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詩詞歌賦 > 宋詞三百首箋注 | 上頁 下頁 |
蘭陵王 |
|
〔周邦彥〕 柳陰直,煙裏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 閑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①催寒食。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 淒惻,恨堆積。漸別浦縈回,津堠②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裏、淚暗滴。 【評箋】 張端義云:道君幸李師師家,偶周邦彥先在焉,知道君至,遂匿床下。道君自攜新橙一顆,雲江南初進來,遂與師師謔語,邦彥悉聞之,栝成《少年游》云:「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指破新橙;錦幄初溫,獸香不斷,相對坐調笙。 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師師因歌此詞,道君問:「誰作?」師師奏云:「周邦彥詞。」道君大怒,宣諭蔡京:「周邦彥職事廢弛,可日下押出國外。」隔一二日,道君複幸李師師家,不見師師,問其家,知送周監稅;坐久,至更初,李始歸,愁眉淚睫,憔悴可掬;道君大怒云:「爾往那裏去?」李奏:「臣妾萬死,知周邦彥得罪,押出國外,累致一杯相別,不知官家來。」道君問:「曾有詞否?」李奏云:「有《蘭陵王》詞。」即「柳陰直」者是也。道君云:「唱一遍看。」李奏云:「容臣妾奉一杯,歌此詞為官家壽。」曲終,道君大喜,複召為大晟樂正。(《貴耳集》) 毛云:紹興初,都下盛行周清真《蘭陵王慢》,西樓南瓦皆歌之,謂之《渭城三疊》。以周詞凡三換頭,至末段聲尤激越,惟教坊老笛師能倚之以節歌者。其譜傳自趙忠簡家,忠簡于建炎丁未九日南渡,泊舟儀真江口,遇宣和大晟樂府協律郎某,叩獲九重故譜,因令家伎習之,遂流傳於外。(《樵隱筆錄》) 賀裳云:周清真避道君,匿李師師榻下,作《少年游》以詠其事,吾極喜其「錦幄初溫,獸煙不斷,相對坐調笙」;情事如見。至:「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等語,幾於魂搖目蕩矣。及被謫後,師師持酒餞別,複作《蘭陵王》贈之,中云:「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酷盡別離之慘;而題作詠柳,不書自事,則意趣索然,不見其妙矣。(《皺水軒詞筌》) 沈際飛云:閑尋舊跡以下,不沾題而宣寫別懷,無抑塞。(《草堂詩餘正集》) 周濟云:客中送客,一「愁」字代行者設想;以下不辨是情是景,但覺煙靄蒼茫。「望」字、「念」字尤幻。(《宋四家詞選》) 陳廷焯云:美成詞極其感慨,而無處不鬱,令人不能遽窺其旨。如《蘭陵王》云:「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二語是一篇之主,上有「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之句,暗伏倦客之根,是其法密處。故下文接云:「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久客淹留之感,和盤托出。他手至此,以下便直抒憤懣矣。美成則不然,「閑尋舊蹤跡」二疊,無一語不吞吐,只就眼前景物,約略點綴,更不寫淹留之故,卻無處非淹留之苦;直至收筆云:「沉思前事,似夢裏,淚暗滴。」遙遙挽合,妙在才欲說破,便自咽住,其味正自無窮。(《白雨齋詞話》) 譚獻云:已是磨杵成針手段,用筆欲落不落,「愁一箭風快」等句之噴醒,非玉田所知。「斜陽冉冉春無極」七字,微吟千百遍,當入三昧,出三昧。(《譚評詞辨》) 梁啟超云:「斜陽」七字,綺麗中帶悲壯,全首精神振起。(《藝蘅館詞選》) 陳洵云:托柳起興,非詠柳也。「弄碧」一留,卻出「隋堤」;「行色」一留,卻出「故國」;「長亭路」應「隋堤上」,「年去歲來」應「拂水飄綿」,全為「京華倦客」四字出力。第二段「舊蹤」,往事,一留;「離席」今情,一留;於是以「梨花榆火催寒食」一句脫開。「愁一箭」至「數驛」三句逆提,然後以「望人在天北」合上「離席」作歇拍。第三段「漸別浦」至「岑寂」,乃證上「愁一箭」至「波暖」二句;蓋有此「漸」,乃有此「愁」也。「愁」是逆提,「漸」是順應,「春無極」正應上「催寒食」。「催寒食」是脫,「春無極」是複。「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是離席前事。「似夢裏淚暗滴」,仍用逆挽。周止庵謂複處無脫不縮,故脫處如望海上神山。詞境至此,謂之不神,不可也。(《海綃說詞》) 【注解】 ① 榆火:清明取榆柳之火賜近臣,順陽氣;見《唐會要》。《雲笈七簽》:「清明一日取榆柳作薪煮食名曰換薪火,以取一年之利。」 ② 津堠(hòu後):水邊土堡。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