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曾國藩 > 奏稿 | 上頁 下頁 |
史念祖開缺差委折 |
|
(同治九年八月二十九日) 奏為臬司開缺差委,遵旨隨時具奏。仰祈聖鑒事。 竊臣上年複奏察看臬司史念祖一折,奉上諭: 史念祖心地既尚明白,若隨同曾國藩遇事講求,久加歷練,於公事較有裨益,俟接印任事後,仍著曾國藩隨時察看等因。欽此。 旋經內閣學士鐘佩賢奏稱,臬司責任極重,未宜輕授。續奉諭旨:史念祖著即開缺,以原官留於直隸,交曾國藩差委。如能諳練公務,即由該督隨時奏聞等因。欽此。 複經吏部議奏,從前已保藩臬記名題奏者,如非曾任實缺道府,均准戴用原銜,一律先補道員。奉旨允准各在案。臣查史念祖器局開展,論事有識,加以磨礪本可練成有用之才。徒以資望尚淺,驟畀重任,未饜眾心。諭旨飭令開缺,裁抑甚微,玉成實大。數月以來察看該員返躬循省,立志奮興,尚能仰體朝廷裁成之至意。至鐘佩賢奏稱,眾謂該員識字太少,文理未通,則傳聞之辭,殊屬失實。 史念祖衣冠舊族,其祖史致儼前為刑部尚書,甚負時望。其伯父丙榮以進士服官安徽,曆著循績。其胞兄大立亦以進士分部。該員幼承家訓,文理清通。臣嘗覽其所為詩稿,才思頗為開拓。其公牘亦簡明周備,筆足達其所見。不至如鐘佩賢所奏云云也。惟史念祖開缺之後,仍令以原官差委,查外省候補人員向例至道府而止,若藩臬大僚留省差委,實近世所罕見。而諭旨僅令留直交臣差委,又似不得為直隸候缺人員,其官已屬虛懸無薄,竟無補缺之期。臣每觀其論事剖晰條理,窮原竟委,盡可陶成令器。投閒置散,實為可惜。合無仰懇天恩,簡放一缺,俾得及時自效,必能勤慎稱職,或臬司,或道員,恭候聖裁。抑臣更有請者:軍營保舉記名道府,實因微臣創始。臣于咸豐四年請保羅澤南、李續賓、彭玉麟三員,始照京察記名章程開用此例。緣三臣才能卓越,又建非常之功,是以破格請獎。記名後不過數月,均蒙文宗皇帝簡放實缺。厥後各處仿照此例,武而提鎮,文而藩臬,均保記名請簡。軍興愈久員數愈多,非臣初意所及料。濫竽冒進之弊,誠所不免。而邁眾之才,異常之勞,亦未曾不出於其中。 現在陝甘雲貴兵事未已,沿海沿江時局亦多隱患,仍屬需才孔亟之時,部議新章保藩臬者,一律先補道員,在各員不至遽爾觖望,但求聖慈存記每年簡放實缺數人,俾知軍功記名一途,尚有得缺之日,則群彥爭奮於功名之會而軍營愈以見鼓舞之神。部章之除授有定,所以慎重名器。聖主之特簡無定,所以驅策群才。二者互相為用,于振勵人才之道,更為詳備。臣因史念祖堪膺實缺,而因念記名一途于新章之外稍參末議,未審有當萬一否?所有臬司開缺差委之處,謹遵旨隨時具奏。伏乞皇太后、皇上聖鑒訓示。謹奏。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