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朱元璋 > 明太祖文集 | 上頁 下頁
卷十六 雜著(1)


  ◇設大官畢職館閣山林辯

  唐參政蒙恩,字名耐久道人。其耐久,昔本山野之士,太宗聞名召至,授以武昌參知政事。為年逾六十,令致仕。其人居京師,官民知其人,平昔以儒業立身,遂得高位。今又善始而善終,是謂難得,所以求文者盈門。本官德不擇貧貴,概從所求,日不停筆,凡文必以耐久道人為美。俗者不知,亦以為奇。識者將以為非所以求文者,求人之名以為貴。今乃忘高爵而書山野,不如求俗者之志歟!因有此說,人皆罷求本官之文,已得者甚有毀之。

  同年,內黃縣令沈仁,亦年邁而致仕。家京師,平日所授之職不過七品而已。學通孔孟,人從求文,亦如耐久不擇貴賤。凡與人之文,務以內黃縣令書作首。故欲文者如流之趨下,其戶門之限,每三日而一換更之,猶為踏碎。

  傍曰:「何欲文者如是?」曰:「美也。」曰:「前耐久道人文,安不實耶?何今日之門逕,人絕行縱?曰:「未知。」又傍一人頗能視聽,特以耐久、沈仁二文為一目齅,乃辯其人矣。「何以知之。」曰:「耐久之文雖好,乃有黃精、蕨薇之氣盈章。其沈仁之文,齅之,則禦爐煙靄,尚有禦饌之氣芬芳。山林、館閣曉然矣。」

  正評論間,俄而耐久偶過其門,見欲文者如是,乃曰:「奪從吾者在斯。」特臨門而問、仁曰:「君子不奪人之所好。此欲文者即吾之生,爾獨有之,可乎?」仁曰:「此何人?行非禮之言。」傍曰:「此即耐久也。」仁曰:「我雖卑職,終曾受官,彼山人敢臨門而侮仁?」遂呼僕以叱之。其耐久昂昂然愈剛,遂被仁辱。傍謂仁:「所辱者,致仕之參將,必上聞。」仁曰:「若如此,則加辱之。」曰:「何故?」曰:「彼輕君爵而美山野,文書耐久,誠可辱。」良久,遇解紛。

  耐久果欲聞上,家人曰:「不可。公平日不變,若欲聞上為必然,恐招重辱以及身。」「何故有此」曰:「公忘君爵而書耐久,所以不敢聞也。」

  時耐久自駭而自覺非。家人曰:「公今既省,豈仁辱教歟!何止辱而覺之!今後凡文列爵於前,人既得之而久藏,將垂貴名於不朽。若以耐久奇之,則耐久道人四字,是謂自矜之辭。古君子德不自彰,今公自言耐而又久,且擅稱道人,是謂自上也。其道之說,居老子中,四大者,內道大,居第三。古聖賢尚永盡其道,今擅稱之,可謂不度。公將信乎?」曰:「然。」

  朕觀耐久之錯將永矣,不期家人有善者,能相之。其人信服之,則可謂善矣。

  ◇板的達頂相贊(二首)

  噫!
  設意精專,駕般若船。
  碧浪千堆,海氣如煙。
  檣傾舵轉,問爾宿緣。
  噫!危乎艱哉!
  驀然際岸,紅日當天。

  噫!
  張目神樞,電繞太虛。
  瞑目神濳,匿毫無餘。
  噫!
  快哉疊膝,任爾為愚。

  ◇辯答祿異名洛上翁及謬贊

  昔者聖人居中國而治四夷,來賓者甚多,效文者甚寡。自中國宋君靡政,天下不馭,北夷元世祖入主,其文武才能不求備於一士,可謂之天人矣。若名能於一藝,當用之時,雖一藝不能備者,則不用焉。

  當是時,元得一士而立綱紀,明彛倫,半去胡俗,半用華儀,中國得生全者,我漢儒許衡是也。如此者不三十年之間,華夷儒風競起,人雖不為名儒,昔之不效者,今識字矣。所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信有之。是故一代之興,一代之人,皆蕩蕩君子,未嘗異其名者也。如周臣呂望,自罷釣歸朝,至今曰望。漢張良、蕭何、曹參,今亦良、何、參,三名不易。唐魏徵,見之於書,皆名征而無改。秦王猛、宋趙普及元許衡者,雖大小有不同,皆立綱陳紀之賢,未嘗奇其名而流芳。

  今朕創業之初,首得儒者於才能,未見善於事,但以奇其名而以為美者有二:

  一曰武昌參知政事陶凱。致仕歸來,自去祿爵之名,怪稱曰耐久道人,是其自賤也。此無福之所催如是,不期年,罪犯不公。

  一曰胡儒答祿與權者,胡本無姓氏,因本俗之語,兩肩為答祿,故曰姓答祿,名與權,是其宜也。斯人性頗聰明,博通今古,超出群胡,故立性安名如是。忽又著書數篇,乃曰洛上翁之作。觀其如是,奇怪之甚也。然朕靜思之,昔首注道德經者,名河上翁,至今不知姓何人也,徒使人知河上耳,不知其姓氏。此好奇譎詐之徒何足道?今答祿與權者忽稱洛上翁,豈不效之者乎!於斯之觀,知其人也。是其不格而不度,擅為也。不度,不知前人之非;不格,是不知天地聖人之造化。於斯不格者,見之於贊元世祖之文,知其意也。其詞曰:「於穆世祖,天性有常。」斯「天性有常」四字,故特侮元君也。且世有飛走走飛諸禽獸者,偏於一永不變者,以其稟天性,一氣之常者也,此所以禽獸也。

  古雲:「世間萬物,惟人最靈。」此概稱人之能者。凡君之所異,首出庶物,以其睿智之通,無所不變,無所不常,是其君也。故書雲:「上帝不常。」伊尹言天命「靡常」,鬼神無常享。」老聃曰:「聖人無常心,所以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斯言皆前代聖賢,欽天畏地,警戒之詞。特以此而導人君以行仁。今胡儒與權者,倒其詞而贊元君之德,朕不知其何如耳。莫不是胡人之性理推之至極,有如是乎?不然,則事屬謬矣。朕每觀天地之應人也,無常無不常,斯可畏也,聖賢體之而馭區宇,故位極。

  ◇嘉瓜贊(有序)

  洪武五年六月,朕居武樓,漏刻,時當正午,內使來報,諸衙門官奏事。忽中書都府台官俱至,想早朝之事已辦,此來必匡吾以治道。

  良久,禮部尚書陶凱捧二瓜詣前,初止知有瓜,不分何如。尚書奏言:「世瓜生同蒂。」既聞,甚奇之。試問前代所以,群臣曆言前代數帝皆有之。稱曰:「禎祥。今陛下臨禦之時,瓜生同蒂,產于句容。況句容,帝之祖鄉。其禎祥不言可知矣。」此群臣美言如是。

  嘗聞天氣下降,地氣上升,歲得好收,民獲豐年。及嘉禾並蓮,合歡連理,麥調二岐,數物曾聞有之。同蒂之產,未聞罕見,故甚奇之。且出身農家,親耕畎畝,歲睹五穀生成,不聞同蒂。居群雄中一十年,為王為帝紀已十載,尚未知此瑞,因不識詩書,欠博觀乎古今,以致如是。

  當獻瓜之時,群臣以德歸於朕。既聽斯言,惶愧暗慚,不敢以德應瑞,但祈年豐民樂耳。朕本薄德,縱使有德,上帝必不報一禎祥以驕我。若有微過,必垂惡象以昭示之,使我克謹其身,使民不至於禍殃。古今五穀之嘉,草木之祥,根培沃壤,不過數尺丈餘之地產生,所有祥慶,必歸主臨之者,於朕無干。然此生成結實之物,世人所見者,豈比交梨、火棗、蟠桃之類,有所聞而不可見耶!凡數尺數丈數畝地內,五穀草木禎祥,惟慶於主臨之者。若盡天地間,時和歲豐,或乃王者之禎有之,王禎不在乎微末之中,稽首瞻天,誠欽後土,故詠詩以贊曰:

  上蒼鑒臨,地祗符同。
  知我良民,朝夕勸農。
  天氣下降,地氣上升。
  黃泉沃壤,相合成形。
  同蒂雙產,出自句容。
  民不自食,炙背來庭。

  青雲顏采,有若翠瓊。
  剖而飲漿,過楚食萍。
  民心孝順,朕何有能?
  拙述數句,表民來誠。
  願爾世世,家和戶寧。
  有志子孫,封侯列公。
  雖千萬世,休忘勸農。

  ◇神龍添靈贊(有序)

  世之有龍曰「神」。凡所以別之以二,曰:「道」、「庸」。其豐山龍族,太古渤海君之苗裔,千萬年相繼,混淆中穩,淵泉出沒,不妄聽役而驅雨暘以時。滁人懷澤,依泉而祠焉。

  歲甲午,予兵駐本州。秋首旱,民謂予曰:「州之西南有潭,神龍出沒。曩職於此者,遇旱患必祈,祈必有應。」時信而往禱之,期日以三。後果答我所求。

  正朗間,俄膚寸出潭,倏被太虛。其雲也,上摩蒼而下靄地,鴻鴻濛濛。以身蜿,則電掣天外;以軀蜒,則雷吼三千。噓氣風生八極,吸氣四海波騰。飛滄溟於濃雲之上,作甘霖入黃壤而透九泉,不傷而不溢,功天地,澤下民,效靈於我。遂率官民詣,時詞曰:「謝龍不自功。」以其詞告上帝,致帝察彼之德。詢其由,龍乃渤海君之族神,龍種其來遠矣。遂令統天下之神,凡以調四時。今也龍聽天命,神鬼既知,安得不頌而贊之?贊曰:

  天性自成,龍種果靈。
  穩淵不妄,有命必騰。
  均調四時,常奏帝庭。
  宛然雲生,赫赫雷霆。
  昆蟲被澤,禾黍樂萌
  功著天地,上下相應。
  驅岩洞蛟,雲車於冥。
  致揚而息,使濁而清。
  威則塞宇,濳則無形。
  神龍治水,寰宇清寧。

  ◇壁間畫龍贊

  濳則至神莫測,升則雲從霧黑。威則充滿區宇,快哉!一躍雨澤雨澤。

  ◇赤龍贊

  陽精之華,發被朱砂。至神至靈,火雲是駕。蜿蜒太虛,雨澤天下。

  ◇烏龍贊

  極陽之精,陰由爾生。電掣天外,寰宇雷鳴。撇鬛旗戟,倏忽晦冥。大雨時行,民庶咸寧。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