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朱熹 > 延平答問 | 上頁 下頁
四一


  問:

  殷有三仁焉,和靖先生曰,無所擇於利害,而為所當為,惟仁者能之。

  熹未見微子當去箕子當囚比干當死端的不可易處,不知使三人者易地而處,又何如?東坡雲,箕子常欲立微子,帝乙不從而立紂,故箕子告微子曰,我舊雲刻子王子不出我乃顛隮,是以二子或去或囚,蓋居可疑之地,雖諫不見聽,故不復諫;比干則無所嫌,故諫而死。胡明仲非之曰,如此是避嫌疑、度利害也。以此論仁,不亦遠乎?

  熹按此破東坡之說甚善,但明仲自解乃雲,微子殷王元子,以存宗祀為重,而非背國也;比干三孤以義弼君,以存人臣之義,而非要名也;箕子天畀九疇,以存皇極之法,為天而非貪生也。熹恐此說亦未盡善。如箕子一節尤無意思,不知三人者端的當為處當何如以求之?

  先生曰:

  三人各以力量竭力而為之,非有所擇。此求仁得仁者也。微子義當去,箕子囚奴,偶不死爾。比干即以死諫,庶幾感悟。存祀九疇,皆後來事,初無此念也。後來適然爾,豈可相合看,致仁人之心不瑩徹耶?仁只是理,初無彼此之辨,當理而無私心,即仁矣。胡明仲破東坡之說可矣,然所說三人後來事相牽,何異介甫之說三仁?恐如此政是病處昏了。仁字不可不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