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周密 > 齊東野語 | 上頁 下頁 |
王公袞復仇 |
|
王宣子尚書母,葬山陰獅子塢,為盜所發。時宣子為吏部員外郎,其弟公袞待次烏江尉,居鄉物色得之,乃本村無賴嵇泗德者所為。遂聞於官,具服其罪,止從徒斷,黥隸他州,公袞不勝悲憤。時猶拘留鈐轄司,公袞遂誘守卒飲之以酒,皆大醉,因手斷賊首,朝複提之自歸有司。宣子亟以狀白堂,納官以贖弟罪。事下給舍議,時楊椿元老為給事,張孝祥安國兼舍人,書議狀曰: 「復仇,義也。夫仇可複,則天下之人,將交仇而不止,於是聖人為法以制之。當誅也,吾為爾誅之;當刑也,吾為爾刑之。以爾之仇,麗吾之法。於是凡為人子而仇于父母者不敢複,而惟法之聽,何也?法行則復仇之義在焉故也。今夫佐、公袞之母,既葬而暴其骨,是僇屍也。父母之仇,孰大於是?佐、公袞得賊而輒殺之,義也,而莫之敢也,以為有法焉。律曰:『發塚開棺者、絞。』二子之母,遺骸散逸于故藏之外,則賊之死無疑矣。賊誠死,則二子之仇亦報,此佐、公袞所以不敢殺之於其始獲,而必歸之吏也。獄成而吏出之,使賊陽陽出入閭巷與齊民齒。夫父母之仇,不共戴天者也。二子之始不敢殺也,蓋不敢以私義故亂法。今獄已成矣,法不當死,二子殺之,罪也;法當死,而吏廢法,則地下之辱,沈痛鬱結,終莫之伸,為之子者,尚安得自比於人也哉!佐有官守,則公袞之殺是賊,協於義而宜於法者也。《春秋》之義,復仇。公袞起儒生,尪羸如不勝衣。當殺賊時,奴隸皆驚走,賊以死捍,公袞得不死,適耳。且此賊掘塚至十數,嘗敗而不死,今又敗焉,而又不死,則其為惡,必侈於前。公袞之殺之也,豈特直王氏之冤而已哉!椿等謂公袞復仇之義可嘉,公袞殺掘塚法應死之人為無罪,納官贖弟佐之請當不許,故縱失刑有司之罰宜如律。」 詔:「給舍議是。」 其後,公袞於乾道間為敕令所刪定官。一日,登對。孝宗顧問左右曰:「是非手斬發塚盜者乎?」意頗喜之。未幾,除左司。 公袞為人臒甚。王龜齡嘗贈詩有雲:「貌若尪羸中甚武」者,蓋紀實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