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水滸大全 > 匯評水滸傳 | 上頁 下頁
第五十三回 入雲龍鬥法破高廉 黑旋風下井救柴進(3)


  宋江心中憂悶。尋到一處監房內,卻監著柴皇親一家老小;又一座牢內,監著滄州提捉到柴進一家老小,同監在彼,〔金夾批:補前所無。〕〔袁夾批:補法兼省法,有意思。〕——為是連日廝殺,未曾取問發落。〔金夾批:自注一句。〕——只是沒尋柴大官人處。〔金夾批:再一跌。○前一跌是初入之時,此一跌是搜遍之後,寫得妙絕。〕〔袁眉批:風已平息,複生波瀾,既顯高謙兇惡,亦了李逵因果。〕

  吳學究教喚集高唐州押獄禁子跟問時,數內有一個稟道:「小人是當牢節級藺仁。〔袁眉批:藺仁留名。〕前日蒙知府高廉所委,專一牢固監守柴進,不得有失;〔金夾批:補一。〕又分付道:『但有凶吉,你可便下手。』」〔金夾批:補二。〕〔袁夾批:事後虛補,妙。〕三日之前知府高廉要取柴進出來施刑,小人為見本人是個好男子,不忍下手,只推道:『本人病至八分,不必下手。』〔金夾批:補三。〕後又催並得緊,小人回稱:『柴進已死。』〔金夾批:補四。〕因是連日廝殺,知府不閑,小人卻恐他差人下來看視,必見罪責;昨日引迤進去後面枯井邊,開了枷鎖,推放裡面躲避,如今不知存亡。」

  〔金夾批:真正奇文,出自意外。〕

  宋江聽了,慌忙著藺仁引入。直到後牢枯井邊望時,見裡面黑洞洞地,不知多少深淺;〔金夾批:寫枯井。〕上面叫時,那得人應;〔金夾批:寫枯井。〕把索子放下去探時,約有八九丈深。

  〔金夾批:寫枯井。○先定枯井,便襯出李逵捨身下探之忠勇,妙筆。〕

  宋江道:「柴大官人眼見得都是沒了!」

  宋江垂淚。吳學究道:「主帥且休煩惱。誰人敢下去探望一遭,便見有無。」

  說猶未了,轉過黑旋風李逵來,大叫道:「等我下去!」

  〔金夾批:妙人。○一半忠勇,一半好奇。一半忠勇。為連累你吃官司句作結;一半好奇,為神行法青紅雲作結。〕〔容夾批:真忠義。〕〔餘評:宋江言要一人下井,李逵便以允諾,此處見李逵有報恩之心。〕

  宋江道:「正好。當初也是你送了他,今日正宜報本。」〔金夾批:掂斤播兩,是宋江語,令人聞之,可惱可畏。我若作李逵,便不復下去。〕

  李逵笑道:「我下去不怕,你們莫要割斷了繩索!」

  〔金夾批:自神行法吃虧後,處處小心叮囑,又處處好奇欲試,寫出妙人妙絕。○與上大疙瘩句一樣句法。〕〔容夾批:不。〕

  吳學究道:「你卻也忒奸猾!」〔金夾批:罵得妙,妙於極不確,卻妙於極確,令人忽然失笑。〕〔容眉批:此處把李大哥說壞了。李大哥是個忠義漢子,況柴進事又是他惹出來的,此時一心要救柴大官人,自然死亦不顧,那得工夫說閒話,不像不像。〕且取一個大蔑籮,把索子絡了,接長索頭,紮起一個架子,把索掛在上面。李逵脫得赤條條的,手拿兩把板斧,〔容夾批:要他何用?〕坐在籮裡,卻放下井裡去。

  索上縛兩個銅鈴。漸漸放到底下,李逵卻從籮裡爬將出來,去井底下摸時,摸著一堆,卻是骸骨。〔金夾批:故作嚇人語,妙筆妙筆。〕〔金眉批:摸著骸骨,第二跌。〕李逵道:「爺娘!甚鳥東西在這裡,」〔金夾批:此句寫出井底之黑,畫井底真是井底。〕又去這邊摸時,底下濕漉漉,沒下腳處。〔金夾批:此句寫井底濕,畫井底真是井底。〕李逵把雙斧拔放籮裡,兩手去摸底下,四面卻寬;〔金夾批:此句寫井底空洞,畫井底真是井底。〕一摸摸著一個人,做一堆兒蹲在水坑裡。李逵叫一聲「柴大官人,」那裡見動,〔金夾批:又故作嚇人語,妙筆妙筆。○入監不見柴進是第一跌,下井摸著骸骨是第二跌,摸著叫喚不應是第三跌。此書之妙,莫妙於逐步作跌,而俗子偏學其科諢以為奇也。〕〔金眉批:那裡見動,第三跌。〕把手去摸時,只覺口內微微聲喚。

  李逵道:「謝天地!〔金夾批:三個字直與柴皇城家出後門時兩句說話,正是一副道理。〕恁地時,還有救哩!」〔芥眉批:囗囗發上,妙。〕隨即爬在籮裡,搖動銅鈴。眾人扯將上來,搖動銅鈴。卻只李逵一個,〔金夾批:妙人妙絕,絕倒我也。〕〔金眉批:只一李逵,第四跌。〕備細說了下面的事。

  宋江道:「你可再下去,先把柴大官人放在籮裡,先發上來,卻再放籮下來取你。」

  李逵道:「哥哥不知,我去薊州著了兩道兒,今番休撞第三遍。」

  〔金夾批:真是奸猾。○兩番寫李逵奸猾,忽翻出下文發喊大叫來,妙文隨手而成,正不知有意得之,無意得之也。〕〔容夾批:不肖。〕〔芥眉批:沒文(人)解的此語,囗(不)與前囗囗囗囗囗緊接囗囗,便少趣味。〕

  宋江笑道:「我如何肯弄你!你快下去。」

  李逵只得再坐籮裡,又下井去。〔金夾批:偏是他下井,偏是他下去兩遍,字字可為失笑。○寫李逵好奇,故肯下去;又奸猾,故不肯下去。妙人妙絕處,全在只得二字。〕到得底下,李逵爬出籮去,把柴大官人拖在籮裡,搖動索上銅鈴。上面聽得,早扯起來。到上面,眾人大喜。〔金夾批:先喜尋著。〕及見柴進頭破額裂,兩腿皮肉打爛,眼目略開又閉,眾人甚是淒慘,〔金夾批:次悲受苦,寫得有節次。〕叫請醫生調治。李逵卻在井底下發喊大叫。〔金夾批:不惟自己要緊,亦急要看柴大官人也。〕

  宋江聽得,急叫把籮放將下去,取他上來。李逵到得上面,發作道:「你們也不是好人!〔金夾批:妙人妙絕。〕〔容夾批:至此則不妨矣。〕便不把籮放下來救我!」

  宋江道:「我們只顧看柴大官人,因此忘了你,休怪。」

  宋江就令眾人把柴進扛扶上車睡了;把兩家老小並奪轉許多家財,共有二十餘輛車子,叫李逵、雷橫先護送上梁山泊去,〔金夾批:護送用雷橫、李逵,一是新到效勞,一是完連累一案。〕卻把高廉一家老小良賤三四十口,處斬於市;〔金夾批:快活。〕賞謝了藺仁;再把府庫財帛倉糧米並高廉所有家私,盡數裝載上山。

  大小將校,離了高唐州,得勝回梁山泊。所過州縣,秋毫無犯。〔金夾批:特筆之,以愧當時官軍也。〕〔餘評:宋兵過處,秋毫無犯,乃囗(眾)心知此,使民心壞(懷)其德也。〕在路已經數日,回到大寨。柴進扶病起來,稱謝晁、宋二公並眾頭領。晁蓋教請柴大官人就山頂宋公明歇處,另建一所房子與柴進並家眷安歇。〔金夾批:每一人上山,必特書宋江牢蘢作自己心腹,今此獨書出自晁蓋,豈晁蓋至此已悟耶?〕〔芥眉批:一事不差。〕晁蓋、宋江等眾人大喜。自高唐州回來,又添得柴進、湯隆兩頭領,且作慶賀筵席,不在話下。

  再說東昌寇州兩處〔金夾批:順風斜渡,又一過接之法。〕已知高唐州殺了高廉,失陷了城池,只得寫表,差人申奏朝廷;又有高唐州逃難官員,都到京師說知事實。高太尉聽了,知道殺死他兄弟高廉,〔金夾批:特書高俅黷皇師,報私怨,以深惡之也。〕次日五更,在待漏院中,專等景陽鐘響。百官各具公服,直臨丹墀,伺候朝見。當日五更三點,道君皇帝升殿。淨鞭三下響,文武兩班齊,天子駕坐。殿頭官喝道:「有事出班啟奏,無事捲簾退朝。」

  高太尉出班奏道:「今有濟州梁山泊賊首晁蓋、宋江累造大惡;打劫城池,搶擄倉廒,聚集凶徒惡党,現代濟州殺害官軍,鬧了江州無為軍;〔袁眉批:濟州江州事之矣,如何此時才提起,須知不是脫卯,只因高唐州殺的是兄弟,乃始申奏,一向置之罔聞,深為可歎。〕今又將高唐州官民殺戮一空,倉廒庫藏盡被擄去。此是心腹大患,若不早行誅剿,他日養成賊勢,難以制伏。伏乞聖斷。」

  天子聞奏大驚,隨即降下聖旨,就委高太尉選將調兵,前去剿捕,務將掃清水泊,殺絕種類。高太尉又奏道:「量此草寇,不必興舉大兵。臣保一人,可去收服。」

  天子道:「卿若舉用,必無差錯,即令起行。飛捷報功,加官賜賞,高遷任用。」

  高太尉奏道:「此人乃開國之初,河東名將呼延贊嫡派子孫,單名喚個灼字;使兩條鋼鞭,有萬夫不當之勇;見受汝寧郡都統制,手下多有精兵勇將。臣保舉此,可以征剿梁山泊。可授兵馬指揮使,領馬步精銳軍士,克日掃清山寨,班師還朝。」

  天子准奏,降下聖旨:著樞密院即便差人勒前往汝甯州星夜宣取。當日朝罷,高太尉就于帥府著樞密院撥一員軍官,擎聖旨前去宣取。〔金夾批:奉旨調將,是第一段。○一路特詳呼延出軍重大,以明是役之驚天動地,非複前文小小捕盜之比。〕〔金眉批:奉旨調將。〕當日起行,限時定日,要呼延灼赴京聽命。

  卻說呼延灼在汝寧州統軍司坐衙,聽得門人報道:「有聖旨,特來宣取將軍赴京,有委用的事。」

  呼延灼與本州官員出郭迎接到統軍司,開讀已罷,設宴管待使臣;火急收拾了頭盔衣甲,鞍馬器械,帶引三四十從人,一同使命,離了汝寧州,星夜赴京。于路無話,早到京師城內殿司府前下馬,來見高太尉。〔金夾批:未見天子,先見太尉,可歎可笑。〕

  當日高俅正在殿帥府坐衙。門吏報道:「汝甯州宣到呼延灼,見在門外。」

  高太尉大喜,叫喚進來參見。高太尉問慰已畢,與之賞賜;次日早朝,引見道君皇帝。天子看見呼延灼一表非俗,喜動天顏,就賜踢雪烏騅一匹。〔金夾批:下文將有連環馬一篇奇文,便先向此處生出踢雪烏騅一匹,裝作頭彩,絕妙章法也。〕那馬,〔金夾批:句。〕渾身墨錠似黑,四蹄雪練價白,因此名為「踢雪烏騅。」〔金夾批:先畫其毛片。○一段。〕〔袁眉批:伏馬案鄭重,後文固不輕放過。〕那馬,〔金夾批:句。○二那馬句,神彩奕奕。〕日行千里。〔金夾批:次歎其德性。○一段。〕〔袁夾批:綴句在後,妙。〕奉聖旨賜與呼延灼騎坐。〔金夾批:兩那馬下,又撰一道聖旨,文勢淋漓突兀。〕〔金眉批:天子賜馬。〕呼延灼謝恩已罷,〔金夾批:天子賜馬是第二段。〕隨高太尉再到殿帥府,〔金夾批:既見天子,又到太尉,可歎可笑。〕商議起軍剿捕梁山泊一事。

  呼延灼道:「稟明恩相:小人覷探梁山泊,兵粗將廣,馬劣槍長,〔金夾批:絕妙好辭,遂為山泊作贊。〕不可輕敵小覷。乞保二將為先鋒,同提軍馬到彼,必獲大功。」

  高太尉聽罷大喜,問道:「將軍所保誰人,可為前部先鋒?」

  不爭呼延灼舉保此二將,有分教:

  宛子城重添良將,梁山泊大破官軍。

  且教:

  功名未上凌煙閣,姓字先標聚義廳。

  畢竟呼延灼對高太尉保出誰來,且聽下回分解。

  ***

  【容評:卓吾曰:此回文字不濟。】

  【袁評:柴王孫陷入虎穴,丹書鐵券幾不足為護身之符:梁山泊諸兄弟彈(彈)厥心力,而出之泥塗之中。其義氣之重,千古無兩,亦由王孫、平日肯禮賢下士得來。】

  【王望如曰:天兵之說,誠有之乎?曰無不敢以為無,曰有不敢以為有,猶之秦皇、漢武求仙,未可盡信也。公孫勝破高廉劫寨之法,妙在一聲霹靂,掩襲三百神兵。然所以破高唐、擒高廉者,仍賴吳用矯稱救兵一著。豹子頭借高知府以報高俅,而小溫侯、賽仁貴、病尉遲、美髯公各奏奇效,乃恃人,不恃鬼。天兵之說誠有之乎?抑無之乎?

  又曰:逵殺天錫,致柴進身系囹圄;今者高唐破,高廉死,從井救之,雲報也。獨計高廉欲殺柴進,必不肯遲以時日,何付託藺仁聽其或生或死,而不之問乎?況藺仁既投井中矣,又安能久延殘喘,以聽李逵之手援?小說荒唐此其一。】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