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曾國藩 > 奏稿 | 上頁 下頁 |
議汰兵疏 |
|
(咸豐元年三月初九日) 奏為簡練以裕國用事。 臣竊維天下之大患,蓋有二端:一曰國用不足,一曰兵伍不精。兵伍之情狀,各省不一。漳、泉悍卒,以千百械鬥為常;黔蜀冗兵,以勾結盜賊為業;其他吸食鴉片,聚開賭場,各省皆然。大抵無事則游手恣睢,有事則雇無賴之人代充,見賊則望風奔潰,賊去則殺民以邀功。章奏屢陳,諭旨屢飭,不能稍變錮習。 至於財用之不足,內外臣工,人人憂慮。自庚子以至甲辰,五年之間,一耗於夷務,再耗於庫案,三耗於河決,固已不勝其浩繁矣。乙巳以後,秦、豫兩年之旱,東南六省之水,計每歲歉收,恒在千萬以外,又發帑數百萬以振救之。天下財產安得不絀宣宗成皇帝每與臣下言及開捐一事,未嘗不諮嗟太息,憾宦途之濫雜,悔取財之非計也。臣嘗即國家歲入之數與歲出之數而通籌之,一歲本可余二三百萬。然水旱偏災,堯、湯不免。以去年之豐稔,而江、浙以大風而災,廣西以兵事而緩,計額內之歉收,已不下百余萬。設更有額外之浮出,其將何以待之今雖捐例暫停,而不別籌一久遠之策,恐將來仍不免於開捐。以天下之大,而無三年之蓄,汲汲乎惟朝夕之圖,而貽君父之憂,此亦為臣子者所深恥也。 當此之時,欲于歲入常額之外,別求生財之道,則搜括一分,民受一分之害,誠不可以妄議矣。至於歲出之數,兵餉為一大宗。臣嘗考本朝綠營之兵制,竊見乾隆四十七年增兵之案,實為兵餉贏絀一大轉關,請即為我皇上陳之: 自康熙以來,武官即有空名坐糧。雍正八年因定為例:提督空名糧八十分,總兵六十分,副將而下,以次而減,下至千總五分,把總四分,各有名糧。又修制軍械,有所謂公費銀者,紅白各事,有所謂賞恤銀者,亦皆取給於名糧。故自雍正至乾隆四十五年以前,綠營兵數雖名為六十四萬,而其實缺額常六、七萬。至四十六年增兵之議起,武職坐糧,另行添設養廉,公費、賞恤,另行開銷正項,向之所謂空名者,悉令挑補實額,一舉而添兵六萬有奇,於是費銀每年二百余萬。此臣所謂餉項贏絀一大轉關者也。是時海內殷實,兵革不作,普免天下錢糧已經四次,而戶部尚餘銀七千八百萬。高宗規模宏遠,不惜散財以增兵力。 其時大學士阿桂即上疏陳論,以為國家經費,驟加不覺其多,歲支則難為繼。此項新添兵餉,歲近三百萬,統計二十餘年,即須用七千萬,請毋庸概增。旋以廷臣議駁,卒從增設。至嘉慶十九年,仁宗睹帑藏之大絀,思阿桂之遠慮,慨增兵之仍無實效,特詔裁汰。於是各省次第裁兵一萬四千有奇。宣宗即位,又詔抽裁冗兵,於是又裁二千有奇。乾隆之增兵,一舉而加六萬五千,嘉慶、道光之減兵,兩次僅一萬六千;國家經費耗之如彼其多且易也,節之如此其少且難也。 臣今冒昧之見,欲請汰兵五萬,仍複乾隆四十六年以前之舊。驟而裁之,或恐生變,惟缺出而不募補,則可徐徐行之,而萬無一失。醫者之治瘡癰,甚者必剜其腐肉而生其新肉。今日之劣弁羸兵,蓋亦當量為簡汰以剜其腐者,痛加訓練以生其新者。不循此二道,則武備之弛,殆不知所底止。自古開國之初,恒兵少而國強。其後兵愈多,則力愈弱;餉愈多,則國愈貧。北宋中葉,兵常百二十五萬,南渡以後,養兵百六十萬,而軍益不競。明代養兵至百三十萬,末年又加練兵十八萬,而孱弱日甚。 我朝神武開國,本不藉綠營之力。康熙以後,綠營屢立戰功,然如三藩、准部之大勳,回疆、金川之殊烈,皆在四十六年以前。至四十七年增兵以後,如川、楚之師,英夷之役,兵力反遠遜於前。則兵貴精而不貴多,尤為明效大驗也。八旗勁旅,亙古無敵,然其額數,常不過二十五萬。以強半翊衛京師,以少半駐防天下,而山海要隘,往往佈滿。國初至今,未嘗增加。今即汰綠營五萬。尚存漢兵五十余萬,視八旗且將兩倍。權衡乎本末,較量乎古今,誠不知其不可也。 近者廣西軍興,紛紛徵調外兵。該省額兵二萬三千,土兵一萬四千,聞竟無一人足用者。粵省如此,他省可知。言念及此,可勝長慮。臣聞各省之兵,稍有名者,如湖南之鎮簞,江南之壽春,浙江之處州,天下不過數鎮。裁汰之法,或精強之鎮不動,而多裁劣營;或邊要之區不動,而多裁腹地;或營制太破,歸而並之;或汛防太散,撤而聚之。是在兵部之精審,督撫之體察,未可鹵莽以從事耳。誠使行臣之說,缺出不補,不過六年,五萬可以裁畢。以一馬二步計之,每年可省餉銀一百二十萬。十年以外,于經費大有裨益。此項銀兩不輕動用,督撫歲終奏解戶部,另行封存,專備救荒之款,永塞開捐之路。養兵為民也,備荒亦為民也,塞捐以清仕途,尤愛民之大者也。一分一毫,天子無所私利於其間,豈非三代公心,賢於後世搜括之術萬萬者哉! 若夫訓練之道,則全視乎皇上精神之所屬。臣考本朝以來,大閱之典,舉行凡二十餘次。或于南苑,或於西廠,或於蘆溝橋、玉泉山。天弧親禦,外藩從觀,軍容一肅,藩部破膽。自嘉慶十七年至今,不舉大閱者四十年矣。凡兵以勞而強,以逸而弱。承平日久,京營之兵既不經戰陣之事,又不見搜狩之典,筋力日懈,勢所必然。 伏求皇上於三年之後,行大閱之禮。明降諭旨,早示定期。練習三年,京營必大有起色。外省營伍,勢難遽遍,求皇上先注意數處,物色將才,分佈天下要害之地。但使七十一鎮之中,有十餘鎮可為腹心;五十余萬之中有十余萬可為長城,則緩急之際,隱然可恃,天子之精神一振,山澤之猛士雲興,在我皇上加意而已。昔宋臣龐籍汰慶曆兵八萬人,遂以大蘇邊儲;明臣戚繼光練金華兵三千人,遂以蕩平倭寇。臣書生愚見,以為今日論兵,正宜法此二事。 謹抄錄乾隆增兵,嘉慶、道光減兵三案進呈,伏乞飭下九卿、科道詳議。斯道甚大,臣鮮閱歷,不勝悚惶待命之至。謹奏。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