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朱熹 > 延平答問 | 上頁 下頁 |
四 |
|
問: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東坡謂:可改者不待三年。熹以為使父之道有不幸不可不即改者,亦當隱忍遷就。于義理之中,使事體漸正,而人不見其改之之跡,則雖不待三年而謂之無改可也。此可見孝子之心,與幾諫事亦相類。 先生曰: 三年無改,前輩論之詳矣。類皆執文泥跡,有所遷就失之。須是認聖人所說,於言外求意乃通。所謂道者,是猶可以通行者也。三年之中,日月易過,若稍稍有不愜意處,即率意改之,則孝子之心何在?如說春秋者,不忍遽變左氏有官命未改之類,有孝子之心者,自有所不忍耳。非斯須不忘、極體孝道者能如是耶?東坡之語有所激而然,是亦有意也。事只有個可與不可而已。若大段有害處,自應即改何疑?恐不必言隱忍遷就,使人不見其改之之跡。此意雖未有害,第恐處心如此,即駸駸然所失處卻多。吾輩欲求寡過且謹守格法為不差也。幾諫事意恐不相類。更思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