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詩詞歌賦 > 宋詞三百首箋注 | 上頁 下頁 |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
|
〔辛棄疾〕 ①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②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③,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④,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⑤,望中猶記、燈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⑥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⑦,尚能飯否? 【評箋】 岳珂云:稼軒以詞名,每宴,必令侍姬歌其所作,特好《賀新郎》一詞,自誦其警句曰:「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又曰:「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每至此,輒拊髀自笑,顧問坐客何如?皆歎譽如出一口。既而作《永遇樂》序北府事,首章曰:「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又曰:「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其寓感慨者則曰:「不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特置酒招數客,使妓迭歌,益自擊節,遍問客,必使摘其疵;客遜謝不可,或措一二語,不契其意,又弗答。余時年最少,率然對曰:「童子無知,何敢有議?然必欲如范希文,以千金求《嚴陵記》一字之易,則晚進竊有議也。」稼軒喜,使畢其說。余曰:「前篇豪視一世,獨首尾二腔警語差相似,新作微覺用事多耳。」稼軒大喜,謂座客曰:「夫夫也,實中余痼。」乃味改其語,日數十易,累月未竟。(《桯史》) 羅大經云:此詞雋壯可喜。(《鶴林玉露》) 楊慎云:辛詞當以「京口北固亭懷古」《永遇樂》為第一。(《詞品》) 先著云:發端便欲涕落,後段一氣奔注,筆不得遏。廉頗自擬,慷慨壯懷,如聞其聲。謂此詞用人名多者,尚是不解詞味。(《詞潔》) 周濟云:有英主則可以隆中興,此是正說。英主必起於草澤,此是反說。又云:繼世圖功,前車如此。(《宋四家詞選》) 譚獻云:起句嫌有獷氣,且使事太多,宜為岳氏所譏;非稼軒之盛氣,勿輕染指也。(《譚評詞辨》) 陳廷焯云:句句有金石聲音,吾怖其神力。(《白雨齋詞話》) 繼昌云:此闋悲壯蒼涼,極詠古能事。(《左庵詞話》) 【注解】 ① 《永遇樂》:此乃辛棄疾六十五歲守京口時作。 ② 寄奴:宋武帝劉裕,小字寄奴,曾住丹徒京口裏。 ③ 金戈鐵馬:金屬制之戈,披著鐵甲之馬。 ④ 元嘉草草:元嘉,宋文帝年號。宋文帝曾謂聞王玄謨論兵,使人有封狼居胥之意。(狼居胥,山名,在今蒙古。漢霍去病戰勝匈奴,封狼居胥山)後命王玄謨北伐,大敗而歸。 ⑤ 四十三年:辛棄疾由1205年(宋甯宗開禧元年)知鎮江府,距其在1162年奉表南歸,路經揚州,正是四十三年。 ⑥ 佛狸:魏太武帝小名。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魏太武帝南侵至瓜步。此蓋借魏太武以喻金主亮南侵。佛狸祠即太武帝之廟。 ⑦ 廉頗老矣:廉頗在梁,趙王思複得頗,頗亦思複用。趙使使者視頗,頗為之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可用。事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