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詩詞歌賦 > 宋詞三百首箋注 | 上頁 下頁 |
點絳唇 |
|
〔姜夔〕 ▌姜夔 夔,字堯章,鄱陽人。蕭東父識之于年少客游,妻以兄子;因寓居吳興之武康,與白石洞天為鄰,自號白石道人。慶元中,曾上書乞正太常雅樂,得免解訖;不第而卒。有《白石詞》一卷,見《六十家詞》刊本。又四卷本,有《四庫全書》本,乾隆寫本,陸鐘輝本,張弈樞本,江春本,姜忠肅祠堂本,揚州《知不足齋》本,倪耘劬本,倪鴻本,《榆園叢書》本,四印齋本。六卷本有《彊村叢書》本,沈遜齋本,鄭文焯校本。 徐獻忠云:堯章長於音律,嘗著《大樂議》,欲正廟樂。慶元三年,詔付奉常,有司將掌令太常寺與議大樂,時嫉其能,是以不獲盡其所議,人大惜之。(《吳興掌故集》) 陳鬱云:白石道人氣貌若不勝衣,而筆力足以扛百斛之鼎;家無立錐,而一飯未嘗無食客;圖史翰墨之藏,汗牛充棟;襟懷灑落,如晉、宋間人。意到語工,不期於高遠而自高遠。(《藏一話腴》) 黃昇云:白石詞極精妙,不減清真,其高處有美成所不能及。(《花庵詞選》) 《樂府紀聞》云:鄱陽姜堯章流寓吳興,嘗暇日游金閶,裴回吊古,賦《柳枝詞》,有「行人悵望蘇臺柳,曾與吳王掃落花」之句;楊誠齋極喜誦之。蕭東父尤愛其詞,以其兄之子妻之。(沈雄《古今詞話》引) 沈義父云:白石清勁知音,亦未免有生硬處。(《樂府指迷》) 張炎云:姜白石如野雲孤飛,去留無跡。(《詞源》) 毛晉云:范石湖評堯章詩云:「有裁雲縫月之妙手,敲金戛玉之奇聲。」予於其詞亦雲。(《白石詞跋》) 張宗云:按毛晉云云,乃楊誠齋評白石《除夜自石湖歸苕溪》十絕句,非石湖語也。(《詞林紀事》) 朱彝尊云:詞莫善於姜夔,宗之者張輯、盧祖皋、史達祖、吳文英、蔣捷、王沂孫、張炎、周密、陳允平、張翥、楊基,皆具夔之一體,基之後,得其門者寡矣。(《詞綜序》) 陳撰云:南宋詞人,浙東、西特甚,而審音之精,要以白石為極詣,先生事事精習,率妙絕神品,雖終身草萊,而風流氣韻,足以標映後世;當乾、淳間,俗學充斥,文獻湮替,乃能雅尚如此,洵稱豪傑之士矣。(《玉幾山房聽雨錄》) 《四庫全書提要》:夔詩格高秀,為楊萬里等所推;詞亦精深華妙,尤善自度新腔,故音節文采,並冠一時。(《白石詞》提要) 許昂霄云:詞中之有白石,猶文中之有昌黎也。(《詞林紀事》引) 宋翔鳳云:詞家之有姜石帚,猶詩家之有杜少陵,繼往開來,文中關鍵,其流落江湖不忘君國,皆借托比興於長短句寄之。(《樂府餘論》) 周濟云:白石脫胎稼軒,變雄健為清剛,變馳驟為疏宕,蓋二公皆極熱中,故氣味吻合,辛寬姜窄,寬故容薉,窄故鬥硬。又云:白石小序甚可觀,苦與詞複,若序其緣起,不犯詞境,斯為兩美矣。(《宋四家詞選序論》)又云:白石詞如明七子詩,看是高格響調,不耐人細思。又云:白石以詩法入詞,門徑淺狹,如孫過庭書,但使後人模仿。(《介存齋論詞雜著》) 先著云:張三影《醉落魄》詞,有「生香真色人難學」之句。予謂生、香、真、色四字,可以移評石帚之詞。又云:意欲靈動,不欲晦澀,語欲隱秀,不欲纖佻,人工勝則天趣減;梅溪、夢窗,自不能不讓白石出一頭地。(《詞潔》) 鄧廷楨云:詞家之有白石,猶書家之有逸少,詩家之有浣花,蓋緣識趣既高,興象自別。(《雙硯齋隨筆》) 戈載云:白石之詞,清氣盤空,如野雲孤飛,去留無跡;其高遠峭拔之致,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真詞中之聖也!(《七家詞選》) 馮煦云:白石為南渡一人,千秋論定,無俟揚搉;《樂府指迷》獨稱其《暗香》《疏影》《揚州慢》《一萼紅》《琵琶仙》《探春慢》《淡黃柳》等曲,《詞品》則以「詠蟀蟋」《齊天樂》一闋為最勝。其實石帚所作,超脫蹊徑,天籟人力,兩臻絕頂,筆之所至,神韻俱到;非如樂笑、二窗輩,可以奇對警句相與標目,又何事于諸調中強分軒輊也?野雲孤飛,去留無跡,彼讀姜詞者,必欲求下手處,則先自俗處能雅,滑處能澀始。(《宋六十家詞選例言》) 劉熙載云:姜白石詞幽韻冷香,令人挹之無盡,擬諸形容,在樂則琴,在花則梅也。又云:詞家稱白石曰白石老仙,或問畢竟與何仙相似?曰藐姑冰雪,蓋為近之。(《藝概》) 孫麟趾云:識見低則出句不超,超者出乎尋常意計之外,白石多清超之句,宜學之。(《詞選》) 陳廷焯云:姜堯章詞清虛騷雅,每于伊郁中饒蘊藉,清真之勁敵,南宋一大家也。夢窗、玉田諸人,未易接武。又云:美成、白石,各有至處,不必過為軒輊。頓挫之妙,理法之精,千古詞宗,自屬美成;而氣體之超妙,則白石獨有千古,美成亦不能至。(《白雨齋詞話》) 陳銳云:白石擬稼軒之豪快,而結體於虛。夢窗變美成之面貌,而煉響於實。南渡以來,雙峰並峙,如盛唐之有李、杜矣!(《袌碧齋詞話》) 鄭文焯云:白石以沉憂善歌之士,意在復古,進《大樂議》,卒為伶倫所阨;其志可悲,其學自足千古。叔夏論其詞如野雲孤飛,去留無跡,百世興感,如見其人。(《鶴道人論詞書》) ▼點絳唇 丁未①冬,過吳松②作。 燕雁無心,太湖西畔隨雲去。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 第四橋邊③,擬共天隨④住。今何許?憑闌懷古,殘柳參差舞。 【評箋】 卓人月云:「商略」二字誕妙。(《詞統》) 陳廷焯云:白石長調之妙,冠絕南宋;短章亦有不可及者,如《點絳唇》一闋,通首只寫眼前景物,至結處云:「今何許?憑闌懷古,殘柳參差舞。」感時傷事,只用「今何許」三字提倡,「憑闌懷古」下,僅以「殘柳」五字詠歎了之,無窮哀感,都在虛處;令讀者吊古傷今,不能自止,洵推絕調。(《白雨齋詞話》) 陳思云:案此闋為誠齋以詩送謁石湖,歸途所作。詩集有《姑蘇懷古》詩。(《白石道人年譜》) 【注解】 ① 丁未:孝宗淳熙十四年。姜夔自湖州往蘇州見范成大,道經吳松。 ② 吳松:一名松陵,又名笠澤,即今吳江。 ③ 第四橋邊:《蘇州府志》:「甘泉橋一名第四橋,以泉品居第四也。」 ④ 天隨:唐陸龜蒙號天隨子。《吳郡圖經續志》:「陸龜蒙宅在松江上甫里。」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