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朱元璋 > 注道德經 | 上頁 下頁
第十六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之譽之。其次,畏之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上等君子,道布天下,人莫知其功,而有功矣。此太上也。中等之人道未行時,欲人矜其己能,是謂譽之。下等之人,以力服人,將不服焉,是謂侮之。此事古今明驗,尚有不信者,故雲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即此是也。

  猶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言君子之用事也,事成不欲使人揚其己能,故事遂。若揚能者,必巧其事,將不久必累成功矣。但人不言好而又不言否,則事平而且穩,雖不言,久日百姓將必美之,豈不自然?故自然也。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子。國家昏亂,有忠臣。絕仁棄義,民複孝慈。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此仁義、智慧、大偽、孝子、忠臣,吾觀老子雲妙哉,雲何?蓋此等忠臣、孝子、智慧者,始自成湯,及周父子時,以及秦漢,至今迭出,此等猶甚不多,故老子所言無他,必欲有大道耳。所以大道何?昔三皇五帝堯舜者,當是時,大道行焉,六親和,民無不孝,君天下者,為民而讓位,臣忠安用賢臣在位?王者樸實,奇巧何施?大道廢自禹不讓之後,成湯放,武王伐,所以有無仁義而顯仁義,有愚昧者顯智慧,有不孝者顯孝子。老子戒人,絕仁棄義,絕聖棄智,絕巧棄利,以此三絕示後人,使朝無爭位,即君臣安矣。若以常人言,去此化義孝慈聖智巧利,卻乃天下安,豈不言未之有也?所以老子自雲:三者文不足,言人必不識其意也。故再有所屬,令人務尚儉而淳實,少私寡欲,是為之屬也。

  ——右第十六章。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