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張炎 > 詞源 | 上頁 下頁
拍眼


  法曲大麯慢曲之次,引近輔之,皆定拍眼。蓋一曲有一曲之譜,一均有一均之拍,若停聲待拍,方合樂曲之節。所以眾部樂中用拍板,名曰齊樂,又曰樂句,即此論也。南唐書雲:「王感化善歌謳,聲振林木,系之樂部為歌板色。」後之樂棚前用歌板色二人,聲與樂聲相應,拍與樂拍相合。按拍二字,其來亦古。所以舞法曲大麯者,必須以指尖應節,俟拍然後轉步,欲合均數故也。法曲之拍,與大麯相類,每片不同,其聲字疾徐,拍以應之。如大麯降黃龍、花十六,當用十六拍。前袞、中袞,六字一拍。要停聲待拍,取氣輕巧。煞袞則三字一拍,蓋其曲將終也。至曲尾數句,使聲字悠揚,有不忍絕響之意,似餘音繞梁為隹。惟法曲散序無拍,至歌頭始拍。若唱法曲大麯慢曲,當以手拍,纏令則用拍板。嘌吟說唱諸宮調則用手調兒,亦舊工耳。此句似有誤字。慢曲有大頭曲、疊頭曲,有打前拍、打後拍,拍有前九後十一,內有四豔拍。引近則用六均拍,外有序子,與法曲散序中序不同。法曲之序一片,正合均拍。俗傳序子四片,其拍頗碎,故纏令多用之。繩以慢曲八均之拍不可。又非慢二急三拍與三台相類也。曲之大小,皆合均聲,豈得無拍。歌者或斂袖,或掩扇,殊亦可曬,唱曲苟不按拍,取氣決是不勻,必無節奏,是非習於音者,不知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