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水滸大全 > 忠義水滸傳 | 上頁 下頁
第四十回 梁山泊好漢劫法場 白龍廟英雄小聚義


  詩曰:

  有忠有信天顏助,行德行仁後必昌。
  九死中間還得活,六陰之下必生陽。
  若非吳用施奇計,焉得公明離法場。
  古廟英雄歡會處,彩旗金鼓勢鷹揚。

  話說當時晁蓋並眾人聽了,請問軍師道:「這封書如何有脫卯處?」吳用說道:「早間戴院長將去的回書,是我一時不仔細,見不到處。才使的那個圖書,不是玉箸篆文『翰林蔡京』四字?只是這個圖書,便是教戴宗吃官司。」金大堅便道:「小弟每每見蔡太師書緘,並他的文章,都是這樣圖書。今次雕得無纖毫差錯,如何有破綻?」吳學究道:「你眾位不知!如今江州蔡九知府,是蔡太師兒子,如何父寫書與兒子卻使個諱字圖書?因此差了。是我見不到處。此人到江州,必被盤詰,問出實情,卻是利害。」晁蓋道:「快使人去趕喚他回來,別寫如何?」吳學究道:「如何趕得上!他作起神行法來,這早晚已走過五百里了。只是事不宜遲,我們只得恁地,可救他兩個。」晁蓋道:「怎生去救?用何良策?」吳學究便向前與晁蓋耳邊說道:「這般這般,如此如此。主將便可暗傳下號令與眾人知道,只是如此動身,休要誤了日期。」眾多好漢得了將令,各各拴束行頭,連夜下山,望江州來。不在話下。

  說話的,如何不說計策出?管教下回便見。且說戴宗扣著日期,回到江州,當廳下了回書。蔡九知府見了戴宗如期回來,好生歡喜,先取酒來賞了三鐘,親自接了回書,便道:「你曾見我太師麼?」戴宗稟道:「小人只住得一夜便回了,不曾得見恩相。」知府拆開封皮,看見前面說:「信籠內許多物件都收了。」背後說:「妖人宋江,今上自要他看,可令牢固陷車盛載,密切差的當人員,連夜解上京師。沿途休教走失。」書尾說:「黃文炳早晚奏過天子,必然自有除授。」

  蔡九知府看了,喜不自勝,教取一錠二十五兩花銀,賞了戴宗。一面分付教合陷車,商量差人解發起身。戴宗謝了,自回下處,買了些酒肉來牢裡看覷宋江,不在話下。

  且說蔡九知府催並合成陷車。過得一二日,正要起程,只見門子來報道:「無為軍黃通判特來相探。」蔡九知府叫請至後堂相見。又送些禮物時新酒果。知府謝道:「累承厚意,何以克當!」黃文炳道:「村野微物,何足掛齒!不以為禮,何勞稱謝。」知府道:「恭喜早晚必有榮除之慶。」黃文炳道:「相公何以知之?」知府道:「昨日下書人已回。妖人宋江教解京師。通判榮任,只在早晚奏過今上,升擢高任。家尊回書,備說此事。」黃文炳道:「既是恁地,深感恩相主監。那個人下書,真乃神行人也。」知府道:「通判如不信時,就教觀看家書,顯得下官不謬。」黃文炳道:「小生只恐家書不敢擅看。如若相托,求借一觀。」知府便道:「通判乃心腹之交,看有何妨。」便令從人取過家書遞與黃文炳看。黃文炳接書在手,從頭至尾,讀了一遍,卷過來看了封皮,又見圖書新鮮。黃文炳搖著頭道:「這封書不是真的。」知府道:「通判錯矣!此是家尊親手筆跡,真正字體,如何不是真的?」黃文炳道:「相公容複,往常家書來時,曾有這個圖書麼?」知府道:「往常來的家書,卻不曾有這個圖書來,只是隨手寫的。今番一定是圖書匣在手邊,就便印了這個圖書在封皮上。」黃文炳道:「相公,休怪小生多言。這封書被人瞞過了相公。方今天下盛行蘇、黃、米、蔡四家字體,誰不習學得。況兼這個圖書,是令尊府恩相做翰林大學士時使出來,法帖文字上,多有人曾見。如今升轉太師丞相,如何肯把翰林圖書使出來?更兼亦是父寄書與子,須不當用諱字圖書。令尊府太師恩相,是個識窮天下學,覽遍世間書,高明遠見的人,安肯造次錯用?相公不信小生輕薄之言,可細細盤問下書人,曾見府裡誰來?若說不對,便是假書。休怪小生多言,只是錯愛至厚,方敢僭言。」

  蔡九知府聽了,說道:「這事不難。此人自來不曾到東京,一盤問便顯虛實。」知府留住黃文炳在屏風背後坐地,隨即升廳。公吏兩邊排立。知府叫喚戴宗有委用的事。當下做公的領了鈞旨,四散去尋。有詩為證:

  遠貢魚書達上臺,機深文炳獨疑猜。
  神謀鬼計無人會,又被奸邪誘出來。

  且說戴宗自回到江州,先去牢裡見了宋江,附耳低言,將前事說了。宋江心中暗喜。次日,又有人請去酌杯。戴宗正在酒肆中吃酒,只見做公的四下來尋。當時把戴宗喚到廳上,蔡九知府問道:「前日有勞你走了一遭,真個辦事,未曾重重賞你。」戴宗答道:「小人是承奉恩相差使的人,如何敢怠慢。」知府道:「我正連日事忙,未曾問得你個仔細。你前日與我去京師,哪座門入去?」戴宗道:「小人到東京時,那日天色晚了,不知喚做甚麼門。」知府又道:「我家府裡門前誰接著你?留你在哪裡歇?」戴宗道:「小人到府前,尋見一個門子,接了書入去。少頃,門子出來,交收了信籠,著小人自去尋客店裡歇了。次日早五更,去府門前伺候時,只見那門子回書出來。小人怕誤了日期,哪裡敢再問備細,慌忙一徑來了。」

  知府再問道:「你見我府裡那個門子,卻是多少年紀?或是黑瘦也白淨肥胖?長大也是矮小?有須的也是無須的?」戴宗道:「小人到府裡時,天色黑了。次早回時,又是五更時候,天色昏暗,不十分看得仔細。只覺不甚麼長,中等身材,敢是有些髭須。」知府大怒,喝一聲:「拿下廳去!」傍邊走過十數個獄卒牢子,將戴宗拖翻在當面。戴宗告道:「小人無罪!」知府喝道:「你這廝該死!我府裡老門子王公,已死了數年。如今只是個小王看門,如何卻道他年紀大,有髭髯?況兼門子小王,不能夠入府堂裡去,但有各處來的書信緘帖,必須經由府堂裡張幹辦,方才去見李都管,然後達知裡面,才收禮物。便要回書,也須得伺候三日。我這信籠東西,如何沒個心腹的人出來,問你個常便備細,就胡亂收了?我昨日一時間倉卒,被你這廝瞞過了。你如今只好好招說,這封書哪裡得來?」戴宗道:「小人一時心慌,要趕程途,因此不曾看得分曉。」蔡九知府喝道:「胡說!這賊骨頭不打如何肯招!左右,與我加力打這廝!」

  獄卒牢子情知不好,覷不得面皮,把戴宗捆翻,打得皮開肉綻,鮮血迸流。戴宗捱不過拷打,只得招道:「端的這封書是假的。」知府道:「你這廝怎地得這封假書來?」戴宗告道:「小人路經梁山泊過,走出那一夥強人來,把小人劫了,綁縛上山,要割腹剖心。去小人身上,搜出書信看了,把信籠都奪了,卻饒了小人。情知回鄉不得,只要山中乞死。他那裡卻寫這封書與小人,回來脫身。一時怕見罪責,小人瞞了恩相。」知府道:「是便是了,中間還有些胡說。眼見得你和梁山泊賊人通同造意,謀了我信籠物件,卻如何說這話?再打那廝!」

  戴宗由他拷訊,只不肯招和梁山泊通情。蔡九知府再把戴宗拷訊了一回,語言前後相同,說道:「不必問了。取具大枷枷了,下在牢裡。」卻退廳來,稱謝黃文炳道:「若非通判高見,下官險些兒誤了大事。」黃文炳又道:「眼見得這人也結連梁山泊,通同造意,謀叛為黨。若不祛除,必為後患。」知府道:「便把這兩個問成了招狀,立了文案,押去市曹斬首,然後寫表申朝。」黃文炳道:「相公高見極明!似此,一者朝廷見喜,知道相公幹這件大功;二乃卻是免得梁山泊草寇來劫牢。」知府道:「通判高見甚遠。下官自當動文書,親自保舉通判。」當日管待了黃文炳,送出府門,自回無為軍去了。

  次日,蔡九知府升廳,便喚當案孔目來分付道:「快教疊了文案,把這宋江、戴宗的供狀招款粘連了,一面寫下犯由牌,教來日押赴市曹斬首施行。自古謀逆之人,決不待時。斬了宋江、戴宗,免致後患!」當案卻是黃孔目,本人與戴宗頗好,卻無緣便救他,只替他叫得苦。當日稟道:「明日是個國家忌日,後日又是七月十五日中元之節,皆不可行刑。大後日亦是國家景命。直待五日後,方可施行。」一者天幸救濟宋江,二乃梁山泊好漢未至。

  蔡九知府聽罷,依准黃孔目之言。直待第六日早晨,先差人去十字路口打掃了法場,飯後點起土兵和刀仗劊子,約有五百餘人,都在大牢門前伺候。巳牌以後,獄官稟了,知府親自來做監斬官。黃孔目只得把犯由牌呈堂,當廳判了兩個斬字,便將片蘆席貼起來。江州府眾多節級牢子,雖是和戴宗、宋江過得好,卻沒做道理救得他,眾人只替他兩個叫苦。當時打扮已了,就大牢裡把宋江、戴宗兩個匾紮起,又將膠水刷了頭髮,綰個鵝梨角兒,各插上一朵紅綾子紙花。驅至青面聖者神案前,各與了一碗長休飯,永別酒。吃罷,辭了神案,漏轉身來,搭上利子。六七十個獄卒,早把宋江在前,戴宗在後,推擁出牢門前來。

  宋江和戴宗兩個,面面廝覷,各做聲不得。宋江只把腳來跌,戴宗低了頭,只歎氣。江州府看的人,真乃壓肩疊背,何止一二千人。但見:

  愁雲荏苒,怨氣氤氳。
  頭上日色無光,四下悲風亂吼。
  纓槍對對,數聲鼓響喪三魂;
  棍棒森森,幾下鑼鳴催七魄。
  犯由牌高貼,人言此去幾時回?
  白紙花雙搖,都道這番難再活。
  長休飯顙內難吞,永別酒口中怎咽。
  猙獰劊子仗鋼刀,醜惡押牢持法器。
  皂纛旗下,幾多魍魎跟隨;
  十字街頭,無限強魂等候。
  監斬官忙施號令,仵作子準備扛屍。
  英雄氣概霎時休,便是鐵人須落淚。

  劊子叫起惡殺都來,將宋江和戴宗前推後擁,押到市曹十字路口。團團槍棒圍住。把宋江面南背北,將戴宗面北背南,兩個納坐下,只等午時三刻,監斬官到來開刀。那眾人仰面看那犯由牌,上寫道:

  「江州府犯人一名,宋江:故吟反詩,妄造妖言,結連梁山泊強寇,通同造反,律斬。犯人一名,戴宗:與宋江暗遞私書,結勾梁山泊強寇,通同謀叛,律斬。
  監斬官江州府知府蔡某」

  那知府勒住馬,只等報來。只見法場東邊一夥弄蛇的丐者,強要挨入法場裡看,眾土兵趕打不退。正相鬧間,只見法場西邊一夥使槍棒賣藥的,也強挨將入來。土兵喝道:「你那夥人好不曉事!這是哪裡?強挨入來要看。」那夥使槍棒的說道:「你倒鳥村!我們沖州撞府,哪裡不曾去!到處看出人。便是京師天子殺人,也放人看。你這小去處,砍得兩個人,鬧動了世界。我們便挨入來看一看,打甚麼鳥緊!」正和土兵鬧將起來。監斬官喝道:「且趕退去,休放過來!」

  鬧猶未了,只見法場南邊一夥挑擔的腳夫,又要挨將入來。土兵喝道:「這裡出人,你擔哪裡去?」那夥人說道:「我們是挑東西送知府相公去的,你們如何敢阻擋我?」土兵道:「便是相公衙裡人,也只得去別處過一過。」那夥人就歇了擔子,都掣了扁擔,立在人叢裡看。只見法場北邊一夥客商,推兩輛車子過來,定要挨入法場上來。土兵喝道:「你那夥人哪裡去?」客人應道:「我們要趕路程,可放我等過去。」土兵道:「這裡出人,如何肯放你?你要趕路程,從別路過去。」那夥客人笑道:「你倒說得好。俺們便是京師來的人,不認得你這裡鳥路,哪裡過去?我們只是從這大路走。」

  土兵哪裡肯放,那夥客人齊齊的挨定了不動。四下裡吵鬧不住,這蔡九知府也禁治不得。又見那夥客人都盤在車子上,立定了看。沒多時,法場中間,人分開處,一個報,報道一聲:「午時三刻。」監斬官便道:「斬訖報來!」兩勢下刀棒劊子便去開枷,行刑之人執定法刀在手。說時遲,一個個要見分明;那時快,看人人一齊發作。只見那夥客人在車子上聽得斬訖,數內一個客人,便向懷中取出一面小鑼兒,立在車子上,當當地敲得兩三聲,四下裡一齊動手。有詩為證:

  兩首詩成便被囚,梁山豪傑定謀猷。
  贗書舛印生疑惑,致使潯陽血漫流。

  又見十字路口茶坊樓上,一個虎形黑大漢,脫得赤條條的,兩隻手握兩把板斧,大吼一聲,卻似半天起個霹靂,從半空中跳將下來。手起斧落,早砍翻了兩個行刑的劊子,便望監斬官馬前砍將來。眾土兵急待把槍去搠時,哪裡攔擋得住。眾人且簇擁蔡九知府,逃命去了。只見東邊那夥弄蛇的丐者,身邊都掣出尖刀,看著土兵便殺。西邊那夥使槍棒的,大發喊聲,只顧亂殺將來,一派殺倒土兵獄卒。南邊那夥挑擔的腳夫,輪起扁擔,橫七豎八,都打翻了土兵和那看的人。北邊那夥客人,都跳下車來,推過車子,攔住了人。兩個客商鑽將入來,一個背了宋江,一個背了戴宗。其餘的人,也有取出弓弩來射的,也有取出石子來打的,也有取出標槍來標的。

  原來扮客商的這夥,便是晁蓋、花榮、黃信、呂方、郭盛。那夥扮使槍棒的,便是燕順、劉唐、杜遷、宋萬。扮挑擔的,便是朱貴、王矮虎、鄭天壽、石勇。那夥扮丐者的,便是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白勝。這一行,梁山泊共是十七個頭領到來,帶領小嘍囉一百餘人,四下裡殺將起來。只見那人叢裡那個黑大漢,輪兩把板斧,一昧地砍將來。晁蓋等卻不認得,只見他第一個出力,殺人最多。晁蓋猛省起來:「戴宗曾說,一個黑旋風李逵,和宋三郎最好,是個莽撞之人。」晁蓋便叫道:「前面那好漢,莫不是黑旋風?」

  那漢哪裡肯應,火雜雜地輪著大斧,只顧砍人。晁蓋便教背宋江、戴宗的兩個小嘍囉,只顧跟著那黑大漢走。當下去十字街口,不問軍官百姓,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渠。推倒攧翻的,不計其數。眾頭領撇了車輛擔杖,一行人盡跟了黑大漢,直殺出城來。背後花榮、黃信、呂方、郭盛,四張弓箭,飛蝗般望後射來。那江州軍民百姓,誰敢近前!這黑大漢直殺到江邊來,身上血濺滿身,兀自在江邊殺人。百姓撞著的,都被他翻筋斗,都砍下江裡去。晁蓋便挺樸刀叫道:「不幹百姓事,休只管傷人!」

  那漢哪裡來聽叫喚,一斧一個,排頭兒砍將去。約莫離城沿江上也走了五七里路,前面望見盡是滔滔一派大江,卻無旱路。晁蓋看見,只叫得苦。那黑大漢方才叫道:「不要慌!且把哥哥背來廟裡。」眾人都到來看時,靠江一所大廟,兩扇門緊緊地閉著。黑大漢兩斧砍開,便搶入來。晁蓋眾人看時,兩邊都是老檜蒼松,林木遮映。前面牌額上,四個金書大字,寫道「白龍神廟」。小嘍囉把宋江、戴宗背到廟裡歇下,宋江方才敢開眼。見了晁蓋等眾人,哭道:「哥哥!莫不是夢中相會?」晁蓋便勸道:「恩兄不肯在山,致有今日之苦。這個出力殺人的黑大漢是誰?」宋江道:「這個便是叫做黑旋風李逵。他幾番就要大牢裡放了我,卻是我怕走不脫,不肯依他。」晁蓋道:「卻是難得這個人!出力最多,又不怕刀斧箭矢!」花榮便叫:「且將衣服與俺二位兄長穿了。」

  正相聚間,只見李逵提著雙斧,從廊下走出來。宋江便叫住道:「兄弟哪裡去?」李逵應道:「尋那廟祝,一發殺了!叵耐那廝不來接我們,倒把鳥廟門關上了!我指望拿他來祭門,卻尋那廝不見。」宋江道:「你且來,先和我哥哥頭領相見。」李逵聽了,丟下雙斧,望著晁蓋跪了一跪,說道:「大哥,休怪鐵牛粗鹵。」與眾人都相見了,卻認得朱貴是同鄉人,兩個大家歡喜。花榮便道:「哥哥,你教眾人只顧跟著李大哥走,如今來到這裡,前面又是大江攔截住,斷頭路了,卻又沒一隻船接應。倘或城中官軍趕殺出來,卻怎生迎敵,將何接濟?」李逵便道:「也不消得叫怎地好。我與你們再殺入城去,和那個鳥蔡九知府一發都砍了便走。」戴宗此時方才蘇醒,便叫道:「兄弟,使不得莽性!城裡有五七千軍馬,若殺入去,必然有失。」阮小七便道:「遠望隔江那裡有數只船在岸邊。我弟兄三個赴水過去,奪那幾隻船過來載眾人,如何?」晁蓋道:「此計是最上著!」

  當時阮家三弟兄都脫剝了衣服,各人插把尖刀,便鑽入水裡去。約莫赴開得半里之際,只見江面上溜頭流下三隻棹船,吹風胡哨飛也似搖將來。眾人看時,見那船上各有十數個人,都手裡拿著軍器。眾人卻慌將起來。宋江聽得說了,便道:「我命裡這般合苦也!」奔出廟前看時,只見當頭那只船上,坐著一條大漢,倒提一把明晃晃五股叉,頭上挽個穿心紅一點觜兒,下面拽起條白絹水棍,口裡吹著呼哨。宋江看時,不是別人,正是:

  萬里長江東到海,內中一個雄夫。面如傅粉體如酥。上山剜虎目,入水拔龍鬚。
  七晝波心能暗伏,水晶宮偷得明珠。翻江攪海勇身驅。人將張順比,浪裡白跳魚。

  當時張順在頭船上看見,喝道:「你那夥是甚麼人?敢在白龍廟裡聚眾!」宋江挺身出廟前,叫道:「兄弟救我!」張順等見是宋江眾人,大叫道:「好了!」那三隻棹船,飛也似搖攏到岸邊。三阮看見,也赴來。一行眾人上岸來到廟前。宋江看時,張順自引十數個壯漢在那只頭船上;張橫引著穆弘、穆春、薛永,帶十數個莊客在一隻船上;第三只船上,李俊引著李立、童威、童猛,也帶十數個賣鹽火家,都各執槍棒上岸來。張順見了宋江,喜從天降。眾人便拜道:「自從哥哥吃官司,兄弟坐立不安,又無路可救。近日又聽得拿了戴院長,李大哥又不見面,我只得去尋了我哥哥,引到穆弘太公莊上,叫了許多相識。今日我們正要殺入江州,要劫牢救哥哥。不想仁兄已有好漢們救出,來到這裡。不敢拜問,這夥豪傑莫非是梁山泊義士晁天王麼?」宋江指著上首立的道:「這個便是晁蓋哥哥。你等眾位,都來廟裡敘禮則個。」

  張順等九人,晁蓋等十七人,宋江、戴宗、李逵,共是二十九人,都入白龍廟聚會。這個喚做「白龍廟小聚會」。當下二十九籌好漢,兩兩講禮已罷。只見小嘍囉入廟來報道:「江州城裡,鳴鑼擂鼓,整頓軍馬,出城來追趕。遠遠望見旗幡蔽日,刀劍如麻。前面都是帶甲馬軍,後面盡是擎槍兵將。大刀闊斧,殺奔白龍廟路上來。」李逵聽了,大叫一聲:「殺將去!」提了雙斧,便出廟門。晁蓋叫道:「一不做,二不休!眾好漢相助著晁某,直殺盡江州軍馬,方才回梁山泊去!」眾英雄齊聲應道:「願依尊命!」一百四五十人,一齊呐喊,殺奔江州岸上來。

  有分教:潯陽岸上,果然血染波紅;湘浦江邊,真乃屍如山積。直教跳浪蒼龍噴毒火,巴山猛虎吼天風。畢竟晁蓋等眾好漢怎地脫身?且聽下回分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