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古詩庫 >

白居易詩精選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屬山西),曾祖父白溫遷居下□(今陝西渭南),遂為下□人。晚年官太子少傅,諡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祖父□、外祖陳潤俱善詩。父季庚,做過彭城縣令,徐州、襄州別賀。白居易生於鄭州新鄭(今屬河南)。自幼聰慧,5、6歲學作詩,9歲熟悉聲韻。11歲時,因兩河藩鎮戰亂,由滎陽逃難到徐州符離(今安徽宿縣北),不久又南下到越中,投奔在杭州作縣尉的堂兄。15、16歲時,立志應進士舉,刻苦讀書,口
舌成瘡,手肘成胝。後來,父死母病,靠長兄白幼文的微俸維持家用,奔波于鄱陽、洛陽之間,生活比較艱苦。貞元十六年,白居易29歲,進士及第。十八年(802) ,又與元稹同時考中「書判拔萃科」。兩人訂交,約始於此,後在詩壇上齊名,並稱「元白」。元和元年(806),罷校書郎。元和二年,帖集賢院校理。十一月授翰林院學士。
次年授左拾遺。五年,改京兆府戶曹參軍,均依舊充翰林學士。草擬詔書,參預國家機密。元和六年,白居易因母喪居家,服滿返京任太子左贊善大夫。元和十年,兩河藩鎮割據勢力聯合叛唐,派人刺殺主張討伐藩鎮割據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率先上疏請急捕兇手,以雪國恥。但卻被腐朽的官僚勢力攻擊為越職言事,並捏造「傷名教」的罪名,將他貶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這對他是個沉重的打擊。元和十三年,改任忠州刺史。十五年,召還京,拜尚書司門員外郎,遷主客郎中,知制誥,進中書舍人。因國事日非,朝中朋黨傾軋,屢次上書言事不聽,于長慶二年(822)請求外任,出為杭州刺史。後又做過短期的蘇州刺史。在杭州時,曾修築湖堤,蓄水灌田千餘頃;並疏浚城中六口井,以利飲用。離蘇州日,郡中士民涕泣相送。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書監。次年轉刑部侍郎。白居易從58歲開始,定居洛陽。先後擔任太子賓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職。會昌二年(842),以刑部尚書致仕。他在洛陽過著飲酒、彈琴、賦詩、遊山玩水和「棲心釋氏」的生活。時常與名詩人劉禹錫唱和,時稱「劉白」。他在舒適的晚年仍然時常想到人民。73歲時,還出資募人鑿開龍門八節石灘,以利行船。兩年後病終。葬于龍門香山琵琶峰(見彩圖河南洛陽白居易墓)。詩人李商隱為撰墓誌。今已辟為遊覽勝地。白居易一生不僅留下近3000篇詩作,還提出了一整套詩歌理論。他把詩歌比作果樹,提出了「根情、苗言、華聲、實義」(《與元九書》)的著名論點。白居易繼承了中國古代一貫以《詩經》為主旨的比興美刺的傳統詩論,十分強調詩歌的現實內容和社會作用。他說:「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與元九書》)。白居易生前,曾對自己的詩文進行過幾次編集,初名《白氏長慶集》,後改名《白氏文集》,共收詩文3800多篇,成75卷、抄寫5部。分藏于廬山、蘇州、洛陽及其侄子、外孫的家裡,唐末動亂,抄本散亂,又經輾轉刻寫,已非原貌。現存最早的《白氏文集》,是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刻本,僅71卷,收詩文3600多篇(其中還羼入幾十篇他人的作品),1955年文學古籍刊行社曾影印出版。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馬元調重刻《白氏長慶集》71卷,與紹興本基本相同。另有日本那波道園1618年的活字覆宋刻本(商務印書館影印出版),分前、後集,內容也與紹興本大體相同。清汪立名則刻有《白香山詩集》40卷,僅詩,無文,其中包括輯佚而成的《補遺》 2卷,並于原注外增加箋釋。1979年中華書局出版顧學頡校點《白居易集》,以紹興本為底本,參校各本,加以訂補;又編《外集》2卷,搜集佚詩佚文,並附白氏傳記、白集重要序跋和簡要年譜。研究資料方面,新、舊《唐書》有白居易的本傳,陳振孫、汪立名均撰有年譜。近人陳寅恪的《元白詩箋證稿》和岑仲勉的《白氏長慶集偽文》,對白居易的詩文多所考訂。今人王拾遺《白居易生活系年》、朱金城《白居易年譜》。中華書局1962年出版陳友琴所編《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彙編·白居易卷》,收集自中唐至晚清有關評論資料。另有日本花房英樹著的《白居易研究》等,都是研究白居易的較重要的參考書藉。  

孟夏思渭村舊居寄舍弟 寄微之三首 送兄弟回雪夜 和元九悼往 感舊蚊幬作 賣炭翁 上陽白髮人 買花 輕肥 長恨歌 琵琶行並序 賦得古原草送別 寄上浮梁大兄,于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圭阝]弟妹 問劉十九 後宮詞 暮江吟 錢塘湖春行


孟夏思渭村舊居寄舍弟

嘖嘖雀引雛,梢梢筍成竹。
時物感人情,憶我故鄉曲。
故園渭水上,十載事樵牧。
手種榆柳成,陰陰覆牆屋。
兔隱豆苗肥,鳥鳴桑椹熟。
前年當此時,與爾同遊矚。
詩書課弟侄,農圃資童僕。
日暮麥登場,天時蠶坼蔟。
弄泉南澗坐,待月東亭宿。
興發飲數杯,悶來棋一局。
一朝忽分散,萬里仍羈束。
井鮒思返泉,籠鶯悔出穀。
九江地卑濕,四月天炎燠。
苦雨初入梅,瘴雲稍含毒。
泥秧水畦稻,灰種(上餘下田)田栗。
已訝殊歲時,仍嗟異風俗。
閑登郡樓望,日落江山綠。
歸雁拂鄉心,平湖斷人目。
殊方我漂泊,舊裡君幽獨。
何時同一瓢,飲水心亦足。


寄微之三首

江州望通州,天涯與地末。
有山萬丈高,有水千里闊。
間之以雲霧,飛鳥不可越。
誰知千古險,為我二人設。
通州君初到,鬱鬱愁如結。
江州我方去,迢迢行未歇。
道路日乖隔,音信日斷絕。
因風欲寄語,地遠聲不徹。
生當複相逢,死當從此別。

君遊襄陽日,我在長安住。
今君在通州,我過襄陽去。
襄陽九裡郭,樓堞連雲樹。
顧此稍依依,是君舊遊處。
蒼茫蒹葭水,中有潯陽路。
此去更相思,江西少親故。

去國日已遠,喜逢物似人。
如何含此意,江上坐思君。
有如河嶽氣,相合方氛氳。
狂風吹中絕,兩處成孤雲。
風回終有時,雲合豈無因?
努力各自愛,窮通我爾身。


送兄弟回雪夜

日晦雲氣黃,東北風切切。
時從村南還,新與兄弟別。
離襟淚猶濕,回馬嘶未歇。
欲歸一室坐,天陰多無月。
夜長火消盡,歲暮雨凝結。
寂寞滿爐灰,飄零上階雪。
對雪畫寒灰,殘燈明覆滅。
灰死如我心,雪白如我發。
所遇皆如此,頃刻堪愁絕。
回念入坐忘,轉憂作禪悅。
平生洗心法,正為今宵設。


和元九悼往 感舊蚊幬作。

美人別君去,自去無處尋。
舊物零落盡,此情安可任?
唯有纈紗幌,塵埃日夜侵。
馨香與顏色,不似舊時深。
透影燈耿耿,籠光月沉沉。
中有孤眠客,秋涼生夜衾。
舊宅牡丹院,新墳松柏林。
夢中咸陽淚,覺後江陵心。
含此隔年恨,發為中夜吟。
無論君自感,聞者欲沾襟。


賣炭翁

賣炭翁,
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
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
心憂炭賤願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
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饑日已高,
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
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
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
千餘斤,
官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紗一丈綾,
系向牛頭充炭直。


上陽白髮人

天寶五載已後,楊貴妃專寵,後宮人無複進幸矣。
六宮有美色者,輒置別所,上陽是其一也。貞元中
尚存焉。

上陽人,
紅顏暗老白髮新。
綠衣監使守宮門,
一閉上陽多少春。
玄宗末歲初選入,
入時十六今六十。
同時採擇百餘人,
零落年深殘此身。
憶昔吞悲別親族,
扶入車中不教哭。
皆雲入內便承恩,
臉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見面,
已被楊妃遙側目。
妒令潛配上陽宮,
一生遂向空房宿。
秋夜長,
夜長無寐天不明。
耿耿殘燈背壁影,
蕭蕭暗雨打窗聲。
春日遲,
日遲獨坐天難暮。
宮鶯百囀愁厭聞,
梁燕雙棲老休妒。
鶯歸燕去長悄然,
春往秋來不記年。
唯向深宮望明月,
東西四五百回圓。
今日宮中年最老,
大家遙賜尚書號。
小頭鞋履窄衣裳,
青黛點眉眉細長。
外人不見見應笑,
天寶末年時世妝。
上陽人,
苦最多。
少亦苦,
老亦苦。
少苦老苦兩如何?
君不見昔時呂向《美人賦》,
[天寶末,有密采豔色者,當時號花鳥使。呂向獻
《美人賦以諷之。]
又不見今日上陽白髮歌!


買花

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
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
貴賤無常價,酬直看花數:
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
上張幄幕庇,旁織笆籬護。
水灑複泥封,移來色如故。
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來買花處。
低頭獨長歎,此歎無人喻:
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輕肥

意氣驕滿路,鞍馬光照塵。
借問何為者,人稱是內臣。
朱紱皆大夫,紫綬或將軍。
誇赴軍中宴,走馬去如雲。
樽(上三田下缶)溢九醞,水陸羅八珍。
果擘洞庭橘,膾切天池鱗。
食飽心自若,酒酣氣益振。
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長恨歌

漢皇重色思傾國,禦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閒暇,春從春遊夜專夜。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星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翠華搖搖行複止,西出都門百餘裡。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黃埃散漫風蕭索,雲棧縈紆登劍閣。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天旋地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子弟白髮新,椒房阿監青娥老。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輾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
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
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闕西廂叩玉扃,轉教小玉報雙成。
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裡夢魂驚。
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
雲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淚闌幹,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
昭陽殿裡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
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
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琵琶行並序

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船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
,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於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
身為賈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曲,曲罷憫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
轉徙於江湖間。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因為長句
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潯言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撚抹複挑,初為霓裳後六麼。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灘。
水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沈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
今年歡笑複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幹。
我聞琵琶已歎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淒淒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饑,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
,寄上浮梁大兄,于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圭阝]弟妹。

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
田園寥落干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
吊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問劉十九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後宮詞

淚濕羅巾夢不成,夜深前殿按歌聲。
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薰籠坐到明。


暮江吟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裡白沙堤。


返回||學達書庫(xuo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