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周密 > 齊東野語 | 上頁 下頁 |
避諱 |
|
古今避諱之事,雜見諸書,今漫集數條於此,以備考覽。 蓋殷以前,尚質不諱名,至周始諱,然猶不盡諱。如穆王名滿,定王時有王孫滿之類。至秦始皇諱政,乃呼正月為征月,《史記·年表》作端月。盧生曰:「不敢端言其過。」秦頒端正法度日「端直」。皆避政字。 漢高祖諱邦,舊史以邦為國。惠帝諱盈,《史記》以萬盈數作滿數。文帝諱恒,以恒山為常山。景帝諱啟,《史記》微子啟作微子開,《漢書》啟母石作開母石。武帝諱徹,以徹侯為通侯,蒯徹為蒯通。宣帝諱詢,以荀卿為孫卿。元帝諱奭,以奭氏為盛氏。光武諱秀,以秀才為茂才。明帝諱莊,以老、莊為老、嚴,莊助為嚴助,卞莊為卞嚴。殤帝諱隆,以隆慮為林慮。安帝父諱慶,以慶氏為賀氏。 魏武帝諱操,以杜操為杜度。蜀後主諱宗,以孟宗為孟仁。晉景帝諱師,以師保為保傅,京師為京都。文帝諱昭,以昭穆為韶穆,昭君為明君,《三國志》韋昭為韋耀。湣帝諱業,以建業為建康。康帝諱岳,以鄧岳為鄧岱,山嶽為山岱。齊太祖諱道成,師道淵但言師淵。梁武帝小名阿練,子孫皆呼練為白絹。隋文帝父諱忠,凡郎中皆去中字,侍中為侍內,中書為內史,殿中侍禦為殿內侍禦,置侍郎不置侍中,置御史大夫不置中丞,以侍書禦史代之,中廬為次廬。至唐又避太子諱,亦以中郎為旅賁郎將,中書舍人為內舍人。煬帝諱廣,以廣樂為長樂,廣陵為江都。 唐世祖諱丙,故以景字代之,如景科、景令,景子之類,是也。唐祖諱虎,凡言虎,率改為猛獸,或為武,如武賁、武林之類。李延壽作《南北史》,易石虎為石季龍,韓擒虎為韓擒。高祖諱淵,趙文淵為文深,凡淵字盡改為泉。劉淵為元海,戴淵為戴若思。太宗諱世民,《唐史》凡言世,皆曰「代」,民,皆曰「人」,如烝人、治人、生人、富人侯之類。民部曰「戶部」。高宗諱治,凡言治皆曰「理」,如「至理之主,不代出者」,章懷避當時諱也。陸贄曰:「與理同道罔不興」,「脅從罔理」。韓文《策問》:「堯、舜垂衣裳而天下理」,又「無為而理者,其舜也歟」。睿宗諱旦,張仁亶改仁願。玄宗諱隆基,太一君基、臣基,並改為其字。隆州為閬中,隆康為普康,隆龕為崇龕,隆山郡為仁壽郡。代宗諱豫,以豫章為鐘陵,蘇預改名源明,以薯蕷為薯及山藥。德宗諱適,改括州為處州。憲宗諱純,淳州改為欒州,韋純改名貫之,之純改名處厚,王純改名紹,陸純改名質,柳淳改名灌,嚴純改名休複,李行純改名行諶,崔純亮改名行范,程純改名弘,馮純敏改名約。穆宗諱恒,以恒山為常山。敬宗諱弘,徐弘敏改名有功。鄭涵避文宗舊諱,改名瀚。武宗諱炎,賈炎改名嵩。宣宗諱忱,韋諶改名損,穆諶改名仁裕。 梁太祖父烈祖名誠,遂改城曰「牆」。晉高祖諱敬塘,析敬字為文氏、苟氏,至漢乃復舊。至本朝避翼祖諱,複析為文、為苟。 本朝高宗諱構,避嫌名者,仍其字更其音者,勾濤是也;加金字,鉤光祖是也;加絲字,絇紡是也;加草頭者,苟諶是也;改為句字者,句思是也;增勾龍者,如淵是也;勾龍去上一字者,大淵是也。已上,皆臣下避君諱也。 吳太子諱和,以和興為嘉興。唐高宗太子弘,為武后所鴆,追尊為孝敬帝,廟曰義宗,弘文館改為昭文,弘農縣為恒農,韋弘機但為機。李含光本姓弘,易為李,曲阿弘氏易為洪,溫彥弘遂以大雅字行。晉以毗陵封東海王世子毗,以毗陵為晉陵。唐避章懷太子賢諱,改集賢為崇文館之類,皆避太子之諱也。 呂後諱雉,《封禪書》謂「野雞夜雊」。武后諱瞾,以詔書為制書,鮑照為鮑昭。改懿德太子重照為重潤,劉思照為思昭。簡文鄭後諱阿春,以《春秋》為《陽秋》,富春為富陽,蘄春為蘄陽。此避後諱也。 元後父諱禁,以禁中為省中。武后父諱華,以華州為太州。韋仁約避武后家諱,改名元忠。竇懷貞避韋後家諱,而以字行。劉穆之避王后家諱,以憲祖字行,後複避桓溫母諱,遂稱小字武生。虞茂避穆後母諱,改名預。本朝章憲太后父諱通,嘗改通直郎為同直郎,通州為崇州,通判為同判,通進司為承進司,通奉為中奉,通事舍人為宣事舍人。至明道間,遂復舊。此則避後家諱也。 錢王鏐,以石榴為金櫻,改劉氏為金氏。楊行密據揚州,州人呼蜜為蜂糖。趙避石勒諱,以羅勒為蘭香。高祖父名誠,以武成王為武明王,武成縣為武義縣。羊祜為荊州,州人呼戶曹為辭曹之類,皆避國主、諸侯諱也。 《詩》、《書》則不諱。若文王諱昌,而箕子陳《洪範》曰:「使羞其行,而邦其昌。」厲王諱胡,而宣王時,《詩》曰:「胡不相畏」,「胡為虺蜴」,「胡然厲矣」。《周禮》有「昌本之俎」,《詩》有「觱發之詠。」《大誥》「弗棄基」,不諱後稷棄字。孔子父叔梁紇,而《春秋》書臧孫紇。成王諱誦,而「吉甫作誦」之句,正在其時,是也。 廟中則不諱。《周頌》祀文、武之樂歌,《雍》曰:「克昌厥後」,《噫嘻》曰:「駿發爾私」,是也。 臨文則不諱。魯莊公名同,而《春秋》書同盟。襄公名午,而書陳侯午卒。僖公名申,書戊申。定公名宋,書宋人、宋仲幾。 《漢書·紀》,元封詔書有啟母石之言。《刑法志》:「建三典以刑邦國」與「萬邦作孚」。韋孟詩:「總齊群邦」,皆不避高祖諱。 魏太祖名操,而陳思王有「造日」之句。曹志,植之子,奏議雲:「幹植不強。」 三國吳時,有「言功以權成」,蓋斥孫權之名。《南史》有「寧逢五虎」及「虎視」之語,則虎字亦不盡避。 韓文公《潮州上表》雲:「朝廷治平日久。」曰:「政治少懈。」曰:「巍巍治功。」曰:「君臣相戒,以致至治。」《舉張行素》曰:「文學治行眾所推。」亦不避高宗之諱。又《袁州上表》曰:「顯榮頻煩。」《舉韋頭》曰:「顯映班序。」柳文《樂曲》曰:「羲和顯耀乘清芬。」皆不盡避中宗之諱。韓《賀即位表》曰:「以和萬民。」亦不諱民字,如此類甚多。 胡翼之侍講延英日,講《乾卦》元、亨、利、貞,上為動色,徐曰:「臨文不諱。」伊川講南容三複白圭,內侍告曰:「容字,上舊名也。」不聽。講畢曰:「昔仁宗時,宮嬪謂正月為初月,餅之蒸者為炊,天下以為非。嫌名、舊名,請勿諱。」 邦、國有不諱者。襄王名鄭,而鄭不改封。至於出居其國,使者告于秦、晉曰:「鄙在鄭地。」受晉文公朝,而鄭伯傳。漢和帝名肇,而郡有京兆,是也。 嫌名則有避有不避者。韓退之《辯諱》:「桓公名白,傳有五皓之稱;厲王名長,琴有修短之目。不聞謂布帛為布皓,腎腸為腎修。漢武名徹,不聞諱車轍之轍。」然《史記·天官書》:「謂之車通」,此非諱車轍之轍乎?若晉康帝名岳,鄧嶽改名為嶽,此則不諱嫌名也。 二名不偏諱。唐太宗名世民,在位日,戴胄、唐儉為民部尚書,虞世南、李世績皆不避。至高宗時,改民部為戶部。世南已卒,世績去世字。或雲:「卒哭乃諱。」 避諱而易字者。按《東觀漢記》雲:「惠帝諱盈之字,曰滿;文帝諱恒之字,曰常;光武諱秀之字,曰茂」云云。蓋當時避諱,改為某字,之者變也。如卦變爻曰之也。 本朝真宗諱恒,音胡登切。若闕其下畫,則為恒,又犯徽宗旁諱。後遂並恒字不用,而易為常,正用前例也。 淮南王安,避父諱長,故淮南書,凡言長悉曰修。王羲之父諱正,故每書正月為初月,或作一月,餘則以政字代之。王舒除會稽內史,以祖諱會,以會稽為鄶稽。司馬遷以父諱談,《史記》中,趙談為趙同子,張孟談為孟同。范嘩父名泰,《後漢書》,郭泰為郭太。李翱祖父名楚今,故為文皆以今為茲。杜甫父名閑,故杜詩無閑字。蘇子瞻祖名序,故以序為敘,或改作引。曾魯公父名會,故避之者,以勘會為勘當。蔡京父名准,改平准務為平貨務。此皆士大夫自避家諱也。 《史記·李斯傳》言「宦者韓談」,則談字不能盡避。《漢書·爰盎傳》有「上益莊」之文,《鄭當時傳》有「鄭莊千里不齎糧」之類。此不能盡避也。 范曄為太子詹事,以父名泰,固辭,朝議不許。唐竇曾授中書舍人,以父名至忠,不受。議者以音同字別,乃就職。韋聿遷秘書郎,以父嫌名,換司議郎。柳公綽遷吏部尚書,以祖諱,換左丞。李涵父名少康,為太子少傅,呂渭劾之。本朝呂希純,以父名公著,而辭著作郎。富鄭公父名言,而不辭右正言。韓億絳、縝,家諱保樞,皆為樞密而不避。此除官有避、不避也。 至若後唐,郭崇韜父名弘,以弘文館為崇文館。建隆間,慕容彥釗、吳廷祚,皆拜使相。而釗父名章,廷祚父名璋,制麻中為改「同為中書門下平章事」為「二品」。紹興中,沈守約、湯進之二丞相,父皆名舉,於是改提舉書局為提領。此則朝廷為臣下避家諱也。 元稹以陽城驛與楊道州名同,更之曰避賢驛,且作詩以記之,白樂天和之雲:「荊人愛羊祜,戶曹改為詞,一字不忍道,況兼姓呼之。」是也。鄭誠過郢州浩然亭,謂賢者名不可斥,更名孟亭。歙有任昉寺、任昉村,以任所遊之地故也。虞藩為刺史日,更為任公寺、任公村。此則後人避前賢名也。 至有君臣同名者。襄王名鄭,衛成公與之同時,亦名鄭。衛侯諱惡,其臣有石惡。宋武帝名裕,褚叔度、王敬弘,皆名裕之;謝景仁、張茂度皆名裕。宋明帝名彧,王景文亦名彧。唐玄宗名隆基,劉子玄名知幾。 又有父子、祖孫同名者。周康王名釗,生子瑕是為昭王。宋明帝名彧,其子後廢帝亦名昱。魏獻文名弘,其子孝文名宏。聲雖相近,而字猶異也。若周厲王名胡,而僖王名胡齊。蔡文侯、昭侯,相去五世,皆名中。魏安同父名屈,同之子亦名屈。襄陽有《處士羅君墓誌》曰:「君諱靖,父靖,學優不仕。」此尤為可罪也。 若桓玄,呼父溫曰清,此不足責。若韓愈,不避仲卿,又何耶? 朱溫之父名誠,以其類戌字,司天監上言,請改戊己之戊為武字,此全無義理。如揚都士人名審,沈氏與書,名而不姓,皆諛之者過耳。又如梁謝舉聞家諱必哭,近世如趙南仲亦然,此亦不失為孝。 若唐裴德融父諱皋,高鍇為禮部侍郎,典貢舉。德融入試,鍇曰:「伊父諱皋,而某下就試,與及第,困一生事。」後除屯田員外郎,與同除一人參右丞盧簡。盧先屈前一人,使驅使官傳語曰:「員外是何人下及第?偶有事,不得奉見。」裴倉遽而去。李賀以父名晉肅,終身不赴進士舉,抑又甚焉。 崔殷夢知舉,吏部尚書歸仁晦托弟仁澤,殷夢唯唯,至於三四。殷夢斂色端笏曰:「某見進表,讓此官矣。」仁晦始悟己姓乃殷夢家諱龜從故也。 後唐天成中,盧文紀為工部尚書,郎中于鄴參,文紀以父名嗣業,與同音,竟不見。鄴憂畏太過,一夕,雉經而死。 楊行密父名溥,與夫同音,改文散諸大夫為大卿,御史大夫為禦史大卿。至有《興唐寺鐘題志》雲:「金紫光祿大,兼禦史大,乃銀青光祿大。」皆直去夫字,尤為可怪。 國朝劉溫叟,父名樂,終身不聽絲竹,不遊岱嵩。徐績父名石,平生不用石器,遇石不踐,遇橋則令人負之而過。此皆避諱不近人情者也。 至如唐憲宗時,戎昱有詩名,京兆尹李鸞擬以女嫁之,令改其姓,昱辭焉。 五代有石昂者,讀書好學,不求仕進。節度使符習高其行,召為臨淄令。習入朝,監軍楊彥朗知留後。昂以公事上謁,贊者以彥朗家諱石,遂更其姓曰右昂。昂趨於庭,責彥朗曰:「內侍奈何以私害公?昂姓石,非右也。」彥朗大怒,昂即解官去。語其子曰:「吾本不欲仕亂世,果為刑人所辱。」 宣和中,徐申幹臣,自諱其名,知常州,一邑宰白事,言「已三狀申府,未施行」。徐怒形於色,責之曰:「君為縣宰,豈不知長吏名,乃作意相侮。」宰亦好犯上者,即大聲曰:「今此事申府不報,便當申監司,否則申戶部,申台,申省,申來申去,直待身死即休。」語罷,長揖而退。徐雖怒,然無以罪之。三人者,皆不肯避權貴之諱以自系其姓名。 若北齊熊安生者,將通名見徐之才、和士開,二人相對。以之才諱雄,士開諱安,乃稱觸觸生,群公哂之。 蔡京在相位日,權勢甚盛,內外官司公移皆避其名,如京東、京西並改為畿左、畿右之類。蔡門下昂避之尤謹,並禁其家人,犯者有笞責。昂嘗自誤及之,家人以為言,乃舉手自擊其口。蔡經國聞京閩音,稱京為經,乃奏乞改名純臣。此尤可笑。 紹聖間,安惇為從官,章惇為相,安見之,但稱享而已。 近世方巨山名嶽。或謗其為南仲丞相幕客,趙父名方,乃改姓為萬。既而又為邱山甫端明屬,邱名嶽,於是複改名為方山,遂指以為過焉。 善乎胡康侯之論曰:「後世不明《春秋》之義,有以諱易人姓者,易人名者。愚者迷禮以為孝;諂者獻佞以為忠。忌諱繁,名實亂,而《春秋》之法不行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