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朱熹 > 延平答問 | 上頁 下頁
三一


  又雲:

  因看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數句,偶見全在日用間非著意非不著意處,才有毫髪私意便沒交涉。此意亦好,但未知用處卻如何,須吃緊理會這裡始得。某曩時傳得呂與叔中庸解甚詳,當時陳幾叟與羅先生門皆以此文字說得浸灌浹洽,比之龜山解卻似枯燥。晚學未敢論此。今此本為相知借去,亡之已久,但尚記得一段雲,謂之有物則不得於言,謂之無物則必有事焉;不得於言者,視之不見聽之不聞,無聲形接乎耳目,而可以道也;必有事焉者,莫見乎隱莫顯乎微,體物而不可遺者也。學者見乎此,則庶乎能擇乎中庸而執之隱微之間,不可求之於耳目,不可道之於言語,然有所謂昭昭而不可欺感之而能應者,正惟虛心以求之,則庶乎見之。

  又據孟子說,必有事焉至於助長不耘之意,皆似是言道體處。來諭乃體認出來,學者正要如此,但未知用時如何吻合渾然、體用無間乃是。不然非著意非不著意溟溟涬涬,疑未然也。某嘗謂進步不得者,仿佛多是如此類窒礙更望思索。他日熟論,須見到心廣體胖,遇事一一灑落處,方是道理。不爾只是說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