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水滸大全 > 匯評水滸傳 | 上頁 下頁
第三十四回 石將軍村店寄書 小李廣梁山射雁(3)


  宋江便把那漢,拖入裡面,問道:「家中近日沒甚事?」〔金夾批:看他問得對針,對得偏不對針,頓挫入妙。〕

  那漢道:「哥哥聽稟:小人姓石名勇。原是大名府人氏。日常只靠放賭為生。本鄉起小人一個異名,喚做石將軍。為因賭博上,一拳打死了個人,逃走在柴大官人莊上。多聽得往來江湖上人說哥哥大名,因此特去鄆城縣投奔哥哥。卻又聽得說道為事出外,因見四郎。

  聽得小人說起柴大官人來,卻說哥哥在白虎山孔太公莊上。因小弟要拜識哥哥,四郎特寫這封家書,與小人寄來孔太公莊上,『如尋見哥哥時,可叫兄長作急回來。』」〔金夾批:只如此,妙妙。〕宋江見說,心中疑惑,〔金夾批:漸從大喜字變過來。〕便問道:「你到我莊上住了幾日?曾見我父親麼?」〔金夾批:問得對針,妙妙。〕

  石勇道:「小人在彼只住得一夜便來了,不曾得見太公。」〔金夾批:只是捺住並不對針,妙妙。〕〔袁眉批:節節捺著,妙。〕

  宋江把上梁山泊一節,都對石勇說了。〔金夾批:反寫宋江說凍話,妙妙。〕

  石勇道:「小人自離了柴大官人莊上,江湖上只聞得哥哥大名,疏財仗義,濟困扶危。如今哥哥既去那裡入夥,是必攜帶。」

  宋江道:「這不必你說,何爭你一個人?〔金夾批:反寫宋江只管說閒話,妙妙。〕且來和燕順見。」〔金夾批:反寫宋江做閒事,妙妙。〕叫酒保且來這裡斟酒。三杯酒罷,〔金夾批:反寫宋江把酒相勸,只管縱將開去務令文情盡奇盡變,然後寫出石勇書來,妙妙。〕石勇便去包裹內,取出家書,慌忙遞與宋江。

  宋江接來看時,封皮逆封著,〔金夾批:一句。〕又沒「平安」二字。〔金夾批:二句。○又添二句,使不突然。〕宋江心內越是疑惑,〔金夾批:從大喜漸變過來。〕連忙扯開封皮,從頭讀至一半,〔金夾批:省一半,念一半,只一家書,寫得有許多方法。〕後面寫道:「……父親於今年正月初頭,因病身故,見今做喪在家,專等哥哥來家遷葬。千萬!千萬!切不可誤!弟清泣血奉書。」

  宋江讀罷,叫聲苦,不知高低;自把胸脯捶將起來,自罵道:「不孝逆子,做下非為!老父身亡,不能盡人子之道,畜生何異!」

  自把頭去壁上磕撞,大哭起來。〔金夾批:與前大喜照耀。〕燕順、石勇抱住。宋江哭得昏迷,半晌方才蘇來。

  燕順、石勇兩個勸道:「哥哥,且省煩惱。」

  宋江便分付燕順道:「不是我寡情薄意,其實只有這個先父記掛;〔金夾批:只有這個四字,是純孝之言。然只有二字,又妙在隻字;這個二字,又妙在這字。中間便有昊天罔極,父一而已等意,勿以宋江而忽之也。○先父二字,遽然呼得妙,為後文一笑。○武松呼先兄,便終作先兄;宋江呼先父,未必真作先父。文情各有其妙。〕今已沒了,只是星夜趕歸去。教兄弟們自上山則個。」〔金眉批:此一節是宋江奔喪。〕〔餘評:宋江見書便辭眾人回家一節,見宋江孝心可取之處。〕燕順勸道:「哥哥,太公既已歿了,便到家時,也不得見了。天下無不死的父母,〔金夾批:只改一字,遂成奇語,令人絕倒。〕〔袁夾批:換一是字,便作證解,奇絕。〕且請寬心,引我們弟兄去了,〔金夾批:是。○寫各人胸中各有其心,如畫。〕那時小弟卻陪侍哥哥歸去奔喪,未為晚了。〔容眉批:胡說。〕自古道:『蛇無頭而不行。』若無仁兄去時,他那裡如何肯收留我們?」

  〔金夾批:寫燕順留宋江,定少不得。不然,便上文都成浪筆矣。〕

  宋江道:「若等我送你們上山去時,誤了我多少日期,卻是使不得。我只寫封備細書劄,都說在內,就帶了石勇一發入夥,等他們一處上山。我如今不知便罷,既是天教我知了,正是度日如年,燒眉之急!我馬也不要,從人也不帶,〔金夾批:二語插放此處,作宋江自說最妙。若俗筆,便定寫在出門時;又其次者,竟日忘之也。〕一個連夜自趕回家!」

  燕順、石勇,那裡留得住。

  宋江問酒保借筆硯,對了一幅紙,一頭哭著,一面寫書;〔金夾批:悉與前大喜照耀。〕再三叮嚀在上面,寫了,封皮不粘,〔金夾批:四字畫出匆匆,真是妙筆。〕交與燕順收了;脫石勇的八搭麻穿上,〔金夾批:妙絕。○真正老子,有此曲心曲筆,俗筆夢想不到。〕取了些銀兩藏放在身邊,跨了一口腰刀,就拿了石勇的短棒,〔金夾批:妙絕。〕酒食都不肯沾唇,便出門要走。燕順道:「哥哥,也等秦總管,花知寨都來相見一面了,去也未遲。」〔金夾批:定少不得。〕

  宋江道:「我不等了。我的書去,並無阻滯。石家賢弟,自說備細,可為我上覆眾兄弟們,可憐見宋江奔喪之急,休怪則個。」

  宋江恨不得一步跨到家中,飛也似獨自一個去了。

  〔金夾批:一路寫宋江都署眾人投入山泊,讀者莫不試目洗耳,觀忠義堂上,晁宋二人如何相見也。忽然此處如龍化去令人眼光忽遭一閃,奇文奇格,妙絕妙絕。〕〔容夾批:這樣變幻真是文人之心無所不有,無所不到。〕〔袁眉批:此一段文情既妙於分枝立節,亦正見宋江生平以忠孝為心,不是輕意落草的,故不一直說去。〕

  且說燕順同石勇,只就那店裡吃了些酒食點心,還了酒錢,卻教石勇騎了宋江的馬,〔金夾批:一雙八搭麻鞋,一條短棒,卻換了一匹馬,妙筆。○宋江奔喪回去,須要隨身短棒及八搭麻鞋,便記得石勇身邊有。宋江回去後,便記得宋江馬空了。只此記得,豈他人所及哉!〕〔袁夾批:與短棒相易,亦有是,定少不得。〕帶了從人,只離酒店三五里路,尋個大客店,歇了等候。次日辰牌時分,全夥都到。燕順、石勇接著,備細說宋江哥哥奔喪去了。眾人都埋怨燕順道:〔金夾批:是。〕「你如何不留他一留!」

  石勇分說道:「他聞得父親沒了,恨不得自也尋死,如何肯停腳?巴不得飛到家裡。寫了一封備細書劄在此,教我們只顧去,他那裡看了書,並無阻滯。」

  花榮與秦明看了書,與眾人商議道:「事在途中,進退兩難:〔金夾批:是。〕回又不得,〔金夾批:是。〕散了又不成。〔金夾批:是。〕只顧且去。〔金夾批:是。〕還把書來封了,〔金夾批:是。○方始封書。〕都到山上看;那裡不容,卻別作道理。」

  〔金夾批:是。○數語定少不得。〕〔袁眉批:是先報知局面,妙。〕〔餘評:九位好漢見宋江回,恐梁山不收留人這段,眾人憂恐無門。〕

  九個好漢,並作一夥,帶了三五百人馬,漸近梁山泊來,尋大路上山。一行人馬正在蘆葦中過,只見水面上鑼鼓振響。眾人看時,漫山遍野都是雜彩旗。〔金夾批:寫得精嚴之極。〕〔金眉批:此一節是山泊關防嚴密。〕水泊中桌出兩隻快船來:當先一隻船上,擺著三五十個小嘍囉,船頭上中間坐著一個頭領,乃是豹子頭林冲;〔金夾批:精嚴之極。〕〔袁眉批:差林冲如磁石吸鐵。〕背後那只哨船上,也是三五十個小嘍囉,船頭上也坐著一個頭領,乃是赤髮鬼劉唐。〔金夾批:精嚴之極。〕前面林冲在船上喝問道:「汝等是甚麼人?那裡的官軍?敢來收捕我們!〔袁眉批:仍應宋江前言,不說泊中先計。〕教你人人皆死,個個不留!你也須知俺梁山泊的大名。」

  花榮、秦明等都下馬立岸邊,答應道:「我等眾人非是官軍;有山東及時雨宋公明哥哥的書劄在此,特來相投大寨入夥。」

  林冲聽了道:「既有宋公明兄長的書劄,且請過前面,到朱貴酒店裡,〔金夾批:寫得水泊精嚴之極。〕先請書來看了,卻來相請廝會。」〔金夾批:精嚴之極。〕船上把青旗只一招,〔金夾批:何等精嚴。〕蘆葦裡桌出一隻小船,〔金夾批:妙。〕內有三個漁人,一個看船,〔金夾批:妙。〕兩個上岸來〔金夾批:妙。〕說道:「你們眾位將軍都跟我來。」

  水面上那兩隻哨船,一隻船上把白旗招動。〔金夾批:何等精嚴。〕銅鑼響處,兩隻哨船一齊去了。〔金夾批:何等精嚴。〕〔袁眉批:森然有次第。〕一行眾人看了,都驚呆了,說道:「端的此處官軍誰敢侵傍!我等山寨如何及得!」

  眾人跟著兩個漁人,從大寬轉,〔金夾批:表出八百里。〕〔袁夾批:做作八百里身分。〕直到旱地忽律朱貴酒店裡。朱貴見說了,迎接眾人,都相見了,便叫放翻兩頭黃牛,〔金夾批:富貴氣象。〕散了分例酒食;討書劄看了,〔金夾批:精嚴。〕先向水亭上放一枝響箭,射過對岸蘆葦中。早搖過一隻快船來,朱貴便喚小嘍囉分付罷,叫把書先齎上山去報知;〔金夾批:精嚴。〕一面店裡殺宰豬羊,〔金夾批:富貴。〕管待九個好漢。把軍馬屯住,在四散歇了。

  〔金夾批:看他極寫精嚴,深表泊中有人。○雖有宋江手書,然或恐官府嚴刑逼寫,假作投夥而圖我者有之,把軍馬屯在四散,真經濟之才也。〕〔袁夾批:見斡旋有經濟。〕

  第二日,辰牌時分,只見軍師吳學究自來朱貴酒店裡迎接眾人。〔金夾批:又用軍師自來。〕一個個都相見了。敘禮罷,動問備細,〔金夾批:何等精嚴。〕然後二三十只大白桌船來接。〔金夾批:何等精嚴,何等富貴。〕吳用、朱貴,邀請九位好漢下船,──老小車輛人馬行李亦各自都搬在各船上。──前望金沙攤來。上得岸,松樹徑裡,眾多好漢,隨著晁頭領,全副鼓樂來接。〔金夾批:富貴。〕晁蓋為頭,與九個好漢相見了,迎上關來,各自乘馬坐轎,〔金夾批:富貴。〕直到聚義廳上。一對對講禮罷,〔餘評:晁蓋一見便以收留,此處英雄功業漸漸而成。〕──左邊一帶交椅上〔金夾批:森然。〕卻是晁蓋、吳用、公孫勝、林冲、劉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杜遷、宋萬、朱貴、白勝。〔金夾批:恭喜白勝已早在此。〕那時白日鼠白勝,數月之前,已從濟州大牢裡越獄,〔金夾批:只須二字。〕逃走到山上入夥,〔容夾批:周密。〕皆是吳學究使人去用度,救他脫身。右邊一帶交椅上〔金夾批:森然。〕卻是花榮、秦明、黃信、燕順、王英、鄭天壽、呂方、郭盛、石勇;列兩行坐下。中間焚起一爐香來,各設了誓。當日大吹大擂,殺牛宰馬筵宴。一面叫新到火伴,廳下參拜,自和小頭目管待筵席。〔金夾批:何等精嚴,何等富貴。〕收拾了後山房舍,教搬老小家眷都安頓了。秦明、花榮在席上稱讚宋公明許多好處,清風山報冤相殺一事,眾頭領聽了大喜。後說呂方、郭盛兩個比試戟法、花榮一箭射斷絨絛,分開畫戟。晁蓋聽罷,意思不信,口裡含糊應道:「直如此射得親切?改日卻看比箭。」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