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水滸大全 > 匯評水滸傳 | 上頁 下頁 |
第六十三回 呼延灼月夜賺關勝 宋公明雪天擒索超(1) |
|
【金批:此回寫水軍劫寨,何至草草如此?蓋意在襯出大刀,則餘人總非所惜。 所謂「琬琰之藉,無過白茅」者也。 寫大刀處處摹出雲長變相,可謂儒雅之甚,豁達之甚,忠誠之甚,英靈之甚。一百八人中,別有絕群超倫之格,又不得以讀他傳之眼讀之。 寫雪天擒索超,略寫索超而勤寫雪天者,寫得雪天精神,便令索超精神。 此畫家所謂襯染之法,不可不一用也。】 *** 話說蒲東關勝當日辭了太師,統領一萬五千人馬,分為三隊,離了東京,望梁山泊來。 話分兩頭。且說宋江與同眾將每日攻打城池,李成、聞達那裡敢出對陣。索超箭瘡深重,又未平復,更無人出戰。宋江見攻打子不破,心中納悶:離山已久,不見輸贏。是夜在中軍帳裡悶坐,默上燈燭,取出玄女天書,正看之間,忽小校報說:「軍師來見。」 吳用到得中軍帳內,與宋江道:「我等眾軍圍許多時,如何杳無救軍來到,城中又不出戰?向有三騎馬奔出城去,必是梁中書使人去京師告急。他丈人蔡太師必然上緊遣兵,中間必有良將。倘用圍魏救趙之計:且不來解此處之危,反去取我梁山泊大寨,如之奈何?兄長不可不慮。〔金夾批:論事可謂英雄所見略同,論文可謂忽伸忽縮,極奇極變矣。〕〔容夾批:見得是。〕我等先著軍士收拾,未可都退。……」〔金夾批:又妙。〕正說之間,只見神行太保戴宗到來報說:「東京蔡太師拜請關菩薩〔袁眉批:當時便有菩薩之稱。〕玄孫蒲東郡大刀關勝,引一彪軍馬,飛奔梁山泊來。寨中頭領主張不定,請兄長早早收兵回來,且解梁山之難!」 吳用道:「雖然如此,不可急還。今夜晚間,先教步兵前行,留下兩支軍馬,就飛虎峪兩邊埋伏。城中知我等退軍,必然追趕;若不如此,我兵先亂。」 〔金夾批:真好。〕〔容眉批:是,大是。〕 宋江道:「軍師言之極當。」 傳令便差小李廣花榮引五百軍兵去飛虎峪左邊埋伏;〔金夾批:是。〕豹子頭林冲引五百軍兵去飛虎峪右邊埋伏。〔金夾批:是。〕再叫雙鞭呼延灼引二十五騎馬軍,帶著凌振,將了風火等炮,離城十數遠近;但見追兵過來,隨即施放號炮,令甚兩下伏兵齊去並殺追兵。〔金夾批:是。〕一面傳令前隊退兵,要如雨散雲行,遇兵勿戰,慢慢退回。〔金夾批:是。〕步軍隊裡,半夜起來,次第而行;直至次日巳牌前後方才盡退。〔金夾批:看他寫退兵亦必詳盡如此。〕 城上望見宋江兵馬,手拖旗幟,肩擔刀斧,紛紛滾滾拔寨都起,有還山之狀。城上看了仔細,報與中書知道:「梁山泊軍馬,今日盡數收兵都回去了。」 梁中書聽得,隨即喚 李成、聞達商議。聞達道:「想是京師救軍去取他梁山泊,這廝們恐失巢穴,慌忙歸去。可以乘劫追殺,必擒宋江。」 說猶未了,城外報馬到來,齎東京文字,約會引兵取去賊巢;他若退兵,可以速追。〔金夾批:緊簇。〕〔容眉批:有關目。〕梁中書便叫李成、聞達各帶一支軍馬從東西兩路追趕宋江軍馬。 且說宋江引兵正回,見城中調兵追趕,捨命便走。一邊李成、聞達直趕到飛虎峪那邊,只聽得背後火炮齊響。李成、聞達吃了一驚,勒住戰馬看時,後面旗幡對刺,戰鼓亂鳴。李成、聞達措手不及,左手下撞出小李廣花榮,右手撞出豹子頭林冲,各引五百軍馬,兩邊殺來。李成、聞達知道中計,火速回軍。前面又撞出呼延灼,引著一支軍馬,死並一陣。殺得李成、聞達頭盔不見,衣甲飄零,退入城中,閉門不出。宋江軍馬次第方回。漸近梁山泊,卻好迎著醜郡馬宣贊攔路。宋江約住軍兵,權且下寨;〔金夾批:若出俗筆,便寫竟回山寨,然則一萬五千人馬何在耶?故癡心妄想此句必不可少。〕暗地使人從從偏僻小路赴水上山報知,約會水陸軍兵兩下救應。 且說水寨內船火兒張橫與兄弟浪裡白條張順商議道:〔袁眉批:水軍出色,亦是一番波瀾。〕「我和你弟兄兩個,自來寨中,不曾建功。現今蒲東大刀關勝三路調軍,打我寨柵,不若我和你兩個先去劫了他寨,捉得關勝,立這件大功。眾兄弟面上好爭口氣。」〔容眉批:張橫極是,只嫌囗些。〕 張順道:「哥哥,我和你只管得些水軍;倘或不相救應,枉惹人恥笑。」 張橫道:「你若這般把細,何年月日能夠建功?你不去便罷,我今夜自去!」 張順苦諫不聽,當夜張橫點了小船五十餘隻,每船上只有三五人,渾身都是軟戰,〔袁眉批:軟戰名甚佳。〕手執苦竹槍,各帶蓼葉刀,趁著月光微明,寒露寂靜,把小船直抵旱路。此時約有二更時分。 卻說關勝正在中軍帳裡點燈看書。有伏路小校悄悄來報:「蘆花蕩裡,約有小船四五十只,人人各執長槍,盡去蘆葦裡兩邊埋伏,不知何意,特來報知。」 關勝聽了,微微冷笑,回顧貼旁首將,低低說了一句。〔金夾批:以下皆極畫關勝,正不及為水軍諸人惜也。○絕妙一幅雲長變相。〕且說張橫將引三二百人,從蘆葦中間藏蹤躡跡,直到寨邊,拔開鹿角,逕奔中軍,望見帳中燈燭熒煌,關勝手撚髭髯,坐著看書,〔金夾批:又一幅絕妙雲長變相。○張橫望見燈燭熒煌,關勝看書;三阮望見燈燭熒煌,並無一人。兩燈燭熒煌句,相照作章法。俗本訛。〕〔芥眉批:此等畫法甚真,亦甚俗。〕張橫暗喜,手搭長槍,搶入賬房裡來。旁邊一聲鑼響,眾軍喊動,如大崩地塌,山倒江翻,嚇得張橫拖長槍轉身便走。〔容夾批:不濟。〕四下裡伏兵亂起,張橫同二三百人。不曾走得一個,盡數被縛,推到帳前。關勝看了,笑道:「無端草賊,〔容夾批:罵得是。〕安敢張我!」〔金夾批:草賊罵曰無端,劫寨名為張我,真正英雄,真正闊大,真正儒雅,真正風流。○皆極畫關勝。〕喝把張橫陷車盛了,其餘的盡數監著;直等捉了宋江,一併解上京師。〔金夾批:每賴此句,便得不殺。〕 不說關勝捉了張橫。卻說水寨阮頭領正在寨中商議使人去宋江哥哥處聽令。只見張順到來報說:「我哥哥因不聽小弟苦諫,去劫關勝營寨,不料被捉,囚車監了!」 阮小七聽了,叫將起來,說道:〔容夾批:阮小七是佛。〕「我兄弟們同生同死,吉凶相救!你是他嫡親兄弟,卻怎地教他獨自去,被人捉了?你不去救,我弟兄三個自去救他!」 〔容眉批:張橫、阮小七真是忠義,若定要計算利害,如何做得,可恨俗人專以成敗相人也。〕〔芥眉批:世間嫡親兄弟臨難不救者,請看此一段說話。〕 張順道:「為不曾得哥哥將令,卻不敢輕動。」〔容夾批:張順假道學。〕 阮小七道:「若等將令來時,你哥哥吃他剁做泥了!」 阮小二,阮小五都道:「說得是!」 張順說他三個不過,只得依他。當夜四更,點起大小寨頭領,各駕船一百餘隻,一齊殺奔關勝寨來。岸上小軍望見水面上戰船如螞蟻相似,都傍岸邊,慌忙報知主帥。關勝笑道:「無見識奴!」〔金夾批:罵得妙,儒雅人罵人亦罵得儒雅,真乃妙筆傳出。○俗本於此四字下,添入許多字,反減許多色澤。古本於此四字下,更無許多字,卻有許多色澤,不可不知。〕回顧首將,低低說了一句。〔金夾批:極寫關勝。○此與前同作章法。〕卻說三阮在前,張順在後,呐聲喊,搶入寨來。只見寨內燈燭熒煌,並無一人。〔金夾批:此與前變作章法。〕三阮大驚,轉身便走。帳前一聲鑼響,左右兩邊,馬軍步軍,分作八路,簸箕掌,栲栳圈,重重疊疊圍裹將來。張順見不是頭,撲通的先跳下水去。〔容夾批:道學先生多是如此。〕 三阮奪路得到水邊,後軍卻早趕上,撓釣齊下,套索飛來,早把活閻羅阮小七橫拖倒拽捉去了。阮小二、阮小五、張順卻得混江龍李俊帶領童威猛死救回去。 不說阮小七被捉,囚在陷車之中。且說水軍報上梁山泊來,〔金夾批:報上去。〕劉唐便使張順從水裡直到宋江寨中報說這個消息;〔金夾批:報下來,一絲不錯。〕宋江便與吳用商議怎退得關勝。吳用道:「來日決戰,且看勝敗如何。」 正定計間,猛聽得戰鼓亂起,〔金夾批:藏過所定之計,下便若出意外,此又一樣筆法,非前文之所有。〕卻是醜郡馬宣贊部領三軍直到大寨。宋江舉眾出迎,看了宣贊在門旗下勒戰,便問:「兄弟,那個出馬?」 只見小李廣花榮〔金夾批:妍醜一雙。〕拍馬持槍,直取宣贊。宣贊舞刀來迎。一來一往,一上一下,鬥到十合,花榮賣個破綻,回馬便走。宣贊趕來,花榮就了事環帶住鋼槍,拈弓取箭,側坐雕鞍,輕舒猿臂,翻身一箭。宣贊聽得弓弦響,卻好箭來,把刀只一隔,錚地一聲響,射在刀面上。〔金夾批:不是寫花榮,乃是寫宣贊。○寫宣贊者,非止寫宣贊也,寫宣贊所以寫關勝也。古有之云:欲知其人,先看所使。但極寫宣贊,便已襯出關勝來也。〕花榮見箭不中,再取出第二枝箭,看得較近,望宣贊胸膛上射來。宣贊鐙裡藏身,又射個空。〔金夾批:極寫宣贊。〕宣贊見他弓箭高強,不敢追趕,霍地勒回馬跑回本陣。花榮見他不趕,連忙勒轉馬頭,望宣贊趕來;又取第三枝箭,望得宣贊後心較近,再射一箭。只聽鐺地一聲響,正射在背後護心鏡上。 〔金夾批:雖意在極寫宣贊,然終亦讓出花榮,蓋天罡之與地煞,固當有其辯耳。〕〔芥眉批:只三枝箭,兩人本事俱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