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曾國藩 > 奏稿 | 上頁 下頁
查明運河水志情形折


  (同治七年七月二十二日)

  奏為遵旨查明運河水志情形,恭折複陳,仰祈聖鑒事。

  竊臣等承准軍機大臣字寄,同治七年閏四月初六日奉上諭:

  都察院奏,江蘇舉人蔡則法等遣抱,以壩水頻年被淹,請復舊志等詞赴該衙門呈訴。據稱:現在改志,原為保堤而設,但運河存水常行在一丈以外,今減為一丈四尺,勢必連年開壩,民力均屬拋荒,仍請水志遵行一丈六尺,立秋後始准開車邏壩,處暑後始准開中新等壩成案等語。該舉人等所稱各情,應如何因時制宜,仍復舊案,以衛民生之處,著曾國藩、張之萬、丁日昌悉心會商,妥為辦理。原呈均著抄給閱看。等因。欽此。

  伏查運河水志,前經臣之萬會同前署督臣李鴻章參酌成案,議定立秋節前高郵志樁長至一丈四尺,啟放車邏壩,仍每加四寸遞行接啟,南中新壩如逾立秋,則照一丈二尺八寸按章遞啟,等因,於五年十一月初十日奏明在案。茲據舉人蔡則沄等呈請仍複志樁舊案,查呈內所稱,舊案有水志一丈六尺始行開壩之說。督臣衙門案卷全失,無可稽考,飭據淮揚道抄錄成案,前後參觀,並無水志以一丈六尺為度之說。自系該舉人等得自傳述,並非有案可稽。至所請立秋、處暑節後始行開壩一節,查各壩遲開一日,則下河受益一日,自是正辦。然水勢長落,每年遲早不同,若必待立秋以後,且必限定志樁一丈六尺始放車邏壩,萬一盛漲潰決,則運河之啟壩稍遲,下河之受害更大。且志樁尺寸雖經奏定,臣等總以得守且守,督飭工員細心體察,斷無專顧堤工,急於開壩之事。

  查五年奏定章程,以後六年七月十五日始開車邏壩,已在立秋之後。本年水勢較小,現在處暑已逾半月,並未開放各壩,如果他年並無異常盛漲,則終歲不必開壩,更為盡善。

  總之,裡下河之居民以運河之兩堤為命脈。十餘年來,久未興修,險工林立。本年春間撥錢十余萬串,派員將最險之馬棚灣一段修整,九月間尚擬籌款續修小羅堡一段,擬於二三年內將東、西兩堤全行修築;務期格外高厚堅實,能使水志過於一丈四尺尚不開壩,則捍衛有資,保全更大。臣等愚見,以為堤工加一分,則裡下河受一分之益,若徒爭開壩之尺寸,較時日之早遲,則放壩之際,浩瀚奔注,立成澤國。雖比諸潰決之補稍輕,而其有傷於農田則一也。五年奏定之案,甫經二年,行之無弊,未便遽議更張。該舉人蔡則法呈請改定志樁尺寸之處,應毋庸議。所有臣等遵旨查複緣由,理合恭折具陳。伏乞皇太后、皇上聖鑒訓示。謹奏。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