席面。

  〔袁眉:也象個招安的,也象個接詔的。〕

  且說宿太尉奉赦來梁山泊招安,一干人馬,迤邐都到濟州。太守張叔夜出郭迎接入城,館驛中安下。太守起居宿太尉已畢,把過接風酒。張叔夜稟道:「朝廷頒詔赦來招安,已是二次,蓋因不得其人,誤了國家大事。今者太尉此行,必與國家立大功也!」

  宿太尉乃言:「天子近聞梁山泊一夥,以義為主,不侵州郡,不害良民,口稱替天行道,今差下官齎到天子御筆親書丹詔赦,賜金牌三十六面、銀牌七十二面、紅錦三十六疋、綠錦七十二疋、黃封禦酒一百八瓶、表裡二十四疋,來此招安,禮物輕否?」

  張叔夜道:「這一班人,非在禮物輕重,要圖忠義報國,揚名後代。〔袁眉:這太守便是義士真知己。〕若得太尉早來如此,也不教國家損兵折將,虛耗了錢糧。此一夥義士歸降之後,必與朝廷建功立業。」

  宿太尉道:「下官在此專待,有煩太守親往山寨報知,著令準備迎接。」

  張叔夜答道:「小官願往。」〔餘評:觀叔夜答願往之句,乃知梁山眾漢忠義。〕隨即上馬出城,帶了十數個從人,逕投梁山泊來。

  到得山下,早有小頭目接著,報上寨裡來。宋江聽罷,慌忙下山,迎接張太守上山,到忠義堂上,相見罷,張叔夜道:「義士恭喜!朝廷特遣殿前宿太尉,齎擎丹詔,御筆親書,前來招安。赦賜金牌、表裡、禦酒、段疋,見在濟州城內。義士可以準備迎接詔旨。」

  宋江大喜,以手加額道:「宋江等再生之幸!」

  當時留請張太守茶飯。張叔夜道:「非是下官拒意,惟恐太尉見怪回遲。」

  宋江道:「略奉一杯,非敢為禮。」

  張叔夜堅執便行。宋江忙教托出一盤金銀相送。張太守見了,便道:「這個決不敢受!」

  〔餘評:宋江以金送張太守,太守笑而不取,此輕財也。朝有此大夫之官,則亦不能有梁山矣。〕

  宋江道:「些少微物,聊表寸心。若事畢之後,尚容圖報。」

  張叔夜道:「深感義士厚意,且留於大寨,卻來請領,亦未為晚。」〔袁眉:惟清廉,故能知宋江等心中事。〕太守可謂廉以律己者矣!〔容眉:似卓老。〕〔袁夾:太史公贊法。〕有詩為證:

  濟州太守世無雙,不愛黃金愛宋江。
  信是清廉能服眾,非關威勢可招降。

  〔餘評:一首詩中見叔夜有清廉氣相,令人可嗟。〕

  宋江便差大小軍師,吳用、朱武,並蕭讓、樂和四個,跟隨張太守下山,直往濟州來,參見宿太尉。約至後日,眾多大小頭目,離寨三十里外,伏道相迎。當時吳用等跟隨太守張叔夜連夜下山,直到濟州。次日,來館驛中,參見宿太尉,拜罷,跪在面前。宿太尉教平身起來,俱各命坐。四個謙讓,那裡敢坐。太尉問其姓氏,吳用答道:「小生吳用,在下朱武、蕭讓、樂和,奉兄長宋公明命,特來迎接恩相。兄長與弟兄,後日離寨三十里外,伏道迎接。」

  宿太尉大喜,便道:「加亮先生,自從華州一別之後,已經數載,〔容夾:好太尉。〕誰想今日得與重會!〔袁夾:有情。〕下官知汝弟兄之心,素懷忠義,只被奸臣閉塞,讒佞專權,使汝眾人,下情不能上達。目今天子悉已知之,特命下官齎到天子御筆親書丹詔、金銀牌面、紅綠錦段、禦酒、表裡,前來招安。汝等勿疑,盡心受領。」

  吳用等再拜稱謝道:「山野狂夫,有勞恩相降臨。感蒙天恩,皆出太尉之賜。眾弟兄刻骨銘心,難以補報。」

  張叔夜一面設宴管待。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