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家 > 張溥 | 上頁 下頁 |
張溥簡介 |
|
張溥(1602年5月14日~1641年6月15日),明代詩文作家。字天如。太倉(今屬江蘇)人。幼年勤奮好學,讀書必手抄,抄至六、七遍才停止,故名其讀書之齋為「七錄」。與同裡張采共學齊名,時人稱「婁東二張」。崇禎初成立複社,他是創始人和首領。他們以「興復古學」、「務為實用」相號召。崇禎四年(1631)成進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次年告假歸家。他領導的複社,規模、聲勢甚大,「社集之日,胥閭之間,維舟六七裡,平廣可渡,一城出現,無不知有複社者」(《國表序》)。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複社,既是文社,也評議朝政,帶有強烈的政治色彩。「聲氣通朝右,所品題甲乙,頗能為榮辱」,而「執政大僚,由是惡之」。 張溥論文並無多少建樹。他主張祖述六經,實際導致散文創作的乾枯。集中如《房稿霜蠶》、《房稿香卻敵》、《房稿文始經》之類較為古奧的作品,不過是捃摭古語,堆垛襞積,弄得意旨晦暗,似通非通,實為散文創作之大忌。但他反映社會現實的作品,如《五人墓碑記》卻寫得質樸亢爽。通過市民領袖顏佩韋、楊念如、馬傑、沈楊、周文元為了保護群眾,挺身投案而英勇就義的事蹟,著力歌頌他們「激昂大義,蹈死不顧」的高尚品質。作者為了突出這5位領袖的高風亮節,處處運用對比手法增強藝術感染力。 能詩,抒寫點情性而已,成就不高,如《送侯豫瞻北上》:「春氣吳山早,風來水國初。社村今日酒,床笏舊時燕。燕子迎新舫,桃花奉板輿。尚持司馬節,珍重佩金魚。」詩學三唐,但功力與唐人難以比擬。 所輯《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每集前均有題辭,不失為一家之言。著有《七錄齋集》15卷。 崇禎十年(1637年),禮部員外郎吳昌時與張溥一起推舉周延儒複出。裡人陸文聲要求入社被拒,因向朝廷告發張溥等結黨,正史《張溥傳》和梅村的《複社紀事》說他是病卒於家。計六奇《明季北略》中說張溥被吳昌時下毒,當夜腹部劇痛而死,時年四十歲,「千里內外皆會哭」,私諡曰「仁學先生」。 張溥死後,由黃道周為之作墓誌銘。 【注】 《明季北略·周延儒續記》:「昌時於是權在手,呼吸通天,為所欲為矣。昌時與張溥同為畫策建功人;淮安道上,張溥破腹,昌時以一劑送入九泉,忌延儒密室有兩人也。其忍心如此。」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