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朱彝尊 > 朱彝尊文集4 | 上頁 下頁 |
釋杬 |
|
《爾雅》:「杬,魚毒。」郭璞注:「杬,大木,子似栗,生南方,皮厚,汁赤,中(去聲)藏卵果。」陸德明《釋文》:「杬音元,又作芫。」鄭樵注:「今南人謂之杬木,其皮可煎汁藏梅,三家之釋《爾雅》若是,蓋杬之用在子。」沈瑩《臨海異物志》:「杬味似楮,用其皮汁和鹽漬鴨子。」裴淵《廣州記》:「杬殼似栗,赤色,子大如栗,散有棘刺,破其外皮,肉白如脂肪,著核不離。」賈思勰《齊民要術》作杬子法:「杬木皮淨洗,細莖剉,煮取汁,率二鬥,及熟,下鹽一升和之,汁極冷,內甕中,浸鴨子,一月,煮而食之。」《廣韻》注:「杬,木名,出豫章,煎汁藏果不壞。」錢易《南部新書》:「湖州歲貢黃杬子連蒂木瓜,故李景先戲蘇特曰:『使君貴部有三黃杬子,五蒂木瓜。』」左文質《吳興統紀》:「大曆元年,進單黃杬子。」談鑰《吳興志》:「唐歲貢單杬子一千三百五十顆,重黃杬子一千三百顆。」樂史《寰宇記》:「湖州土產單杬子,予嘗問之州人,莫有識者。」洪邁《容齋隨筆》:「杬如蒼耳益母,莖幹不純,漬以藏鴨子,則染其外。」陶宗儀《輟耕錄》:「今人以米湯和入鹽草灰以團鴨卵,謂曰鹹杬子。」按今無錫土俗猶然。坊本《爾雅》,乃訛杬為杭。於是凡詮杬者,皆以杭義釋之。考諸顧野王《玉篇》,於杬則注木名,于杭則注州名。二義固秩然不紊也。若單黃、重黃、三黃,則造杬子法有不同爾。至若卞彬下酒以杬皮為肴,則又專用皮已。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