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水滸大全 > 忠義水滸傳 | 上頁 下頁
第十四回 赤髮鬼醉臥靈官殿 晁天王認義東溪村


  詩曰:

  勇悍劉唐命運乖,靈官殿裡夜徘徊。
  偶逢巡邏遭羈縛,遂使英雄困草萊。
  鹵莽雷橫應墮計,仁慈晁蓋獨憐才。
  生辰綱貢諸珍貝,總被斯人送將來。

  話說當時雷橫來到靈官殿上,見了這條大漢睡在供桌上,眾土兵向前,把條索子綁了,捉離靈官殿來。天色卻早是五更時分。雷橫道:「我們且押這廝去晁保正莊上,討些點心吃了,卻解去縣裡取問。」一行眾人卻都奔這保正莊上來。

  原來那東溪村保正姓晁名蓋,祖是本縣本鄉富戶,平生仗義疏財,專愛結識天下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不論好歹,便留在莊上住。若要去時,又將銀兩齎助他起身。最愛刺槍使棒,亦自身強力壯,不娶妻室,終日只是打熬筋骨。鄆城縣管下東門外有兩個村坊,一個東溪村,一個西溪村,只隔著一條大溪。當初,這西溪村常常有鬼,白日迷人下水在溪裡,無可奈何。忽一日,有個僧人經過,村中人備細說知此事。僧人指個去處,教用青石鑿個寶塔,放於所在,鎮住溪邊。其時西溪村的鬼,都趕過東溪村來。那時晁蓋得知了大怒,從溪裡走將過去,把青石寶塔獨自奪了過來東溪邊放下。因此人皆稱他做托塔天王。晁蓋獨霸在那村坊,江湖上都聞他名字。

  卻早雷橫並土兵押著那漢,來到莊前敲門。莊裡莊客聞知,報與保正。此時晁蓋未起,聽得報是雷都頭到來,慌忙叫開門。莊客開得莊門,眾土兵先把那漢子吊在門房裡。雷橫自引了十數個為頭的人,到草堂上坐下。晁蓋起來接待,動問道:「都頭有甚公幹到這裡?」雷橫答道:「奉知縣相公鈞旨,著我與朱仝兩個引了部下土兵,分投下鄉村各處巡捕賊盜。因走得力乏,欲得少歇,徑投貴莊暫息,有驚保正安寢。」晁蓋道:「這個何礙。」一面教莊客安排酒食管待,先把湯來吃。晁蓋動問道:「敝村曾拿得個把小小賊麼?」雷橫道:「卻才前面靈官殿上,有個大漢睡著在那裡。我看那廝不是良善君子,一定是醉了,就便睡著。我們把索子縛綁了。本待便解去縣裡見官,一者忒早些,二者也要教保正知道,恐日後父母官問時,保正也好答應。見今吊在貴莊門房裡。」

  晁蓋聽了,記在心,稱謝道:「多虧都頭見報。」少刻,莊客捧出盤饌酒食。晁蓋喝道:「此間不好說話,不如去後廳軒下少坐。」便叫莊客裡麵點起燈燭,請都頭到裡面酌杯。晁蓋坐了主位,雷橫坐了客席。兩個坐定,莊客鋪下果品案酒,菜蔬盤饌。莊客一面篩酒,晁蓋又叫置酒與土兵眾人吃。莊客請眾人,都引去廊下客位裡管待。大盤酒肉,只管教眾人吃。晁蓋一頭相待雷橫吃酒,一面自肚裡尋思:「村中有甚小賊吃他拿了?我且自去看是誰。」相陪吃了五七杯酒,便叫家裡一個主管出來:「陪奉都頭坐一坐,我去淨了手便來。」

  那主管陪侍著雷橫吃酒。晁蓋卻去裡面拿了個燈籠,徑來門樓下看時,土兵都去吃酒,沒一個在外面。晁蓋便問看門的莊客:「都頭拿的賊吊在哪裡?」莊客道:「在門房裡關著。」晁蓋去推開門,打一看時,只見高高吊起那漢子在裡面,露出一身黑肉,下面抓紮起兩條黑魆魆毛腿,赤著一雙腳。晁蓋把燈照那人臉時,紫黑闊臉,鬢邊一搭朱砂記,上面生一處黑黃毛。晁蓋便問道:「漢子,你是哪裡人?我村中不曾見有你。」那漢道:「小人是遠鄉客人,來這裡投奔一個人,卻把我來拿做賊,我須有分辨處。」晁蓋道:「你來我這村中投奔誰?」那漢道:「我來這村裡投奔一個好漢。」晁蓋道:「這好漢叫做甚麼?」那漢道:「他喚做晁保正。」晁蓋道:「你卻尋他有甚勾當?」那漢道:「他是天下聞名的義士好漢。如今我有一套富貴來與他說知,因此而來。」晁蓋道:「你且住。只我便是晁保正。卻要我救你,你只認我做娘舅之親。少刻我送雷都頭那人出來時,你便叫我做阿舅,我便認你做外甥。只說四五歲離了這裡,今番來尋阿舅,因此不認得。」那漢道:「若得如此救護,深感厚恩。義士提攜則個!」正是:

  黑甜一枕古祠中,被捉高懸草舍東。
  卻是劉唐未應死,解圍晁蓋有奇功!

  且說晁蓋提了燈籠,自出房來,仍舊把門拽上。急入後廳來見雷橫,說道:「甚是慢客。」雷橫道:「且是多多相擾,理甚不當。」兩個又吃了數杯酒。只見窗子外射入天光來,雷橫道:「東方動了,小人告退,好去縣畫卯。」晁蓋道:「都頭官身,不敢久留。若再到敝村公幹,千萬來走一遭。」雷橫道:「卻得再來拜望,不須保正分付。請保正免送。」晁蓋道:「卻罷,也送到莊門口。」

  兩個同走出來。那夥土兵眾人,都得了酒食,吃得飽了,各自拿了槍棒,便去門房裡解了那漢,背剪縛著帶出門外。晁蓋見了,說道:「好條大漢!」雷橫道:「這廝便是靈官廟裡捉的賊。」說猶未了,只見那漢叫一聲:「阿舅,救我則個!」晁蓋假意看他一看,喝問道:「兀的這廝不是王小三麼?」那漢道:「我便是,阿舅救我!」

  眾人吃了一驚。雷橫便問晁蓋道:「這人是誰?如何卻認得保正?」晁蓋道:「原來是我外甥王小三。這廝如何卻在廟裡歇?乃是家姐的孩兒,從小在這裡過活,四五歲時隨家姐夫和家姐上南京去住,一去了十數年。這廝十四五歲又來走了一遭,跟個本京客人來這裡販棗子,向後再不曾見面。多聽得人說,這廝不成器。如何卻在這裡?小可本也認他不得,為他鬢邊有這一搭朱砂記,因此影影認得。」晁蓋喝道:「小三!你如何不徑來見我,卻去村中做賊?」那漢叫道:「阿舅,我不曾做賊!」晁蓋喝道:「你既不做賊,如何拿你在這裡?」奪過土兵手裡棍棒,劈頭劈臉便打。雷橫並眾人勸道:「且不要打,聽他說。」那漢道:「阿舅息怒!且聽我說。自從十四五歲時來走了這遭,如今不是十年了?昨夜路上多吃了一杯酒,不敢來見阿舅,權去廟裡睡得醒了,卻來尋阿舅。不想被他們不問事由,將我拿了。卻不曾做賊!」

  晁蓋拿起棍來又要打,口裡罵道:「畜生!你卻不徑來見我,且在路上貪噇這口黃湯!我家中沒得與你吃?辱沒殺人!」雷橫勸道:「保正息怒!你令甥本不曾做賊。我們見他偌大一條大漢,在廟裡睡得蹺蹊,亦且面生,又不認得,因此設疑,捉了他來這裡。若早知是保正的令甥,定不拿他。」喚土兵:「快解了綁縛的索子!放還保正。」眾土兵登時解了那漢。雷橫道:「保正休怪!早知是令甥,不致如此。甚是得罪!小人們回去。」晁蓋道:「都頭且住。請入小莊,再有話說。」雷橫放了那漢。一齊再入草堂裡來。晁蓋取出十兩花銀,送與雷橫道:「都頭休嫌輕微,望賜笑留。」雷橫道:「不當如此。」晁蓋道:「若是不肯收受時,便是怪小人。」雷橫道:「既是保正厚意,權且收受,改日卻得報答。」晁蓋叫那漢拜謝了雷橫。晁蓋又取些銀兩賞了眾土兵,再送出莊門外。雷橫相別了,引著土兵自去。

  晁蓋卻同那漢到後軒下,取幾件衣裳與他換了,取頂頭巾與他戴了,便問那漢姓甚名誰,何處人氏。那漢道:「小人姓劉名唐,祖貫東潞州人氏,因這鬢邊有這搭朱砂記,人都喚小人做赤髮鬼。特地送一套富貴來與保正哥哥。昨夜晚了,因醉倒在廟裡,不想被這廝們捉住,綁縛了來。正是: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今日幸得到此。哥哥坐定,受劉唐四拜。」拜罷。晁蓋道:「你且說送一套富貴與我,見在何處?」劉唐道:「小人自幼飄蕩江湖,多走途路,專好結識好漢,往往多聞哥哥大名,不期有緣得遇。曾見山東、河北做私商的,多曾來投奔哥哥,因此劉唐敢說這話。這裡別無外人,方可傾心吐膽對哥哥說。」晁蓋道:「這裡都是我心腹人。但說不妨。」劉唐道:「小弟打聽得北京大名府梁中書,收買十萬貫金珠寶貝玩器等物,送上東京與他丈人蔡太師慶生辰。去年也曾送十萬貫金珠寶貝,來到半路裡,不知被誰人打劫了,至今也無捉處。今年又收買十萬貫金珠寶貝,早晚安排起程,要趕這六月十五日生辰。小弟想此是一套不義之財,取而何礙!便可商議個道理,去半路上取了。天理知之,也不為罪!聞知哥哥大名,是個真男子,武藝過人。小弟不才,頗也學得本事。休道三五個漢子,便是一二千軍馬隊中,拿條槍也不懼他。倘蒙哥哥不棄時,獻此一套富貴,不知哥哥心內如何?」晁蓋道:「壯哉!且再計較。你既來這裡,想你吃了些艱辛,且去客房裡將息少歇。暫且待我從長商議,來日說話。」晁蓋叫莊客引劉唐廊下客房裡歇息。莊客引到房中,也自去幹事了。

  且說劉唐在房裡尋思道:「我著甚來由苦惱這遭,多虧晁蓋完成,解脫了這件事。只叵奈雷橫那廝,平白騙了晁保正十兩銀子,又吊我一夜。想那廝去未遠,我不如拿了條棒趕上去,齊打翻了那廝們,卻奪回那銀子,送還晁蓋,他必然敬我。此計大妙!」劉唐便出房門,去槍架上拿了一條樸刀,便出莊門,大踏步投南趕來。此時天色已明,但見:

  北斗初橫,東方漸白。
  天涯曙色才分,海角殘星暫落。
  金雞三唱,喚佳人傅粉施朱;
  寶馬頻嘶,催行客爭名競利。
  牧童樵子離莊,牝牡牛羊出圈。
  幾縷曉霞橫碧漢,一輪紅日上扶桑。

  這赤髮鬼劉唐挺著樸刀,趕了五六里路,卻早望見雷橫引著土兵,慢慢地行將去。劉唐趕上來,大喝一聲:「兀那都頭不要走!」雷橫吃了一驚,回過頭來,見是劉唐拈著樸刀趕來。雷橫慌忙去土兵手裡奪條樸刀拿著,喝道:「你那廝趕將來做甚麼?」劉唐道:「你曉事的,留下那十兩銀子還了我,我便饒了你!」雷橫道:「是你阿舅送我的,幹你甚事!我若不看你阿舅面上,直結果了你這廝性命,剗地問我取銀子!」劉唐道:「我須不是賊,你卻把我吊了一夜,又騙我阿舅十兩銀子。是會的將來還我,佛眼相看。你若不還,我叫你目前流血!」雷橫大怒,指著劉唐大罵道:「辱門敗戶的謊賊,怎敢無禮!」劉唐道:「你那詐害百姓的醃臢潑才,怎敢罵我!」雷橫又罵道:「賊頭賊臉賊骨頭,必然要連累晁蓋。你這等賊心賊肝,我行須使不得!」劉唐大怒道:「我來和你見個輸贏。」拈著樸刀,直奔雷橫。雷橫見劉唐趕上來,呵呵大笑,挺手中樸刀來迎。兩個就大路上廝並。但見:

  雲山顯翠,露草凝珠。
  天色初明林下,曉煙才起村邊。
  一來一往,似鳳翻身;
  一撞一沖,如鷹展翅。
  一個照搠,盡依良法;
  一個遮攔,自有悟頭。
  這個丁字腳,搶將入來;
  那個四換頭,奔將進去。
  兩句道:
  雖然不上凌煙閣,只此堪描入畫圖。

  當時雷橫和劉唐就路上鬥了五十餘合,不分勝敗。眾土兵見雷橫贏不得劉唐,卻待都要一齊上並他,只見側首籬門開處,一個人掣兩條銅鏈,叫道:「你們兩個好漢且不要鬥!我看了多時,權且歇一歇。我有話說。」便把銅鏈就中一隔。兩個都收住了樸刀,跳出圈子外來,立住了腳。看那人時,似秀才打扮。戴一頂桶子樣抹眉梁頭巾,穿一領皂沿邊麻布寬衫,腰系一條茶褐鑾帶,下面絲鞋淨襪。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須長。這秀才乃是智多星吳用,表字學究,道號加亮先生,祖貫本鄉人氏。曾有一首《臨江仙》,贊吳用的好處:

  萬卷經書曾讀過,平生機巧心靈。六韜三略究來精。胸中藏戰將,腹內隱雄兵。
  謀略敢欺諸葛亮,陳平豈敵才能。略施小計鬼神驚。名稱吳學究,人號智多星。

  當時吳用手提銅鏈,指著劉唐叫道:「那漢且住!你因甚和都頭爭執?」劉唐光著眼看吳用道:「不幹你秀才事。」雷橫便道:「教授不知。這廝夜來赤條條地睡在靈官殿裡,被我們拿了這廝,帶到晁保正莊上,原來卻是保正的外甥。看他母舅面上,放了他。晁天王請我們吃酒了,送些禮物與我。這廝瞞了他阿舅,直趕到這裡問我取。你道這廝大膽麼?」吳用尋思道:「晁蓋我都是自幼結交,但有些事,便和我相議計較。他的親眷相識,我都知道,不曾見有這個外甥,亦且年甲也不相登,必有些蹺蹊。我且勸開了這場鬧,卻再問他。」吳用便道:「大漢休執迷!你的母舅與我至交,又和這都頭亦過得好。他便送些人情與這都頭,你卻來討了,也須壞了你母舅面皮。且看小生面,我自與你母舅說。」劉唐道:「秀才,你不省得這個。不是我阿舅甘心與他,他詐取了我阿舅的銀兩。若是不還我,誓不回去。」雷橫道:「只除是保正自來取,便還他,卻不還你。」劉唐道:「你屈冤人做賊,詐了銀子,怎地不還?」雷橫道:「不是你的銀子。不還,不還!」劉唐道:「你不還,只除問得我手裡樸刀肯便罷。」吳用又勸:「你兩個鬥了半日,又沒輸贏,只管鬥到幾時是了?」劉唐道:「他不還我銀子,直和他拼個你死我活便罷。」雷橫大怒道:「我若怕你,添個士兵來並你,也不算好漢。我自好歹搠翻你便罷。」劉唐大怒,拍著胸前叫道:「不怕,不怕!」便趕上來。

  這邊雷橫便指手劃腳,也趕攏來。兩個又要廝並,這吳用橫身在裡面勸,哪裡勸得住!劉唐拈著樸刀,只待鑽將過來。雷橫口裡千賊萬賊罵,挺起樸刀,正待要鬥。只見眾土兵指著:「保正來了。」劉唐回身看時,只見晁蓋披著衣裳,前襟攤開,從大路上趕來,大喝道:「畜生不得無禮!」那吳用大笑道:「須是保正自來,方才勸得這場鬧。」晁蓋趕得氣喘,問道:「怎的趕來這裡鬥樸刀?」雷橫道:「你的令甥拿著樸刀趕來,問我取銀子。小人道不還你,我自送還保正,非幹你事。他和小人鬥了五十合。教授解勸在此。」晁蓋道:「這畜生!小人並不知道,都頭看小人之面請回,自當改日登門陪話!」雷橫道:「小人也知那廝胡為,不與他一般見識。又勞保正遠出。」作別自去。不在話下。

  且說吳用對晁蓋說道:「不是保正自來,幾乎做出一場大事。這個令甥端的非凡,是好武藝。小生在籬笆裡看了,這個有名慣使朴刀的雷都頭,也敵不過,只辦得架隔遮攔。若再鬥幾合,雷橫必然有失性命,因此小生慌忙出來間隔了。這個令甥從何而來?往常時,莊上不曾見有。」晁蓋道:「卻待正要來請先生到敝莊商議句話,正欲使人來,只見不見了他,槍架上樸刀又沒尋處。只見牧童報說:『一個大漢,拿條樸刀,望南一直趕去。』我慌忙隨後追得來,早是得教授諫勸住了。請尊步同到敝莊,有句話計較計較。」

  那吳用還至書齋,掛了銅鏈在書房裡,分付主人家道:「學生來時,說道先生今日有幹,權放一日假。」拽上書齋門,將鎖鎖了。一同晁蓋、劉唐,直到晁家莊上。晁蓋竟邀入後堂深處,分賓而坐。吳用問道:「保正,此人是誰?」晁蓋道:「江湖上好漢。此人姓劉名唐,是東潞州人氏。因有一套富貴,特來投奔我。夜來他醉臥在靈官廟裡,卻被雷橫捉了,拿到我莊上。我因認他做外甥,方得脫身。他說有北京大名府梁中書,收買十萬貫金珠寶貝,送上東京,與他丈人蔡太師慶生辰,早晚從這裡經過。此等不義之財,取之何礙!他來的意,正應我一夢。我昨夜夢見北斗七星,直墜在我屋脊上。斗柄上另有一顆小星,化道白光去了。我想星照本家,安得不利?今早正要求請教授商議,不想又是這一套。此一件事若何?」

  吳用笑道:「小生見劉兄趕得來蹺蹊,也猜個七八分了。此一事卻好。只是一件,人多做不得,人少又做不得。宅上空有許多莊客,一個也用不得。如今只有保正、劉兄、小生三人,這件事如何團弄?便是保正與兄十分了得,也擔負不下這段事。須得七八個好漢方可,多也無用。」晁蓋道:「莫非要應夢之星數?」吳用便道:「兄長這一夢不凡,也非同小可。莫非北地上再有扶助的人來?」吳用尋思了半晌,眉頭一縱,計上心來。說道:「有了,有了!」晁蓋道:「先生既有心腹好漢,可以便去請來,成就這件事。」

  吳用不慌不忙,疊兩個指頭,言無數句,話不一席。有分教:蘆花叢裡泊戰船,卻似打魚船;荷葉鄉中聚義漢,翻為真好漢。正是:指麾說地談天口,來誘拿雲捉霧人。畢竟智多星吳用說出甚麼人來?且聽下回分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