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曾國藩 > 曾國藩書劄9 | 上頁 下頁 |
複何子貞太史 同治十年五月二十六日 |
|
月前猥承枉顧,借罄積悰。乃騶從亟欲言旋,未獲趨送江幹。接展留函,敬承一一。頃間又奉五月十六日惠書,就諗邗江小住,道履康愉,勝侶接于晁張,新詩成於咳唾,鐵門常破,銀盞不空。又得快婿佳音,老福高懷,酣暢無極,傾企良殷。 《十三經注疏》為學問之根柢,重刻大字本,信足嘉惠儒林。承鼎力玉成此舉,又為之商定格式底樣,俾局中有所遵循,實後來學者之幸。昨莫偲翁來,談及此事,渠意格式廣長,字之粗細,悉以殿本為法,並須翻板為之。鄙人則不主於翻刻,而主於另寫,但亦不欲有剪裁伸縮之事。蓋編次一過,再行發寫,非數年不能卒業,而又須一手為之乃能完整。老前輩精力雖強,然雲霄逸鶴,不欲竟以經生憔悴專一之事相困。若臺端僅引其緒而使它人仿效為之,未必有如許通才聯翩而來。竊聞近儒之論《注疏》,以《毛詩》、《三禮》為最精,《三傳》次之,餘六經則不甚饜人意。擬《十三經》當仿殿本寫刻,如有須剪裁訂正之處,則別有校勘記,附於每卷之末。或《詩》《禮》有校勘記而他經無之,亦無不可。老前輩如欲纂述,即請先勘一經,發局為式。裨益後進,豈有涯涘! 陳、李交哄之事,適當大旆來寧之際,想已備聞其詳。二人均桀驁性成,不循理法。李之稔惡尤著,眾所共嫉。陳之聲名較優,然平居亦不甚安分。其于李頻有欺侮,以致自取困辱,報復亦屬有因。昨已派員查明原委,據實奏參。李擬革職,陳以都司降補。勒令各回原籍,未知此後能安帖否。 令侄性泉性既專靜,識亦明晰,自屬此間循良之選。李笙漁司馬既出尊門,又與詩生昆仲契好,其樸雅可以想見。正愧寧垣無以位置,茲接來書,即已函致子青中丞,囑其妥籌一席。能否拔出苦海,江南現無軍事,頗難著手。陳君階溥,鄭筱翁在此曾以見托,以出缺太少,尚未得當。 小兒輩天分甚低,尚非能好學者,又何敢言好奇?大兒稍愛看書,苦無記性。次兒粗習舉業,筆勢殊不開拓,安得陪侍幾杖,或可一瀹靈機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