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水滸大全 > 匯評水滸傳 | 上頁 下頁 |
第三十三回 鎮三山大鬧青州道 霹靂火夜走瓦礫場(1) |
|
【金批:吾觀元人雜劇,每一篇為四折,每折止用一人獨唱,而同場諸人,僅以科白從旁挑動承接之。此無他:蓋昔者之人,其胸中自有一篇一篇絕妙文字,篇各成文,文各有意,有起有結,有開有闔,有彼其應,有頓有跌,特無所附麗,則不能以空中抒寫,故不得已旁托古人生死離合之事,借題作文。有彼其意:期於後世之人,見吾之文而止,初不取古人之事得吾之文而見也。 自雜劇之法壞,而一篇之事乃有四十餘折,一折之辭乃用數人同唱,於是辭煩節促,比於蛙鼓,句斷字歇,有如病夫,又一似古人之事全賴後人傳之,而文章在所不問也者。而冬烘學究,乳臭小兒,咸搖筆灑墨來作傳奇矣。稗官亦然。稗官固效古史氏法也,雖一部前後必有數篇,一篇之中凡有數事,然但有一人必為一人立傳,若有十人必為十人立傳。夫人必立傳者,史氏一定之例也。而事則通長者,文人聯貫之才也。故有某甲、某乙共為一事,而實書在某甲傳中,斯與某乙無與也。又有某甲、某乙不必共為一事,而于某甲傅中忽然及於某乙,此固作者心愛某乙,不能暫忘,苟有便可以及之,輒遂及之,是又與某甲無與。故曰:文人操管之際,其權為至重也。夫某甲傳中忽及某乙者,如宋江傳中再述武江,是其例也。書在甲傳,乙則無與者,如花榮傳中不重宋江,是其例也。夫一人有一個之傳,一傳有一篇之文,一文有一端之指,一指有一定之歸。世人不察,乃又搖筆灑墨,紛紛來作稗官,何其遊手好閒一至於斯也! 古本《水滸》寫花榮,便寫到宋江悉為花榮所用。俗本只落一二字,其醜遂不可當。不知何人所改,既不可致詰,故特取其例一述之。】 *** 話說那黃信上馬,手中橫著這口喪門劍;劉知寨也騎著馬,身上披掛些戎衣,手中拿一把叉;〔金夾批:可謂善戲兮,不為虐兮者矣。○叉差同音,手中拿一把差,不止劉高,天下之人皆然矣。〕〔芥眉批:說劉知寨裝束,字中有眼,妙。〕又一百四五十軍漢寨兵,各執著纓槍棍棒,腰下都帶短刀利劍;兩下鼓,一聲鑼,解宋江和花榮望青州來。眾人都離了清風寨。行不過三四十里路頭,前面見一座大林子。正來到那山嘴邊前頭,寨兵指道:「林子裡有人窺望!」 都立住了腳。黃信在馬上問道:「為甚不行?」 軍漢答道:「前面林子裡有人窺看。」 黃信喝道:「休睬他,只顧走!」 看看漸近林子前,只聽得當當的二三十面大鑼一齊響起來。那寨兵人等都慌了手腳,只待要走。〔芥夾批:官兵皆如此。〕黃信喝道:「且住!都與我擺開。」 叫道:「劉知寨,你壓著囚車。」 劉高在馬上死應不得,只口裡念道:「救苦救難天尊!〔金夾批:句。〕〔容夾批:妙。〕哎呀呀!〔金夾批:句。〕十萬卷經!〔金夾批:句。〕三十壇醮!〔金夾批:句。〕救一救!」〔金夾批:句。○寫得口中知己攛之極,或無上半句,或無下半句,真是絕倒。〕驚得臉如成精東瓜,青一回,黃一回。 〔金夾批:絕倒。○亦是奇語。〕〔芥眉批:好形容,使人絕倒。如此等人卻做正知寨,時事可知矣。〕 這黃信是個武官,終有些膽量,便拍馬向前看時,只見林子四邊,齊齊的分過三五百個小嘍囉來,一個個身長力壯,都是面惡眼凶,頭裹紅巾,身穿衲襖,腰懸利劍,手執長槍,早把一行人圍住。林子中跳出三個好漢來,一個穿青,一個穿綠,一個穿紅,都戴著一頂銷金萬字頭巾,各跨一口腰刀,又使一把樸刀,當住去路。中間是錦毛虎燕順,上首是矮腳虎王英,下首是白麵郎君鄭天壽。三個好漢大喝道:「來往的到此當住腳,留下三千兩買路黃金,任從過去!」 黃信在馬上大喝道:「你那廝們不得無禮!鎮三山在此!」〔金夾批:好。〕三個好漢睜著眼,大喝道:「你便是『鎮萬山,』也要三千兩買路黃金。〔金夾批:好。〕沒時不放你過去!」 黃信說道:「我是上司取公事的都監,有甚麼買路錢與你!」 那三個好漢笑道:「莫說你是上司一個都監,便是趙官家駕過,也要三千貫買路錢,若是沒有,且把公事人當在這裡,待你取錢來贖!」〔金夾批:奇譚解人頤。〕黃信大怒,罵道:「強賊!怎敢如此無禮!」 喝叫左右擂鼓鳴鑼。黃信拍馬舞劍,直奔燕順。三個好漢一齊挺起朴刀來戰黃信。 黃信見三個好漢都來並他,奮力在馬上鬥了十合,怎地當得他三個住。亦且劉高已自抖著,向前不得,見了這般頭勢,只待要走。黃信怕吃他三個拿了,壞了名聲,只得一騎馬,撲喇喇跑回舊路。三個頭領挺著朴刀趕將來。黃信那裡顧得眾人,獨自飛馬奔回清風鎮去了。 眾軍見黃信回馬時,已自發聲喊,撇了囚車,都四散走了。只剩得劉高,〔金夾批:寫得好。○讀至此始知前文要劉高同來對理之妙。不然,則重要到鎮捉劉高也。〕見頭勢不好,慌忙勒轉馬頭,連打三鞭。那馬正待跑時,被那小嘍囉拽起絆馬索,早把劉高的馬掀翻,倒撞下來。眾小嘍囉一發向前,拿了劉高,搶了囚車,打開車輛。花榮已把自己的囚車掀開了,〔金夾批:好。〕便跳出來,將這縛索都掙斷了;卻打碎那個囚車,救出宋江來。〔金夾批:好。〕自有那幾個小嘍囉,已自反翦了劉高,〔金夾批:好。〕又向前去搶得他騎的馬,〔金夾批:好。〕亦有三匹駕車的馬。〔金夾批:好。〕卻剝了劉高的衣服,與宋江穿了,〔金夾批:好。○讀至此始知前文花榮乞留衣服之妙。不然,則一劉高之衣,禁寒中不可分衣兩人,花榮又不可赤條條上山也。〕〔袁夾批:不屑。〕把馬先送上山去。〔金夾批:好。〕這三個好漢一同花榮並小嘍囉把劉高赤條條的綁了押回山寨來。 〔金夾批:好。○一段敘得湊手。〕〔餘評:宋江、花榮得燕順之救,乃天使之然也。既而劉高被害,亦為不賢之婦所招也。〕 原來這三位好漢為因不知宋江消息,差幾個能幹的小嘍囉下山,直來清風鎮上探聽,聞人說道:「都監黃信,擲盞為號,拿了花知寨並宋江,陷車囚了,解投青州來。」 因此報與三個好漢得知,帶了人馬,大寬轉兜出大路來,預先截住去路;小路裡亦差人伺候。〔金夾批:閒筆周匝。〕〔袁夾批:周匝。〕因此救了兩個,拿得劉高,都回山寨裡來。 當晚上得山時,已是二更時分,都到聚義廳上相會。請宋江、花榮當中坐定,三個好漢對席相陪,一面且備酒食管待。燕順分付,叫:「孩兒們,各自都去吃酒。」 花榮在廳上稱謝三個好漢,說道:「花榮與哥哥皆得三個壯士救了性命,報了冤仇,此恩難報!只是花榮還有妻小妹子在清風寨中,必然被黃信擒捉,卻是怎生救得?」 燕順道:「知寨放心:料應黃信不敢便拿恭人;若拿時,也須這條路裡經過。〔金夾批:好。○讀至此始知前文黃信許花榮不拿家小之妙。〕我明日弟兄三個,下山去取恭人和令妹還知寨。」〔容夾批:王英不可去。〕便差小嘍囉下山先去探聽。花榮謝道:「深感壯士大恩!」 宋江便道:「且與我拿過劉高那廝來。」 燕順便道:「把他綁在將軍柱上,割腹取心,與哥哥慶喜。」〔容眉批:好慶喜筵席。〕 花榮道:「我親自下手割這廝!」〔金夾批:花榮文甚。〕〔容夾批:花榮文甚。〕 宋江罵道:「你這廝,我與你往日無冤,近日無仇,你如何聽信那不賢的婦人害我?今日擒來,有何理說?」 花榮道:「哥哥問他則甚!」〔金夾批:花榮文甚。○不是花榮說,便要寫劉高許多搖尾乞命之話,污筆壞紙極矣。〕把刀去劉高心窩裡只一剜,那顆心獻在宋江面前。小嘍囉自把屍首拖在一邊。宋江道:「今日雖殺了這廝濫污匹夫,只有那個淫婦不曾殺得,未出那口怨氣。」 王矮虎便道:「哥哥放心,我明日自下山去拿那婦人,今番還我受用。」〔金夾批:行文一時行到平淡處,無可出色,故借此作笑耳,不必真有之。〕〔容夾批:趣人。〕眾皆大笑。當夜飲酒罷,各自歇息。次日起來,商議打清風寨一事。燕順道:「昨日孩兒們走得辛苦了,今日歇他一日,明日早下山去也未遲。」 宋江道:「也見得是。正要將息人強馬壯,不在促忙。」 不說山寨整點軍馬起程。且說都監黃信一騎馬奔回清風鎮上大寨內,便點寨兵人馬緊守四邊柵門。黃信寫了申狀,叫兩個教軍頭目飛馬報與慕容知府。知府聽得飛報軍情緊急公務,連夜升廳;看了黃信申狀:「反了花榮,結連清風山強盜,時刻清風寨不保!事在告急,早遣良將,保守地方!」〔金夾批:已上三十字是申狀。〕知府看了大驚,便差人去請青州指揮司總管本州兵馬秦統制,急來商議軍情重事。那人原是山後開州人氏;姓秦,諱個明字;因他性格急躁,〔袁夾批:或曰當作躁,不知燥字乃妙。〕聲若雷霆,以此人都呼他做霹靂火秦明;祖是軍官出身;使一條狼牙棒,有萬夫不當之勇。那人聽得知府請喚,逕到府裡來見知府。各施禮罷。那慕容知府將出那黃信的飛報申狀來,教秦統制看了。秦明大怒道:「紅頭子敢如此無禮!不須公祖憂心,不才便起軍馬。不拿了這賊,誓不再見公祖!」 慕容知府道:「將軍若是遲慢,恐這廝們去打清風寨。」 秦明答道:「此事如何敢遲誤!只今連夜便點起人馬,來日早行。」 知府大喜,忙叫安排酒肉乾糧,先去城外等候賞軍。秦明見說反了花榮,怒忿從地上馬,〔金夾批:大書秦明忠孝天性。〕奔到指揮司裡,便點起一百馬軍,四百步軍,先叫出城去取齊,擺佈了起身。 卻說慕容知府先在城外寺院裡蒸下饅頭,擺下大碗,燙下酒,每一個人,三碗酒,兩個饅頭,一斤熟肉。〔金夾批:須知此非閒筆,蓋因知府賞軍,便得先見秦統制一番軍容,先見一番軍容,便令後文宋江定計,不寫已見。〕〔袁眉批:亦是點綴。〕方才備辦得了,卻望見軍馬出城,引軍紅旗上大書:「兵馬總管秦統制。」 慕容知府望見秦明全副披掛了出城來,果是英雄無比。〔金夾批:特詳此筆,絕妙章法。〕秦明在馬上,見慕容知府在城外賞軍,慌忙叫軍漢接了軍器,下馬來和知府相見。施禮罷,知府把了盞,將些言語囑付總管,道:「善覷方便,早奏凱歌。」 賞軍已罷,放起信炮,秦明辭了知府,飛身上馬,擺開隊伍,催趲軍兵,大刀闊斧,逕奔清風寨來。〔餘評:秦明湧湧離府而捉花榮,此(比)劉高心膽大矣。〕原來這清風鎮卻在青州東南上,從正南取清風山較近,可早到山北小路。 〔金夾批:有此句,便令在前不礙不收花家老小,在後不礙單騎來說黃信也。〕 卻說清風山寨裡這小嘍囉們探知備細,報上山來。山寨裡眾好漢正待要打清風寨去,只聽的報道:「秦明引兵馬到來!」 都面面廝覷,俱各駭然。花榮便道:〔金夾批:獨寫花榮。〕「你眾位都不要慌。自古『兵臨告急,必須死敵』。教小嘍囉飽了酒飯,只依著我行:先須力敵,後用智取。……如此如此,好麼?」〔金夾批:真好花榮。〕 宋江道:「好計!正是如此行!」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