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曾國藩 > 奏稿 | 上頁 下頁
審明陳步高等潰走情形分別定擬折


  (同治元年十一月十二日)

  奏為遵旨審明陳步高等潰走情形,分別定擬,恭折奏祈聖鑒事。

  竊臣于本年六月間,准江蘇撫臣李鴻章諮解由浙赴滬之副將陳步高、貴廷芳二員到營,欽奉諭旨,著即審明定擬具奏。嗣八月間,又准江蘇撫臣將吳再升一員,並解來皖。先後均發交安徽善後局署司道等,會同研訊,錄供詳辦。

  茲據訊取陳步高供稱,由廣西武宣縣武生,曆保花翎總兵銜,遇缺先選副將。咸豐十年,遵調赴浙,隨同克復余杭、臨安、平湖、嘉善諸城。十二月管帶浙江新字營勇一千七百名,駐防嚴州。十一年六月,奉委署理嚴州協副將,歷次剿賊獲勝。十月赴援省城,在候潮門搶築營盤,日與賊戰,歸提督張玉良統轄。十月十八日以後,歸況文榜統領。

  十一月二十八日,正在督隊進攻,遙見鳳山、清波兩門火起,杭城失陷。是日率眾衝突,攻擊至夜。二十九日糧盡援絕,進退具窮,憤不欲生,投水遇救。旋聞總兵況文榜等俱在上海,收集潰勇,隨搭便船,赴吳淞口。今奉押解到皖,封繳嚴州協關防一顆,呈具親供,靜候查辦!

  又據貴廷芳供稱,湖南武陵縣人,由行伍曆保花翎總兵銜,儘先補用副將。咸豐十年八月帶勇防守新河莊,因甯國府城失守,沖圍就近赴浙。十二月,奉委管帶水師炮船,駐防富陽、桐廬、嚴州一帶。十一年九月,遵檄赴援省城。十月初六,船至錢塘江,歸張玉良統轄。十五日帶船至義橋剿賊,二十日回省。張統帥業已陣亡,改歸況文榜統帶。其時江邊陸營,盡為賊陷,屢次攻剿,未能解圍。

  十一月二十八日,省城失陷。二十九日,蕭山賊來襲水營,竭力抵禦,水勇十損五六。舟中米糧已絕,因帶所存炮船,馳往海寧。詎意是夜風潮大作,長龍舢板,一時盡覆,並被後潮撞擊,船隻均壞。隨至黃道關,探聞上海收集潰勇,遂於十二月初八抵吳淞口。茲奉解皖審訊,應請從重治罪。

  又據吳再升供稱,湖南永綏廳人,由行伍曆保花翎記名總兵矯勇巴圖魯。咸豐十年五月,帶勇進攻嘉興、駐防湖郡。十一年四月,調赴浙東。六月攻克義烏,八月移防諸暨。因兵勇不敷分佈,商請回楚添募,稟奉巡撫允准。九月二十一日,將原帶勇丁,移交林福祥接管,赴省請諮回湘。十月十一日,省垣事勢日迫,奉提督張玉良劄飭,招集城外潰勇,以資戰守。維時糧餉、軍裝均無所措,人心渙散,不復成軍。十一月二十八日,杭城不守,力戰負傷,昏暈落水,遇救至滬。十二月,滬城吃緊,奉飭募勇二百餘名,曆防吳淞,高橋等處。本年三月積傷感發,交卸帶勇事件。今奉傳訊,以前在浙諸事,總屬救護不力,咎有應得。

  各等供前來,臣複加審核,各該員雖非先事逃避。而律以「謀人軍師敗則死之」之義,均屬罪無可逭。惟統將之與裨將,權任有輕重,科罪自有等差。陳步高、貴廷芳二員于上年十月,先後調援杭省,初歸張玉良統轄,繼歸況文榜統轄。省城淪陷,該將等均屬救援不力,遍查例案,並無赴援不力裨將作何治罪明文。第統領張玉良雖已殉節,統將況文榜現在上海帶勇,經李鴻章奏明,准其效力贖罪。統將既邀寬典,裨將自難重議。而陳步高曾署嚴州協篆,系有地方之責。貴廷芳一奔于甯國,再奔於杭州,競以逃潰之將領之常例,均未便稍涉輕縱。衡情定讞,陳步高、貴廷芳二員,應比照左宗棠奏准之恒起、劉齊昂發往新疆效力贖罪。

  至吳再升一員,原帶勇丁,業於九月二十一日交林福祥接管,逮十月十一日奉張玉良檄,重招潰卒。維時糧械無措,不能成軍。城陷同逃,厥咎較輕。吳再升應發往軍台效力贖罪。是否允協,恭候聖裁。除陳步高繳到嚴州協關防,由臣諮送浙江外,所有遵旨訊擬緣由,謹會同江蘇撫臣李鴻章、浙江撫臣左宗棠,恭折具奏,伏乞皇太后、皇上聖鑒訓示。謹奏。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