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水滸大全 > 匯評水滸傳 | 上頁 下頁
第七十八回 十節度議取梁山泊 宋公明一敗高太尉(1)


  再說梁山泊好漢,自從兩贏童貫之後,宋江,吳用商議,必用著一個人,去東京探聽消息虛實,上山回報,預先準備軍馬交鋒。言之未絕,只見「神行太保」戴宗道:「小弟願往。」

  宋江道:「探聽軍情,多虧煞兄弟一個。雖然賢弟去得,必須也用一個相幫去最好。」

  李逵便道:「兄弟幫哥哥去走一遭。」

  宋江笑道:「你便是那個不惹事的黑旋風!」

  李逵道:「今番去時,不惹事便了。」

  宋江喝退,一壁再問:「有那個兄弟敢去走一遭?」

  「赤髮鬼」劉唐稟道:「小弟幫戴宗哥哥去如何?」

  宋江大喜道:「好!」

  當日兩個收拾了行裝,便下山去。

  且不說戴宗,劉唐來東京打聽消息,卻說童貫和畢勝沿路收聚得敗殘軍馬四萬餘人,比到東京,於路教眾多管軍的頭領,各自部領所屬軍馬,回營寨去了,只帶禦營軍馬入城來。童貫卸了戎裝衣甲,逕投高太尉府中去商議。兩個見了,各敘禮罷,請入後堂深處坐定。童貫把大折兩陣,結果了八路軍官,並許多軍馬,酆美又被活捉去了,似此如之奈何,一一都告訴了。

  高太尉道:「樞相不要煩惱,這件事只瞞了今上天子便了,〔芥眉:只有此一法,從何處口來,遺害萬世。〕誰敢胡奏!我和你去告稟太師,再作個道理。」

  童貫和高俅上了馬,逕投蔡太師府內來。已有報知童樞密回了,蔡京料道不勝,〔容夾:前知。〕又聽得和高俅同來,蔡京教喚入書院來廝見。童貫拜了太師,淚如雨下。蔡京道:「且休煩惱,我備知你折了軍馬之事。」

  高俅道:「賊居水泊,非船不能征進,樞密只以馬步軍征剿,因此失利,中賊詭計。」

  童貫訴說折兵敗陣之事,蔡京道:「你折了許多軍馬,費了許多錢糧,又折了八路軍官,這事怎敢教聖上得知!」〔容夾:好貨。〕

  童貫再拜道:「望乞太師遮蓋,救命則個!」

  蔡京道:「明日只奏道天氣暑熱,軍士不服水土,權且罷戰退兵。〔容夾:妙計。〕倘或震怒說道:「似此心腹大患,不去剿滅,後必為殃。」

  如此時,恁眾官卻怎地回答。」

  高俅道:「非是高俅誇口,若還太師肯保高俅領兵親去那裡征討,一鼓可平。」〔容夾:未必。〕蔡京道:「若得太尉肯自去,可知是好,明日便當保奏太尉為帥。」〔袁眉:看他摹寫小人扶同陰詐欺瞞處,種種刺破。〕高俅又稟道:「只有一件,須得聖旨任便起軍,並隨造船只;或是拘刷原用官船民船,或備官價,收買木料,打造戰船;水陸並進,船騎同行,〔芥夾:後三回俱說船,漸漸開廣,皆應此。〕方可指日成功。」

  蔡京道:「這事容易。」〔芥眉:做朝廷錢糧兵馬囗著重有何難?〕正話間,門吏報道:「酆美回來了。」

  童貫大喜。太師教喚進進來,問其緣故。酆美拜罷,敘說宋江但是活捉上山去的,盡數放回,不肯殺害,又與盤纏,令回鄉裡,因此小將得見鈞顏。高俅道:「這是賊人詭計,故意慢我國家。〔容夾:知己。〕今後不點近處軍馬,直去山東,河北揀選得用的人,跟高俅去。」

  蔡京道:「既然如此計議定了,來日內裡相見,面奏天子。」

  各自回府去了。

  次日五更三點,都在侍班閣子裡相聚。朝鼓響時,各依品從,分列丹墀,拜舞起居已畢,文武分班,列於玉階之下,只見蔡太師出班奏道:「昨遣樞密使童貫統率大軍,進征梁山泊草寇,近因炎熱,軍馬不服水土,抑且賊居去水窪,非船不行,馬步軍兵,急不能進,因此權且罷戰,各回營寨暫歇,別候聖旨。」

  天子乃云:「似此炎熱,再不復去矣!」〔容夾:聖主。〕

  蔡京奏道:「童貫可於泰乙宮聽罪,別令一人為帥,再去征伐,乞請聖旨。」

  天子曰:「此寇乃是心腹大患,不可不除,誰與寡人分憂?」

  高俅出班奏曰:「微臣不材,願效犬馬之勞,去征剿此寇,伏取聖旨。」

  天子云:「既然卿肯與寡人分憂,任卿擇選軍馬。」

  高俅又奏:「梁山泊方圓八百餘里,非仗舟船,不能前進,臣乞聖旨,於梁山泊近處,採伐木植,督工匠造船,或用官錢收買民船,以為戰伐之用。」

  天子曰:「委卿執掌,從卿處置,可行即行,慎勿害民。」〔容夾:聖主。〕

  高俅奏道:「微臣安敢!〔袁眉:亦知此意,權奸奈何必欲悖之?真可恨。〕只容寬限,以圖成功。」

  天子令取錦袍金甲,賜與高俅,另選吉日出師。

  〔餘評:觀道君夜遊李師之家,朝有賊臣,眼力無才,反用高俅,此見無見。〕

  當日百官朝退,童貫,高俅送太師到府,便喚中書省關房掾史,傳奉聖旨,定奪撥軍。高太尉道:「前者有十節度使,多曾與國家建功,或征鬼方,或伐西夏,並金遼等處,武藝精熟,請降鈞帖,差撥為將。」

  蔡太師依允,便發十道紮付文書,仰各部領所屬精兵一萬,前赴濟州取齊,聽候調用。十個節度使非同小可,每人領軍一萬,克期並進。那十路軍馬:

  河南河北節度使王煥
  上党太原節度使徐京
  京北弘農節度使王文德
  穎州汝南節度使梅展
  中山安平節度使張開
  江夏零陵節度使楊溫
  雲中雁門節度使韓存保
  隴西漢陽節度使李從吉
  琅琊彭城節度使項元鎮
  清河天水節度使荊忠

  原來這十路軍馬,都是曾經訓練精兵,更兼這十節度使,舊日都是綠林叢中出身,後來受了招安,直做到許大官職,〔袁眉:點映得親切有情。〕都是精銳勇猛之人,非是一時建了些少功名。當日中書省定了程限,發十道公文,要這十路軍馬如期都到濟州,遲慢者定依軍令處置。金陵建康府有一枝水軍,為頭統制官,喚做劉夢龍。那人初生之時,其母夢見一條黑龍飛入腹中,感而遂生;及至長大,善知水性,曾在西川峽江討賊有功,升做軍官都統制,統領一萬五千水軍,陣船五百隻,守住江南。高太尉要取這枝水軍並船隻星夜前來聽調,又差一個心腹人,喚做牛邦喜,也做到步軍校尉,教他去沿江上下並一應河道內拘刷船隻,都要來濟州取齊,交割調用。高太尉帳前牙將極多,於內兩個最了得:一個喚做党世英,一個喚做黨世雄:弟兄二人,現做統制官,各有萬夫不當之勇。高太尉又去禦營內選撥精兵一萬五千,通共各處軍馬一十三萬,先於諸路差官供送糧草,沿途交納。高太尉連日整頓衣甲,製造旌旗,未及登程,有詩為證:

  輕事貪功願領兵,兵權到手便留行。
  幸因主帥遲遲去,多得三軍數日生。

  卻說戴宗,劉唐在東京住了幾日,打探得備細消息,星夜回還山寨,報說此事。宋江聽得高太尉親自領兵,調天下軍馬一十三萬,十節度使統領前來,心中驚恐,便和吳用商議。吳用道:「仁兄勿憂,小生也久聞這十節度的名,多與朝廷建功,只是當初無他的敵手,以此只顯他的豪傑。如今放著這一班好弟兄,如狼似虎的人,那十節度已是過時的人了,兄長何足懼哉!比及他十路軍來,先教他吃我一驚。」

  〔芥眉:此等語,眼極明,心極毒。〕〔餘評:觀吳用能以孔明之事分公明之憂,足見有智。〕

  宋江道:「軍師如何驚他?」

  吳用道:「他十路軍馬都到濟州取齊,我這裡先差兩個快廝殺的,去濟州相近,接著來軍,先殺一陣;——這是報信與高俅知道。」〔容眉:賊。〕

  宋江道:「叫誰去好?」

  吳用道:「差「沒羽箭」張清,「雙槍將」董平;此二人可去。」

  宋江差二將各帶一千馬軍,前去巡哨濟州,相迎截殺各路軍馬;又撥水軍頭領,準備泊子裡奪船。山寨中頭領預先調撥已定,且不細說,下來便知。

  再說高太尉在京師俄延了二十余日,天子降赦,催促起軍,高俅先發禦營軍馬出城,又選教坊司歌兒舞女三十余人,隨軍消遣。〔容夾:好貨。〕〔芥眉:可憐十三萬人馬,此時已陷三十余婦女陣中突。〕至日祭旗,辭駕登程,卻好一月光景。時值初秋天氣,大小官員都在長亭餞別。高太尉戎裝披掛,騎一匹金鞍戰馬,前面擺著五匹玉轡雕鞍從馬,左右兩邊,排著党世英,党世雄弟兄兩個,背後許多殿帥統制官,統軍提轄,兵馬防備團練等官,參隨在後。那隊伍軍馬,十分擺佈得整齊,〔容眉:空好看耳。〕詩曰:

  匿奸罔上非忠藎,好戰全違舊典章。
  不事懷柔服強暴,只驅良善敵刀槍。

  〔容句末批:言之酸鼻。〕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